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

时间:2022-04-12 16:04:27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通用8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通用8篇)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 篇1

  【摘要】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对高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不仅有利于社会长久发展,也有助于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本文尝试阐述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体系的八个模块,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从思想认识、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创新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人们的职业素养也在不断提升,职业岗位出现了多样化和差异化。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采用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培养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在当今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职学生在实现专业知识扎实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在职业操作过程中,有核心业务需要处理,需要掌握解决办法,具有普遍性。职业核心能力是增加竞争力的制胜法宝。在职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决定作用。我国把职业核心能力体系分为八个模块。

  1、自我学习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且任何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它是指结合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养成自我学习习惯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是考察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拥有自我学习能力,就是掌握一门技术,需要老师讲解才能明白的问题通过自学可以提前了解和认识,有更多时间考虑其他问题。自我学习会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和素养,有自学能力,会创造很多优势和机会,是学生选择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资本。

  2、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利用所学知识和自学能力,制定合理的信息处理策略,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汇总,为方便最后的使用做好准备工作。学生掌握信息处理技术,为企业赢得机会,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会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支持。学生需要不断提能力,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不断追求更高目标。

  3、数字应用能力

  数字应用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巧妙合理的将数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际要求,经过数据处理的一系列过程,做出准确合理的评价,得出相关结论。学会数字应用,可以将结果推广应用到实际中,而且可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信息全球的今天,数字应用能力是一种法宝,不可忽视。

  4、与人交流能力

  与人交流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通过与他人沟通,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的能力。与人交流能力是人们化解障碍的桥梁,与人交流不仅增进感情,获取重要信息,还有助于加强团结合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微信QQ等聊天软件,举办辩论演讲比赛,读书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

  5、与人合作能力

  与人合作能力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与合作伙伴共同确定目标,协调合作,强化合作关系和技术的一种能力。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通过合作,可以学着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便于选择和评价,培养主动积极的意识,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不断改善与他人合作的条件,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实事求是,形成一个健康,阳光,向上的合作氛围。

  6、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基本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许阻碍,需要我们寻找有效途径,及时合理解决问题。每个人都需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生存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职业核心能力。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解决问题能力并无太大悬殊,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比比皆是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做好培养工作。

  7、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在职业从事相关工作中,根据实际需要和市场趋势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方法,创新活动形式。创新才能发展,发展才不会被淘汰。面对当今激烈的竞争形势,创新是企业的命脉,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和要求。通过创新,可以激发潜在意识,学习更多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职业培养核心能力培养打造平台。

  8、外语应用能力

  外语应用能力是指在与外国友人进行沟通或工作中,能够与外国朋友进行沟通,阅读外文说明书,理解外贸函电等,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当今的信息全球化和全面化时代,掌握一门外语是一种能力,也是一个竞争优势,外语应用能力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起来,不断发扬和学习,将外语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

  1、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模棱两可,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核心能力培养的深刻含义,没有深入的了解核心能力培养的一系列问题。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这一重要环节还有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完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学习是有差异的。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专业技能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和操作来获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只通过听理论或简单的操作来培养,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研究,改革,创新。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能总停留在概念阶段,需要深刻学习,感受,充分考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2、教师缺乏专业素质,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高职院校中,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工作经验,缺少专业素质,是本科或硕士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制度还不完善,认证制度和认证过程不够合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这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工作量较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不够投入,花费时间较少。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很难开展教学设计工作。所以,教师需要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经验,注重考核方式和力度,才能为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创造条件。

  3、高职学生的优势与劣势

  高职学生考取专业证书方面积极性较高。职业技能证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是一个很好地练兵场,基本每位同学都有一个以上证书。高职学生在就业选择上,相比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前景比较乐观,这是高职学生的一个突出优势。高职学生的劣势主要体现在:所学理论知识比本科学生浅显、简单,知识体系相对薄弱。学制比本科学生少一年,这就使高职学生学习机会减少。相比于本科生和研究生,高职学生学历没有优势,这对高职学生应聘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正视差距和不足,取长补短,利用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核心能力培养。

