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时间:2022-08-19 19:14:38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学生主体作用 价值取向 教学模式等

  新课程改革根据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中物理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及注重基础性,体现选择性,将高中物理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 并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目的就是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研究方法,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生学习的能力。这次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领悟课程要领,掌握教学方法,更好地胜任物理新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最首要的课题: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全面转变。

  一、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新编制的人教版教科书已在江苏全面推行使用,就高中物理而言,新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有着很多鲜明的特色:新教材中除了传统的“正文”、“问题与练习”、“思考与讨论”、“小实验”等栏目外,还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栏目,如:“科学漫步”、“科学踪迹”、“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课题研究”等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内容。只有深入研究新教材的特色才能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体会编著者和课程改革者的良苦用心,也才能把新课程推向深处。

  1.实现了“三个转移”

  一般来说,旧教材多是教科书编者的“独白”,一部教材在讲解新内容时,能引起学生的期待,就已很好了。新教材力图做到从编者的“独白”向编者与学生的“对话”转移,从引起学生的“期待”向引发学生的“思考”转移,以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并培育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此,教材把“观察与思考”“思考与讨论”“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等栏目融于教材正文之中,有的甚至是正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保留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前提下,实现了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移。

  2.拓展了知识的宽度,适当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新教材按照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精心选取了作为物理学科中最基础的和最必备的知识,对一些传统的知识,如追击、相遇等问题尽可能的降低要求,甚至对有些复杂内容予以删减,同时也加入了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等合乎时代潮流的内容。这样教材在对教学的要求上更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本质,同时也使教材更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因此更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这种变化,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

  3.新教材图文并茂、贴近生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新教材努力做到图文并茂,也就是图像魅力与文字特色并举。新教材中选用了传递大量信息的各种图片和照片,它们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字特色并不仅指遣词造句的功夫,重要的是要把物理学的背景、情节乃至编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例如,在讲到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时,教材中写道:“在实验室里测量几个铅球之间的作用力,就可以称量地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科学奇迹。难怪一位外行人、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满怀激情地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等富有感情的文字语言能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思维空间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字教材已不可能承载全部的教学任务,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作为教育的工具和物质的实体进入课堂。这次新教材的编写就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使计算机和电脑软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活跃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新课标教材充满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有着诸多新的特色,面对新的教材、新的形势,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目前高中新课程已在我省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对物理课教育功能和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了,传统的物理课堂结构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来设计和安排的,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这种刻板的模式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是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的。

  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而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