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区划分探析论文

时间:2020-11-05 16:19:07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我国经济区划分探析论文

  经济类型区是根据区内同一性和区外差异性原则确定的,即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的内部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济发展特征,而在不同区域之间则有明显的差异。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经济区划分探析论文,希望能提供帮助。

我国经济区划分探析论文

  摘要:对于我国经济类型区的划分,提出以五分法(沿海区、近海内陆区、内陆核心区、深远内陆区、沿边区)来取代传统的东、中、西三分法,并根据五大类型区的区位条件,对其各自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全国的地域分工格局提出了初步设想。在经济类型区“五分法”的基础上再通过合纵连横来划定综合经济区,把全国分为五大辐射圈(每个辐射圈都由辐射源和受辐射区两部分所组成)和四个独立辐射区。辐射圈和独立辐射区都是对综合经济区的表述形式。

  关键词:经济类型区;综合经济区;辐射圈;独立辐射区

  经济区按照划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两种:①同质性经济区(又称经济类型区),②异质性经济区(又称综合经济区)。经济类型区是根据区内同一性和区外差异性原则确定的,即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的内部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济发展特征,而在不同区域之间则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我国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就属于经济类型区,它仅仅是按某些相似的特征 (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划在一起,其内部既没有统一的经济中心,也缺乏紧密的内在联系。综合经济区是根据区内经济结构的差异互补和相互联系性(非同一性)原则确定的,即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的内部有紧密的经济联系(因区内各地的经济结构存在差异而形成互补),而各个区域则相对独立、自成一体。

  就空间形态来看,综合经济区在地域上都是连成一片,并且有自己的经济中心;而经济类型区不仅没有统一的经济中心,甚至在地域上也并不都是连成一片。

  在我国,经过区划工作者长期的努力,对经济类型区和综合经济区分别提出了若干不同的区划方案。但是,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区, 对经济类型区和综合经济区的划定乃是依据不同的区划原则、采用不同的区划标准,因此其结果自然也就大相径庭。而本文则试图把这两种经济区划结合起来,在首先划定经济类型区(在本文中又称之为宏观经济地带)的基础上,再通过合纵连横、跨地带组合来划定综合经济区,从而在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区划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1 经济类型区的划分

  在我国,经济类型区的划分,除了众所周知的东中西三分法之外,还有:①以产业结构作为区划标准的“五分法”(方案一):把全国分为加工型经济区、加工主导型经济区、资源开发型经济区、资源开发与加工混合型经济区、特殊类型经济区;②以产业结构作为区划标准的“五分法”(方案二):把全国分为重加工业为主的加工区、轻加工业为主的加工区、采掘业为主的资源区、原材料工业为主的资源区、资源与加工并举区;③在1960—1970年代,曾按照战略位置把全国各地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④最近出台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把我国国土划分为四大功能区 (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就前两个方案而言,由于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如果以此作为区划标准,所得出的区划方案将缺乏必要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各省区产业结构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当地的资源禀赋,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的对外联系相当薄弱,整个经济呈现出内向、封闭的特点。而在当今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利用外部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区产业结构也逐渐摆脱了本地资源禀赋的制约。这不仅使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而且其未来走向也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以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区划的标准, 局限性显而易见。至于方案3和方案4则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区划(因前者突出国防战备因素,后者主要是基于国土开发的考虑,这样划分出来的区域还不能完全等同于“经济区”)。但如果从经济区划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方案显然是比较接近于经济类型区的划分。

  就人们最为熟知的东中西三分法来看,由于三大地带的地域范围太大,致使每个地带内部存在的诸多差异被整个地带的平均数所掩盖,这实际上导致了异质的区域被人为地“同质化”,以此作为分析基础所得出的结论不仅过于粗糙,而且很不可靠,容易引起误导,难怪世界银行的专家称“三大地带的划分无法作为政策分析的基础”[1]。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三分法显得简单、粗疏,既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状况,也不能很好地揭示各地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因此,无论是基于认识的目的(揭示和展现地域分异)还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组织地域分工、制定区域政策)来说,都有必要对经济类型区的划分做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化。

  1.1 划分经济类型区的新方案

  五分法区划方案原则:①以区位条件作为同质性的主要体现和制订区划方案的主要依据。既然经济类型区是同质性的经济区,在搞区划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究竟以哪一个方面的同质性来作为制订区划方案的依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区位条件乃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任何种类的资源禀赋。而就区位条件来看,尤以是否濒海这一点特别重要。②兼顾国内经济的地域分工和国际化的分工。在当今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时代,我国理应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凡是一切有条件的地区都应该朝这方面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地区并不具备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条件或者在这方面的条件较差。

  对于这些地区来说,最重要的是扬长避短,应着重考虑如何更积极、更有效地参与国内经济的地域分工,以此来弥补无法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所造成的缺憾。③在确定经济区的范围时,不拘泥于行政区的完整性。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区划工作总是强调要照顾行政区(尤其是省级行政区)的完整性,强调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相协调。虽然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操作性的考虑,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仍然是对我国“行政区经济”的不合理现状的妥协和默认。笔者认为,为了逐步淡化、弱化和消解“行政区经济”的不合理现象,目前就应该尝试让经济区划逐渐摆脱行政区划的制约与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