  三、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对策

  1、提升思想认识,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会对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学生个人产生重要影响,必须提升思想认识。从高职院校角度,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学校整体竞争力,传播正能量。从企事业单位角度,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全能人才。从高职学生自身发展角度,想要在和本科生研究生竞争中取胜,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思想不断进步,重视自身缺点,重视培养细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正确认识职业核心能力及其重要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良好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可以通过教师模范评选、先进事迹宣传等活动形式,动员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和学生做朋友,拉进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教师实地调研和学习,到企业实践,获取更多社会经验,丰富教师阅历,提高教师教学的实践性和先进性。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核心能力培养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3、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需要在教师教学方法上重点建设,不断改革、完善和创新,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和个人认识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交流学习,吸取其他高校的精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课堂效率高,可以节省时间,促进学生成为理论实际双实力的优秀学生。

  4、重视教学评价,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通过反馈可以发现问题。通过评价可以监督师生的关系,协调全面综合发展,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相关内容。教学评价体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脉络不断更新,标准详细明确,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评分,不但有利于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对教学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实践教学

  加强校企合作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相关部门体验实际工作,交换学习等途径,实现校企合作。有效合理进行校企合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总结思路,注重团队合作的培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便于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夯实学生的操作能力,巩固优势,注重实践教学。进一步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10-12.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 篇2

  [摘要]

  对于劳动者来说,职业核心能力是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能力。高职院校除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与其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难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当充分运用相关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

  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培养

  一、引言

  高校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社会相关企业的专门性人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单位的用人门槛越来越高,就业压力的提高要求高校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职业核心能力是伴随终身的、适用性广的、可迁移且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伴随社会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大,本文将从专业的教学、实训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希望通过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点纳入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的方式,完善高职学生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加快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能力。

  二、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为社会的发展培养输出应用型和实用型的高级能人才一直是高职教育的教育任务。需要指出的是,高深的理论水平以及很强的科研能力并不是高职教育中必须让学生具备的,相对来说,能在具体的工作中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高职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通过课堂的学习就能拥有,需要辅助各种方法来进行开发和培养。

  (一)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识,开设相关必修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职院校渐渐开始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并加设了有关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由于教育部并没有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课程,而且高职院校素以技能培养为主要教学培养目标,所以已经开设相关课程的高职院校并不能使这些人文素质课程在课程设置上系统和全面,教学效果一般不太理想。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主动进行人文素质课程改革,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列入人文素质必修课程中。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放到重点位置上来,并加快推进实际行动的推进。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能够创造价值,反映到职业教育上,就是要高度重视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高职生只有具有足够的职业核心能力,才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才能脱颖而出,发挥自己的价值。高职院校的领导管理阶层应当明确认识到这一点,校内教师也应当积极呼吁和响应相关决策的推进,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早日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尽早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打好基础,为将来的发展保驾护航。

  其次,要标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和相关制度,指定规范合理的教科书,严格培训授课老师,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要达到同等课程的标准。毕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的授课教师一定要具备综合全面的知识,除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外,其他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掌握,而且,此课程授课过程中需要授课、培训和检验相结合,所以教师还要有一定的培训和测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对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师的具体要求还是不低的,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之前有一个严格的遴选阶段,选出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进行培训,只有在这些教师取得相应的教学资质后才能批准授课,培训不合资质的教师不能授权讲课。

  最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应当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时期有规律的安排进行,并有针对性地瞄准相关的就业服务,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将课程考核制度与相关劳动就业主管部门的同专业认证相衔接,使课程设置紧跟社会需求标准。要知道,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包含多个方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且人与人的个体现状也不尽相同,因此,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循序渐进。笔者建议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划分为三个等级或者阶段,第一学年期间称为初级阶段,进行相应的初级训练,第二学年期间作为中级阶段,进行相应的中级培训,同理,最后一学年进行高级训练,对应时期称为高级阶段。另外,课程的年终检验考核不要仅仅拘泥于学院自身的考评制度,尽可能地寻求当地劳动就业主管部门的协助。高职院校应当努力发展提高自身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争取获得劳动部批准在本校设立专门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与认证机构,从而能够有效和相关部门联合培训本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并能够对学生进行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在内的各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考核和认证,具体来讲,通过各级认证后方可颁发社会用人单位承认的初级、中级以及高级证书。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相应证书后一定能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上获得帮助和便利,为相关行业的就业准入提供筹码。总之,将高职院校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劳动部门结合一定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既使学生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得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又能有效促进学生未来的顺利就业。

