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影响下高校网络舆情特性及引导

时间:2022-08-28 16:17:17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微信影响下高校网络舆情特性及引导

  微信是2011年才推出的一个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但其发展与普及的速度确实让人叹为观止。而在论文研究中我们发现,其诞生与发展对高校网络的舆情状况起到了难以想象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这篇论文吧。

  摘要:本文阐述了基于微信平台的舆情传播特性,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特征,提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要加强舆情主体思想政治引导;建立平等信任、通畅的对话平台;建立高效的网络舆情预防及干预机制。

  关键词:微信平台;网络舆情;特性;引导;高校

  一、引言

  随着小型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联系紧密度正在无限缩小,手机自媒体、微博的兴起,使信息的传播呈发散式扩大,而微信的诞生,使人与人之间的互联状态呈网状射散,更快速更广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 3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5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处于高位,学历结构占比中,大学本科为11.8%。因此,探讨高校网络舆情的特性及引导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基于微信平台的舆情传播特性

  1、传播速度的高效性

  根据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六度空间理论,两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微信朋友圈更是将这种不可思议的联系演变成现实。据华商网2015年8月28日报道,咸阳一9岁男孩遭遇车祸,护士在朋友圈发寻人消息,在手术前找到其家人。郑州晚报2015年6月25日报道,民警通过朋友圈帮迷路的5岁男童找到家人。在人们觉得惊叹的同时不得不肯定微信的传播速度和广度。

  2、信息传播群体之间相互有实体关系或完全陌生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其可通过手机通讯录、微信、QQ号、扫二维码等便捷方式添加好友,且可以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搜索并添加陌生人。用户关系群既可以是现实中相互认识的人,也可以仅仅是同时使用“摇一摇”在周围的陌生人。信息的受众群体既有针对性也有盲目性,网络舆情的传播者和参与者也就比较广泛而且混杂。

  3、传播方式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点对点传播和创建群传播以外,微信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平台,收到其推送的消息,并且可以通过回复进行互动,形成树状传播。公众平台可根据关注用户信息来统计分析推送信息的有效性等。用户也可以添加好友,将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好友可以在朋友圈互动留言,也可将在朋友圈看到的精彩内容再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形成网状传播。

  4、信息传输形式多元性

  微信提供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传输形式,同时可以连接第三方软件发送用户位置,也可实时语音或视频聊天。2014年推出“小视频”功能,用户可在聊天界面以及朋友圈拍摄一段不超过8秒的短视频直接发送和分享,掀起一次全民小视频狂潮。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特征

  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一些学者认为高校学生对网络舆情有较清晰的认识,积极的舆情占据主流,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当前的网络舆情“泛化”、“盲目”的现象严重,如引导不力会带来负面的、甚至破坏性质的影响。基于微信具有鲜明自媒体特性、传播迅速且广泛,使得这种特性更加突出。消息的散布者甚至没仔细地甄别就盲目地转发,而朋友圈的刷屏,又将消息以网状迅速地扩散,这就给舆情监控、管理和引导带来了新的难题。

  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学生对校内外各种现象或问题通过网络传播所发表的各种情绪、态度、意见的总和。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主要受到舆情主客体及传播媒介、传播过程、拟态环境的影响。微信提供了一个更加个性、丰富和快速彰显自我,获取关注和交流的平台,高校学生通过微信发布自己日常生活状况,用网络集群认同的符号和语言,肆意传达信息或宣泄各种即时情绪,抒发对感情的困惑、未来的思考、人生的感悟,表达对社会现象乃至时政要闻的看法等。

  四、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1、建立平等信任、通畅的对话平台

  高校学生更期待一种自由、平等、开放的互动对话机制的出现。大多数舆情危机的出现都是因为对话不畅,信息隐瞒或拖延而导致的。要对舆情主体进行正面引导,就要建立一个通畅的对话平台,尊重大学生知情权和话语权,通报真实情况,表明正面积极处理的态度,取得舆情主体信任,使正面的舆论导向及时占据网络舆论平台,避免被有不良意图的煽动性舆论影响,妥善处理舆情危机。

  2、加强舆情主体思想政治引导

  相对于长期的升学压力环境,高校学习环境更加自由,获取信息的机会更多,思想更加驰骋且约束少,这对于正处于三观巩固期的高校学生来说,健康的思政引导尤为重要。应通过微信,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了解生活学习中的困惑并及时干预、帮助解决问题,传播积极的社会新闻,加强学生责任感,重视课堂内外、网络现实教育相结合,创新网络宣传,运用微信传播特性,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3、建立高效的网络舆情预防及干预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要把握引导时机,以维护学生集体利益为基本原则,通过必要的制度规范,改善管理,塑造官方有影响力的发言人或平台。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和媒介素养,通过正面教育和制度约束来引导学生慎言谨行,提升其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及各类网络舆情的甄别、研判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干预。要有较为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高校网络文化的同时,建设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学生队伍,形成繁花似锦、自由的正向网络舆论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昌祖,周杰,郑苏法.高校网络舆情及其研判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0(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