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下的工作特点与内部控制对策影响

时间:2020-10-16 12:04:16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电算化下的工作特点与内部控制对策影响

  摘要:会计电算化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风险。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会计电算化下的工作特点与内部控制对策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推动了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使其内部控制变得极为重要。严谨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会计核算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全面置于监控之中,而且要对会计核算过程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与点的控制娶有机结合,内部控制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益。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特点

  1.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 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

  2.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

  3.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 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由此可见,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是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二、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控制范围发生改变

  传统的内容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2.控制对象发生改变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纸张上的书面数据形成会计人员所熟悉的会计证据原件,这些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则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这也是传统纸质原件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 电算化系统下原来纸质的会计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由于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哪一个是业务记录的“原件”。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在计算机中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对策

  建立一整套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应遵循以下原则: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人、处理、输出的安全、保密原则;内部防范原则,即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1.加强对系统环境的常规控制

  对电算会计中组织、制度、开发、安全等系统环境方面进行的控制。它包括组织与操作控制、开发与维护控制、硬件与应用软件控制、系统安全控制。

  组织与管理控制是指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的职责制度、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 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舞弊发生的目的。系统操作与管理控制是针对每一 个上机操作会计软件而制定的,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控制和操作规程控制两个方面。

  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而设计的控制措施,它贯穿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测试与维护的各个阶段。系统维护控制指针对日常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而对系统硬软件进行的安装、修正、更新、扩展、备份等方面的工作而实施的控制。系统维护控制包括硬件维护控制和软件维护控制。

  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会计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而实施的一种控制制度。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等。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电子计算机设备,一般都是由财务会计部门管理,硬件设备比较多的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还应单独设立计算机室。因此,财务会计部门要根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制定硬件和软件的有关操作、管理和维护制度。

  2.加强应用控制建设,保证信息的完整准确性

  应用控制是为适应会计电算化这一应用系统的特殊控制要求,保证数据处理完整、准确而建立的内部控制。一般控制是系统控制的核心和重点,是应用控制的基础。应用控制以一般控制的基本原则为依据,重点控制那些关键性操作运行功能。

  应用控制可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输入控制是应用控制的重点,输入控制除了要不断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提高技术水平外,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程序,以防止会计科目输入错误等。处理控制是指为保证数据处理正确设置的控制。处理控制的重点在于处理过程的现场控制、数据有效性检测、预留审计线索控制、错误纠正控制等。输出控制是为保证合法、正确的输出各种会计信息而进行的控制。输出控制的重点在于数据审核控制、授权输出控制和打印程序控制等。

  四、结束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有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威胁。为此,研究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工作,是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的必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常士剑.会计电算化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刘金文.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会计电算化下的工作特点与内部控制对策影响】相关文章:

1.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的论文

2.浅谈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会计毕业论文

3.企业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论文

4.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会计毕业论文

5.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毕业论文

6.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7.谈谈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8.电算化下的会计控制论文

9.浅谈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会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