  (二)高度重视实习实训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旨在向社会输出实用型和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实践技能训练是高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毕竟很多能力和素质是不能直接从课堂的理论知识吸收中得来的,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训练来逐渐培养。因此,学生应当注重自己在课堂和实习实训上动手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模拟演练环节,通过模拟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思政课教学的课堂上,可将学生以5人左右为一组模拟现实社会中的企业工作环境,每组选一到两人当企业的领导人员。期间教师可以随机给他们安排公司中出现了某些问题,比如员工内出现矛盾、领导和员工有冲突、生产环节出现问题等,然后让本小组模拟他们会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实际问题,最后由教师上升到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层次对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从他们沟通情况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中判断他们是否具备了应有的理论水平,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提高本组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模拟训练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将来的从业环境,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多多亲自动手去实践、探索,必要的时候要加强与同学间的合作。为了给学生提供有保障的实训环境,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推进与各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最后可以获得长期的实习基地,保证各项教学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开放性的实验室也是一个校企合作的良好项目,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践的非常合适的场所,可以让学生能够主动实践并创新,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这些场所本身就是非常容易产生团队合作需求的,学生在这里锻炼无形中就会培养他们的与人合作的职业核心能力,这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很有利的。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独自发现和解决问题外,还可以给学生分成小组团队,给小组指定一个与专业相关的企业部门出现的实际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必须出的合理,要在学生当时阶段的能力接受范围内,然后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或集训时间通过团队内的分工配合认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三、结语

  总之,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核心,关乎着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方方面面,是决定学生未来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当不仅仅是高职院校的需要尽快推进的决策和任务,而且应当也是各位高职院校教师的职责所在。目前,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一个相对棘手的问题,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推进,因为它牵涉到高职教育政策的很多内容,需要教育工作者慢慢解决和完善。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以及社会职场对具备职业核心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高职院校会越来越重视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一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伍学雷.论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3(15).

  [2]陈学凤.以社团为载体培养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3(32).

  [3]熊雯.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生成规律研究-浅谈职业核心能力形成中的产生式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0).

  [4]陈学凤,祝燕芳.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 篇3

  一、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造型能力培养效率的措施

  1.转变学生艺术造型能力的培养理念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不仅需要借鉴国外艺术造型培养工作的先进之处,还要提高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对固有的艺术造型能力培养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打造出凸显我国民族特色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艺术造型能力培养模式。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秉承培养理念,使造型设计意识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方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转变表现方式和造型方式,与时俱进,迎合当前广大民众的审美观,打破原有造型理念的约束,获得新的发展。

  2.注重夯实学生基本艺术造型能力

  要想提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造型能力,就必须要抓好学生的基本功训炼,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为造型能力的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基础能力的夯实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实现:第一,增大色彩写生课所占的比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写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表现出自己真实观察到的景物,训练学生的发现和思考能力,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艺术设计色彩知识,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第二,提高学生基础的绘画能力。绘画是体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基础能力的重要方面,要保障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艺术思维运用绘画方式体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拥有较强的画面构图分析能力。第三,强化结构素描环节。形体结构的分析、理解和特征把握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这对提高学生的艺术造型能力有很大帮助。

  3.强化对学生艺术造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艺术造型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必须加强转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多种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构思出更具创意的艺术造型。教师在学生艺术造型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图像形体结构进行分析,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开展设计人才培养工作时,教师应给出一定的题材、形态,便于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造型规律,通过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促进学生联想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的形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艺术造型思维方式。除此之外,还要丰富学生艺术创造能力培养的内容,尊重学生的审美观,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作灵感融入造型设计,摆脱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

  二、结语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培养工作的质量成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应从根本上转变学生艺术造型能力的培养理念,注重夯实学生的基本艺术造型能力,强化对学生艺术造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艺术造型能力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设计人。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 篇4

  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重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应予以重视。

