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培养新一代名医的对策与思路

时间:2020-10-24 11:14:55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促进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培养新一代名医的对策与思路

  1 当前中医药人才的现状和促进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意义

  现今的中医院医师队伍中中青年医师占很高的比例,他们都接受的是院校教育,大多是高学历者,以硕士或博士为主。由于培养模式的问题,他们在读硕士或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实验研究,未系统进行过临床工作,缺乏传统知识,中医功底不深,临床能力差,而且西医多,中医少,对中医药的理解肤浅,在临床上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医药治疗疾病。与之相比,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他们数十年或几代人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及与前人经验相结合的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其鲜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是中医药薪火相传的主轴,也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

  但我国着名中医专家已从20世纪8O年代的五千余名骤减到现在的不足500名 ,且大多已年逾古稀,致使中医药的传承陷入危机。因此,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继承是提高当前中医临床水平、培养造就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关系到中医药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2 促进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培养新一代“名医”的策略与思路

  2.1 加强名老中医论着研读,把握其学术渊源回顾中医药发展史,历代名医大师都是通过大量的理论研读、医疗实践、着书立说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流派,推动着中医临床水平的提高和中医理论的发展。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都包含在其医案、论着等内容之中,因此熟悉名老中医成才过程,研究其师承的学术流派,熟读名老中医推崇的经典着作及其自身、弟子的着作,明确其学术渊源,是做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基础。

  笔者在对杜雨茂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整理继承时,即从源头开始梳理,收集相关资料,研究其成才之路;熟读杜老文章、着作及相关书籍,对其学术源流有了大致的了解,发现杜教授学崇伤寒,融通各家,技精杂病,尤致力于肾脏病的中医诊疗研究。其较早将《伤寒论》的六经辨治体系系统、灵活地运用于 肾脏病的辨治中,提出“肾病之变,可分属六经,累及五脏六腑,决非肾之一端。”之说,形成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肾病六经辨证方法,尤善用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所以把握名老中医的学术渊源,能更好更快地领悟其学术特点及临证精髓,加快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过程。

  在此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学经典、做临床的重要性,并在科里兴起了学经典、用经方的热潮,大家都做到能用经方就不用时方,能用成方就不自拟方,青年医师尝到了用经方治病的甜头,学用相长,相互促进,不断提高青年医师的中医基础理论水平和对经方的把握、领会及运用能力。

  2.2 熟读医案,定期跟诊,总结临证经验,凝练学术思想中医强大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独特而优异的疗效是中医学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基石。继承名老中医学术首要且主要是为临床服务。名老中医都是临床大家,总结并运用其临证经验,是促进中医学术传承、培养新一代名医的基础。跟师随诊及病房查房,开展名老中医指导下的科内病例讨论,是传承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提高中医师临床水平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现今的青年中医师在其读硕士或博士时已有跟导师临床的基础,但是当时作为学生时对继承的主动性和领悟程度不足,而工作数年之后,对中医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掌握与理解,再次跟师学习时,积极性更高,领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更强,易找出经验性、规律性的东西,且易将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自觉地运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指导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医案是中医诊治疾病思路历程的表述,名老中医医案是指导后学者的临证范本,其将中医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和思辨、用药特点。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着,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张山雷在《古今医案评议》亦云:“多读医案,绝胜于随侍名医”。多读中医专家医案,选择具有中医诊疗特色的名老中医医案深度解读,对于提高中青年医师的临床技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促进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其核心是凝练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是名老中医通过长期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对中医学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问题,经过长期思考与总结而形成的学术观点或理论,是比较系统的、能够指导实践的新理论。名老中医学术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和无可替代的学术地位,是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源头。每一位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与临床经验相比,学术思想更抽象、更活泼。学术思想的研究和继承是传承的核心和关键,学术思想植根于临证经验和名老中医的医疗活动中,离开临证经验的总结,学术思想研究则是无源之水。在临证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凝练名老中医的临证思维特点,研究归纳其组方用药规律,有利于后学者学习与传承,并能够缩短其成为名医的时间。

  2.3 科研传承科研传承是一种全新的传承,是通过科研立项专题研究的形式,开展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工作。

  如对杜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传承中,笔者申报了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杜雨茂教授经验传承研究课题,以科研立项的方式,对杜教授的临床经验、思辨特点、学术思想等进行全面传承研究。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精华(包括临床有效经验方)提出科研假说,一方面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其靶向作用机制;另一方面运用现代流行病学(DME)研究方法,开展前性临床研究(包括RCT研究),系统观察这些方的临床疗效;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将其总结升华为学术理论,发挥对临床的广泛指导作用。

  科研传承是科研的创新,也是传承模式的创新。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对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进行实验研究及前性临床研究,不仅有利于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研究总结,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提高传承研究质量和效率,而且通过原汁原味地研究中医,培养中医药人才包括临床医师、硕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培养他们对传统中医科研的实际能力;其次科研有利于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转化成科研成果,而且科研成果能很快推广应用于临床。总之,通过科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是一条更快、更多培养新一代名医的捷径。

  2.4 建立病历数据库,挖掘新知识,提出新理论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应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去挖掘、探索。既往对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的研究过多倚重研究者个人的认识与经验,主观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而现代科技的发展,能克服上述弊端,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等方法,建立名老中医医案病历数据库,既能保存名老中医的诊疗资料,又可通过采用不同方法挖掘提取名老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等经验精华,并在发现新知识,提出新理论方面已经成为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中医治疗疾病,最终都要落实到方药上,名老中医的有效经验方都是建立在大量的临床案例的基础上,疗效肯定,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对其处方组成药物、配伍及剂量进行分析,能客观而科学地把握名老中医方剂配伍规律和临证用药规律,有利于后学者继承和应用,并能促进中医学现代化的研究和发展。

  笔者通过对杜教授的医案及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存储,建立病历数据库,真实、详细录入原始病历资料,选择特色与优势病历,以疾病病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从四诊、辨证、论治、组方用药、复诊时隋况等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每个方剂中的药味组成、增减及剂量变化进行归类整理、统计,分析使用药物的类别、频率、剂量及其与证候、治则变化的相关性,从理、法、方、药等方面全面总结杜教授的辨证思维特点、临床诊疗规律和遣方用药规律,总结其临证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凝练和升华,为进一步传承研究杜教授的思辨规律、学术思想奠定基础,并为将来杜教授更多经验方走向“专病专方专药”的“二次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总之,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社会对中医药的需要也在于临床疗效。现今“中医学正处于行将消亡的边缘,也处在新的突破的前夜”。传承研究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核心就是要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及“名医名师”。学术传承过程就是中青年医师临床技能和中医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过程,就是学科团队凝练过程。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是当前中医学发展、临床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是培养新一代中医名医的有效途径。实事求是地进行、加快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和创新,促进新一代名医的诞生,中医学一定会走出百年困惑,得到振兴和发展。

【促进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培养新一代名医的对策与思路】相关文章:

1.学术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方法

2.畜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3.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论文

4.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5.工程管理学生能力培养思路论文

6.房地产企业促进设计和成本优化工作配合思路

7.陕西民间戏曲西府曲子的保护与传承

8.高校武术教学模式与思路论文

9.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