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时间:2018-01-25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在科技迅猛发展和法制逐渐健全的时代,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仍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把法制教育恰当适时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本文笔者主要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法制教育意识;渗透点;渗透方法

  近几年,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仍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一件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既反映了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又凸显了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当看到,致使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其自身的内因,即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这方面的粗浅见解。

  一、要夯实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教育意识

  “打铁还得本身硬”,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教学效果。要想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自身必须要有扎实的常识性法律知识,懂得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动物保护法》,等等。这些知识的获得途径很多,如阅读教育部门为教师配备的图书,也可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相关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天网》《大家看法》等。通过不问断的学习,用法律常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地实施法制教育,这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硬件;还有一个软件,那就是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意识。只有这样,教师备课的时候,才能捕捉法制渗透点的敏感和自觉,才能主动高效地把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

  有了在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教育意识后,下一个问题就是渗透方法和渠道的问题。

  二、深入探究文本。找准“法制渗透点”

  课文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媒介,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首先教师要明了,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能结出法制的“果”.所以不要强行植入“法制”,要因文而异,因势利导。其次,教师要懂得即使某些课文有“普法点”,也要以语文教学目标为重,恰当、适度地渗透法制教育,避免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的偏激,所以教师在“普法”时要掌握好法制教学的“火候”和“剂量”,适时适度地运用教学艺术使“普法”润物细无声,以期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强项令》时,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课文的方法,在师生共同生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后,适时告诉学生汉朝的“约法三章”和现代我国刑法的区别,汉朝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县令有权依照法律惩处罪犯。而我国现代法律规定:对罪犯的惩处要根据其年龄、情节轻重来量刑。且案件的办理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办理,否则就要违规。所以董宣格杀罪犯用古代的观念看是一种合情合理合法的行为。希望大家学习他的那种秉公执法的高尚品质,但在法律健全的今天,得按法律办事。

  三、开展口语交际,迁移法制认知

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