  (一)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四年制本科教育,它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宗旨,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秉持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动手能力,而且包括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能力时还应注重实用性、针对性、适用性,真正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二)具备职业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高。首先,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快,更加信息化,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学科边缘化、领域交叉化、知识综合化是目前社会发展的特色,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综合性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最后,针对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只有具备综合性的职业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全面的职业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以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其培养目标,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果不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就很难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在科技、工业、生产高速发展的现在,高技能人才紧缺,但是某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仍十分困难,其根本原因是毕业生并没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熟练职业技能,无法满足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反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均具备全面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他们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发挥优势,为企业服务。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加强学习锻炼,夯实专业基础,熟练技能操作,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

  (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为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清晰,因为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更正认识偏差,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到以能力中心的转变,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业务素质。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的理念在慢慢渗透,一些高职院校对于课程体系做出了一些改革探索。比如增加实训课时,开设顶岗实习,秉持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但是总体来说,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还没有根本变革,无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陈腐落后,难度大,知识点琐碎,专业实践性的特色不突出,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理实一体化和重视技能培养的理念。除此之外,现用教材的科技性和前沿性有所欠缺。目前,科技发展极为迅速,各种科技知识信息更新交替,新技术新技能在现有的教材中无法学到,造成毕业到岗后无法得心应手地工作。其次,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实训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的比例还不够合理,实训课程的内容不具有专业或者职业针对性。最后,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没有达到学校和企业预期的效果。高职院校会在第五学期或者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定岗实习,但是由于企业有时提供的岗位和学生的专业不对口,或者由于学生懒惰不参加顶岗实习,使顶岗实习形同虚设,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三)师资队伍业务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也就是说,从事高职院校教师工作除了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良好的实践能力。虽然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但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岗位的综合性能力还有所欠缺,师资综合能力弱制约了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中国存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学历教育,轻视技能,以获得文凭和学位证书为最终目标。加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晚,职业教育定位不清晰,职业教育理念没有深入渗透,导致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应顺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企业岗位调研,开发建立对应的课程体系,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式,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熟练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课程内容应该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对接。原有的课程结构的特点之一是学习的课程科目种类繁多,基础知识零散,知识体系不完整。我们要精简必修课,重视基础课,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和英语课程,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利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手段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课程设置之前必须经过企业岗位调研,所开设课程必须满足企业岗位对于该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紧密合作,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除此之外,专业开设和课程设置还应考虑企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虽然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都具备“双师”素质,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真正“走出去”,所以学校应该建立机制,鼓励教师深入实训基地、企业车间进行学习交流,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鼓励学校教师与企业深入合作,共同研发产品,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打造一支真正的以企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充满活力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实现理实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把学生培养成可以在企业胜任生产、研发、管理、销售等岗位的一线高技能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之外,高职教师还要具备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师德,除了教会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服务于社会生产外,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是否顺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育理念,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毕业生将不仅仅是求职者,更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文章从高职毕业生创业所具备的条件出发,着重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创业所需的能力及其培养途径。

  关键词:

  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

  创业需要创业者具备相应的能力,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能力是在知识不断积累,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深入的基础上获得的,一般我们把它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创业能力在创业的基本素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创业基本素质的核心,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的社会知识等创业其他各要素紧紧相连、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着创业实践活动的进行。

  一、高职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

  1.专业能力是创业的基础

  (1)专业基本能力。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创业者良好的高等教育背景和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在创业中愈加重要。

  专业技术能力在创业过程中有时甚至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创业者必须向“复合型”人才靠拢。“复合型”人才主要是在某个领域里出类拔萃,又能对其他领域的工作有较强的适应性。

  (2)专业创新能力。创业过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创”,就是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出一番业绩,创出一片新天地来。所以,创新与挖潜能力在创业能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的关键

  在创业能力中,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它从以下几个方面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一是它涉及创业实践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规划、决策、实施、管理、评估、反馈,影响到创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二是这涉及创业实践活动中人的选择、使用、组合和优化,涉及群体控制的各个方面:群体内聚力、群体规范和价值;三是它涉及创业实践活动中资金的分配、使用、流动、培植等环节和过程,从而影响实践活动的规模和效益。

  (1)分析、判断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是对事物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提示能力。创业者掌握这种能力,有助于在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的归纳、概括、判断和分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决定创业活动采取哪一种最有效方式的决断能力。创业者需要有选择最佳方案的决策能力,决策就是方案选优。当机立断的决策魄力是创业者必备的能力。

  (3)善于管理的能力。创业者从事的都是创业化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这就不能只顾自己埋头单干,而要依靠与他人的合作。不论是以家庭为主的专业户,是由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的经营小组,还是凭技术带徒弟,凭资金雇帮工,都是由数量不等的个体组成的劳动群体。因此,创业者往往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要使管理出效益,就必须善于管理。

  (4)要有知人善任的能力。知人善任就是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还要善于使用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善于慧眼识英才。发现和培养人才,不能求全责备。

  创业者在发现人才的同时,还要善于使用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例如,一个人是学术上的权威,善于搞研究,分配到科研单位就能发挥作用。

  (5)要有善于理财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者必须心中时刻装有一把“算盘”,每做一事,都要掂量一下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有没有效益。善于理财的实质就是筹措资金并使资金增值,它是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3.社会综合能力是创业的保证

  在创业过程中,综合性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公关能力、持之以恒的适应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等,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性和综合性,从整体上影响和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

  (1)社会交往关公能力。创业者的创业过程是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充分利用社会给予自己的一切条件去开创事业的过程。因此,交往公关能力也是影响创业成就的重要方面。成功的社会交往是促使创业成功的推进器。

  (2)持之以恒的适应能力。创业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克服困难、战胜逆境的艰苦奋斗精神,就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因此,迎着困难和逆境而上的决心与韧劲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具有为达到既定目标顽强拼搏,并在苦难面前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另一方面创业者要有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精神。

  (3)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光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利用团队的力量来经营企业,只有与合作者友好相处、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他们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协作、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二、高职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1.轻变教育观念,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教育就是强调对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来推进和提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应以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素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自觉将创业教育融合于学校整个的育人机制之中,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如有的学校在校内开辟了创业一条街、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中心等。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精神,使学生理解创业的意义,使学生转变依靠国家、依靠学校、依靠父母就业的依赖思想,树立创业光荣、自谋职业大有前途的观念,首先要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其次要构建一个有利于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表达的综合平台。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热情。

  2.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因人制宜、因校制宜,不拘一格,丰富多彩,改变那种把教育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观点,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新基点审视和改革高职教育,真正把教育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鉴于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高职生教育的现状,有必要专门开设一门《创业基础与实务》之类的课程,集中介绍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进行创业能力、习惯的培养。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方式的总称,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要逐步增加高职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多安排讨论课、专题汇报、参观、调查和相互交流等教学形式,引导研究型的学习,使高职学生逐步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提高独立完成任务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善培养高职生创业能力的环境和条件

  一方面改善教学环境,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经常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与成功企业家对话,专题研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主动顺应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选取优秀企业去学习创业。同时应制订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制订创新创业计划,认真思考创业问题并努力付诸实践,如创造发明成果奖励,允许学生休学创办企业的政策,校内企业优惠政策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高职学生专利基金,创办高职学生科技园,从起点开始扶持创新创业。另一方面改善社会环境,要不断创造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要在全社会倡导“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的精神,改变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有了一种好的社会氛围的制度化环境,就能为高职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社会支撑。

  4.拓宽培养渠道,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

  实践是培养高职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激发研究欲望,提高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主要是实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创业品格;二是通过产学研的结合,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帮助学生从找饭碗到造饭碗就业观念转换的跨越,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自身潜能的发现和对未来的信心。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经营小店铺、暑期打工、促销商品等社会实践活动让高职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创业的艰辛和幸福,积累经验,提高技能。

  5.教师应努力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创业素质

  创造性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塑造都完善人格的重要内容。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开拓进取的意识的创新求异的品质。新的世纪,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竞争,学会适应,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其懂得时代的发展到了必须由自己来求出路、求发展的时候了,必须用超前意识去进行考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将自己在社会中正确定位,以便在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的位置,确定谋生方向,选择最佳职业。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竞争。高职院校教师如果本身没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是难以正确引导学生的。

  参考文献

  1 陈明忠,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2 郑日昌,等.学校心理咨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黄兆信;施永川;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3期

  4 辜胜祖;洪群联;对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教育研究2010.05期。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 篇6

  职业沟通能力是指在从事相关职业活动过程中,为达成职业工作目标而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校学生职业沟通能力欠缺。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对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生涯非常重要。当前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实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其中后者更具针对性和实战性。这样的培养模式对其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所谓职业沟通能力是指在从事相关职业活动过程中,为达成职业工作目标而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它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的都是未来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维护等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这些未来的电子产品工程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将要面对不同的工作伙伴和客户群体,需要执行不同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与推广。因此,对他们来说,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开展、取得事业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在校学生职业沟通能力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学生在职业沟通能力方面普遍欠缺,以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为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开口说不了,特别是在涉及有关专业问题时表现得尤其突出。有些学生私下里侃侃而谈,但真让他对某个专业问题谈谈认识,或者对某个硬件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时,往往是吞吞吐吐、含糊其辞。还有些学生明明实际动手能力很强,毕业设计时的方案、实物做得非常好,但到了毕业答辩需要表述时,往往语焉不详、不得要领,没能让答辩教师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有甚者,在毕业应聘面对面试官提出的“请你谈谈这三年你学到了什么”这一类问题时,表现得一脸茫然。

  2.提笔写不了,特别是在撰写技术文档时问题尤其明显。作为电子行业的未来从业人员,撰写技术文档是一个基本素养的体现。近几年通过教学练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很多教师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增加了技术文档撰写的训练环节,但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很多是想不到、写不出,有些是想到了、写不出。语言总是干巴巴,专业术语基本不会,内容的.安排总是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行文格式也会弄错。这样的问题到了毕业设计阶段时暴露得更为突出。

  3.不注重沟通时的礼仪。有些学生在与教师、同学就专业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时,往往不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甚至有时还会缺乏良好的态度、情绪。

  二、未来所需的职业沟通能力

  作为一个未来的电子产品工程师,在今后工作中总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何与人进行交流、沟通,解决不同的问题与困难,最终达到所需实现的工作目标,是这些未来工程师们目前亟须掌握的基本职业能力。下面以一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过程为例,探讨一个电子产品工程师可能会面临的职业沟通问题。

  首先是在电子产品的规划阶段。不论这个产品是委托开发还是立项开发,都需要先跟客户交流,了解客户和市场需求;然后和工作伙伴一起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调研,形成方案报告;最后将整体方案向技术主管和相关专家汇报,通过交流、论证以取得方案评审通过。

  其次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由于在这个阶段要完成系统方案设计,硬件、软件设计、调试,以及样机的组装、测试等大量工作,因此作为开发小组中的关键成员,只有与其他小组成员通力协作,及时沟通、协调,才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才能保证整个项目顺利开展、有序前进。如果是作为小组负责人,还需做好与其他部门如器材供应部门、生产测试部门的协调工作,在产品开发完成后做好开发总结报告。

  最后是在产品的试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研发部门的电子工程师需要和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做好技术交接,帮助生产部门理解、消化、吸收相关技术要点,做好技术指导。对在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的信息,要认真分析与研究,以便进一步改进、修正、优化相关技术文档。

  需要说明的是,沟通方式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其中后者是指通过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方式。由于这一方式跟对话主体、对话时的环境及语境有很大关系,因此表格1中未做具体描述。

  三、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对一个电子产品工程师来说,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全方位的职业沟通的过程,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他们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对一个资深的电子工程师来说,不仅要掌握多种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技能,同时也要充分运用非语言沟通技能,这样才能使沟通更为及时、高效,才能有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

  结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职业要求,对高职院校应电专业学生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口头沟通技能,主要是能熟练运用专业术语来口头描述一个专业事件,要求表述完整、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用词精炼。

  二是书面沟通技能,要熟悉未来专业工作中可能会涉及的各类技术文档书写,要求格式规范、文笔通畅、结构完整、观点明晰、逻辑严谨。

  三是注重沟通礼仪。通过对沟通礼仪的培训,熟练应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语调、位置距离等非语言沟通技能,快速拉近沟通双方距离,使语言沟通表达得更加准确、有力、生动、具体。

  对上述沟通能力的培养通常采取课堂教学,通过专业性的显性课程和渗透性的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前者可设置诸如职业沟通、科技写作、沟通礼仪等针对性课程,而后者则把相关沟通技能的培训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

  目前我院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练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设置了若干用于职业沟通能力训练的教学环节,如工作小组成立、设计方案讨论、团队分工协作、技术文档撰写、工作汇报与总结等。这一系列训练环节不光体现在一门专业课程中,而是贯穿到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而且这种内嵌式、渗透性的训练模式相对于通用课程来说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战性。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口头专业表达、技术文档书写、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沟通礼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今后开展全面、系统的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 篇7

  摘要

  传统的创新教育是从创新心理的角度对人进行训练和激发,缺乏创新技法的教育。TRIZ理论又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利用矛盾原理解决发明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中融入TRIZ理论,并提出“思维训练,系统学习,实践应用”的多层次培养模式。

  关键词

  TRIZ发明原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保障上力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总体状况还是不能尽如人意,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主要存在两点不足:

  一是创新意识差。高职学生习惯于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缺少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都很缺乏。

  二是创新能力弱。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关键有三点:

  (1)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训练远远不够。目前,我院倡导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项目化教学法,既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又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2)创新型教学队伍不成熟。教师大部分是从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经验不足。尽管一些硕士、博士具备创新实践的经验,但将创新实践内化为教学实践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企业工程背景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却不足。

  (3)对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院系各级领导及教师对创新教育还仅停留在理念的理解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中。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从许多途径开展工作。而且,课堂教学创新永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启迪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但是,这种层面上的教育过程,并不能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创新的技法及创新的规律。TRIZ理论在科技界盛行,为创新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系统的方法。

  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创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理论。此理论是从250万份专利中仔细研究、寻找规律、总结分析而得出。许多技术问题可以利用其他领域或相似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得到解决,也就是发明创造是有规律可寻和有法可依的。

  TRIZ的经典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有8个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与矛盾矩阵、40个发明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发明问题的76个标准解、ARIZ创新问题解决算法、科学与技术效应库等等。其中,8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揭示了一项技术或某一产品如何遵循规律在历史中发展和演变的,为技术创新指明了努力方向。最终理想解则通过抛弃客观条件,以理想化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保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偏离目标。最终理想解应该是有用功能最大化,有害功能最小化,而不是用传统的折中法去解决问题。40个发明原理则是阿奇舒勒总结专利的精华部分,也是TRIZ理论应用最普遍的部分。发明创造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物理矛盾是指系统中某一参数既要求向正方向运动,又要向反方向发展。如飞机的体积既要大,保证容纳旅客数增加;同时飞机的体积又不希望大,会有成本问题和动力问题等。这就是很简单的物理矛盾。物理矛盾的解决通常采用四大分离原理,即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整体与部分分离。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一般是物理、几何和技术性能的参数。技术矛盾就是由系统中两个因素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阿奇舒勒将工程参数作了横向—纵向排列,横向表示恶化参数,纵向表示改善参数,纵横交错的方格表示建议使用发明原理的序号。其他的理论,不再作逐一分析和解释。理论体系之间密切联系,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细致的理论体系,并成为技术人员解决创新问题的重要方法论。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无论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第二,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这样的思想指导了许多发明创造的诞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TRIZ理论与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实践

  笔者认为,TRIZ理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结合点主要在“教”和“学”两个方面。

  “教”具有双层含义,既是指“教师”,又是指“教学过程”。教师作为施教者,需要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深入学习理解TRIZ理论,掌握创新技法;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第一阵地,直接决定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程度。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中怎样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一般以专业课渗透TRIZ理念,选修课和社团课系统学习TRIZ方法论。

  “学”同样也有两个意思,既指“学生”又指“学习过程”。学生作为受教者,接受各项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需要发散思维,甚至需要“异想天开”。同时,系统学习TRIZ理论时,更应耐心品味,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更包括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自主实践”。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既在创新思维上得到训练,又在创新方法上得到提高。

  下面以我院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经验。

  作为一个全新的TRIZ理论体系,教师大都还不是很熟悉。于是,我们着重做了如下工作:

  (1)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请省内科技创新专家以及校内专家教授做讲座,全员普及TRIZ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培训骨干教师。暑假安排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参加“TRIZ理论培训班”和“创新方法培训班”。最近,又请美国IEG集团的创新顾问对我院TRIZ团队的所有教师集中培训。高密度的培训,使我院的TRIZ授课队伍的水平和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3)组织课堂教学。2009年9月,首先在几个专业试点开设了选修课的小班教学。2010年3月,选修范围进一步扩大。

  (4)指导学生实践。个别教师已经开始用TRIZ理论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TRIZ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只有不断实践,才能实现理论的真正价值。

  通过初步实践,我院总结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维训练,系统学习,实践应用”多层次培养模式。

  (1)思维训练阶段。在全院范围开设关于TRIZ的选修课(初级班),让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尽早形成创新的概念,初步了解TRIZ基本知识,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系统学习阶段。主要针对两种情况:一是选择初级班中对TRIZ感兴趣的学生,组织其参与中级班的学习,系统学习TRIZ理论体系;二是让骨干教师在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的讲授中与TRIZ原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掌握创新技法。

  (3)实践应用阶段。鼓励优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TRIZ创新原理进行毕业设计或各级竞赛活动。当然,这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但只要我们努力实践,必然会发现方案中的不足,并不断修正,最终趋于完善而合理。

  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应用实践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TRIZ理论的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重点选择TRIZ理论中40个发明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等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部分。

  (2)对于不同的专业领域,TRIZ的应用重点应有所区别。

  (3)在TRIZ理论应用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应注意不同学科的交融。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 篇8

  在高职教育中,学校不但要对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的培养加强重视,还要加大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力度,才能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综合技能。因此,对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于促进高职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人们的民主意识、服务需要等都在提高,因此,对医疗方面的服务要求也更高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不断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所以,在降低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率上,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沟通引起的各种误会,最终保障医院、患者的权益。同时,在医生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他们渴望得到患者的认可、支持、信赖和理解,因此,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不但能深入了解患者的想法、困难等,还能提高各种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于增强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也有着重要影响。

  二、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重视临床方面的实践学习

  根据医学课程的教学情况可知,其有着较强时间性,需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并重视临床方面的实践学习,才能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当前,医学生在医院有着一定特殊性,如果想要很好的培养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则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的有机结合,才能在医学生具备扎实基础实施的基础上,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例如:从医院邀请著名的医师来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了解实践临床中的如下几个内容:第一,医护人员的心理;第二,患者的心理;第三,临床诊断存在的风险;第四,患者家属的心理,等等,对于提高高职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有着极大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带来学生到医院参观,观察医生、护士等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以掌握与患者沟通时应该使用的、最合适的词语和方式等。另外,各种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如患者生活状态的调查活动、社区患者的慰问活动等,是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医学生亲身了解患者的病痛、愿望等,从而在实践练习中提高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

  (二)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在高职教育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是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重要需求,也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素养,还要引导他们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才能真正了解、理解患者的处境,从而与患者保持良好医患关系。所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对各种病案进行分析、讨论和演练,学生不但能力全面分析患者的复杂心理,还能对护士、医生与患者沟通时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从而提高自身医患沟通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需要设置的合适的场景,如患者到急诊室就诊的场景、患者到药房取药的场景等,在结合相关道具的基础上,可以大大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

  (三)加强人文知识的教育

  在培养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过程中,人文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提高医学生对构建和谐医患的认识、重视,还能从心灵上提升他们对患者的理解,从而提高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当前,人文知识涉及的内容有:第一,信息沟通;第二,观念沟通;第三,患者接待;第四,医患沟通障碍;第五,情感沟通;等等。所以,在疾病治疗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练习,让他们学会使用亲切的语气询问患者、温暖的话语安抚患者家属等,才能真正得到患者的信赖和认可。与此同时,注重考核体系的完善,通过不同方式检验医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自我评定方式、标准化评定方式和患者评定方式等,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更严格的要求自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临床医学课程中,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培养,是医院不断发展的重要需求,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极大作用。因此,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从患者的角度考虑各种问题,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媛媛,王晶桐,叶丽娜,刘玉兰.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1~2.

  [2]杨亚楠,邵红英,朱玉珍.如何培养与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中国卫生产业,2014(20):46~47.

  [3]王磊,刘倩,曹晓燕.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8):46~47.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论文(通用8篇)】相关文章:

职业能力培养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论文07-18

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论文06-23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论文06-25

高职文秘专业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途径的探讨论文09-25

高职计算机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06-22

汉语言文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论文05-19

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思考论文06-24

高职酒店管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论文12-10

高职酒店管理学生职业能力问题分析论文12-11

高职英语阅读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论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