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育中的文化意蕴

时间:2022-11-20 07:24:08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汉字教育中的文化意蕴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创造在我们今人和古人之间搭了一座桥, 使我们能走进古人的内心, 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由于表意文字 的义和形 具有联系, 因此读者能做到见字识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oh100.com/bylw)。

汉字教育中的文化意蕴

  【摘要】:目前社会上出现了提笔忘字、大学教授批改论文需要帮助学生查找错别字的现象。这些现象绝不是个别现象,说明了中国传统的汉字文化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前景。汉字具有总数多、常用字少的特点, 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可作为书法艺术。针对目前学校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应结合汉字的特点提高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通过分析汉字的音形义来更好地掌握汉字; 提高对汉字书法艺术的认识, 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利用汉字构词灵活的特点, 举一反三, 掌握更多的汉字。

  【关键词】:汉字;文化意蕴;汉字教学。

  一、汉字的文化特征。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它不仅是书写的文字,而且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1、汉字总数很多,常用字却很少。

  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80000多个,据资料统计,现代汉语用字在10000左右,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收录汉字7 000个,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收录汉字3 500 个。汉字总数虽然很多, 但是常用字也就3 500 个。认识100 个字, 日常文章中有40% 的字可以认识。

  只要认识1000个常用字,日常文章便有90% 的字可以认识。

  2、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创造在我们今人和古人之间搭了一座桥, 使我们能走进古人的内心, 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由于表意文字 的义和形 具有联系, 因此读者能做到见字识义。每一个汉字里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 就可以了解汉字里所要表达的信息。如家字,字下一个豸字,豸在古代是猪的意思,家字最早的字形是房里有猪便是家,猪的繁殖力强,而古时候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所以不难看出古人造家 的意思便是希望自己家能够人丁兴旺, 以生产能力强的猪来象征自己家中的人口兴旺, 生活殷实。由此可见, 我们的先人造字的用心所在了。汉字以字形表意, 细细探究, 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古人不同的心理和思维。汉字所负载的丰富信息、所包含的深厚内涵值得我们回味无穷。

  3、汉字构词灵活, 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社会在发展, 语言也随之发展, 一个新事物出现往往要使语言中增加一个或几个新词, 如果原来的文字不够就要造新的文字。但对汉字来说, 现有的汉字足够组成新词。而这些新词的生成过程又不需要学习新的汉字。例如我们学习了电 字, 可以和别的有意义的汉字组成电话、电灯、电线、电视、电影 等等。

  4、汉字的自身特征使其演进为书法艺术。

  汉字是最美的, 它是平面型方块体汉字, 字形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都是方方正正的。

  汉字作为一种艺术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今日,书法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 甚至书法已然是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 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构图、恰当的比例, 使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艺术内涵。总之, 只有这样一个中国才能产生这样的书法。它属于汉字, 更属于中国文化。

  二、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汉字教学中文化意识的缺失。

  中国人从小学一年级( 甚至更早) 就开始学习汉字, 使用汉字。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汉字? 往往被理解为读写的工具 , 这是不错的。

  语文教学的本身就具有一种工具性, 但是现在我们又号召给语文的教学中注入人文的气息, 而语文的人文性有一部分又是从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得来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很少有教师能认识汉字的文化意蕴, 能从分析汉字的形中解析汉字的义, 所以在教学中写字形、讲字义, 而没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写字仅仅是为了巩固字形的认识, 而没有看到汉字中所蕴含的汉字文化, 也不去揭示这种文化。

  2、枯燥的书写练习, 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汉字总数很多, 学起来难免枯燥、乏味。汉字难认、难写, 为了巩固对字形的认识,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写字训练的策略, 在教授生字词时的一贯做法是让学生十遍、几十遍, 甚至几百遍地重复书写一个汉字, 这种机械式的书写记忆往往让学生不知所写, 只是应付了事, 更别说对汉字有着什么样的兴趣了。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平淡无奇的讲解, 忽视了汉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得汉字教学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使学生学起来感觉更加枯燥乏味。

  3、 汉字构词灵活, 构词能力强, 容易导致错别字的出现。

  认识汉字便能认词、造句。学习了几个独立的汉字, 便能组词造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一个字, 在遇到同音字的时候, 学生往往会把这两个字混淆, 而胡乱组词造句, 造成别字、白字的出现, 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层出不穷。

  4、年轻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低, 传统基本功底欠佳, 不能起到示范作用。

  现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年轻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较高, 但板书布局凌乱, 字体不规范。板书在课堂上可以有很多的闪光点, 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互动才能产生。而且文字存在的形态是意象, 忽视文字的不确定性, 简单以媒体直观形象取代文字意象, 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导致文学含蓄性的消失和学生想象力的弱化。

  三、如何解决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提高教师的汉字文化意识。

  析形解义、因义记形, 建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 此法主要适用于单个汉字的教学。汉字以其形表其义, 每一个汉字细细品来, 都蕴含着一种内涵。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加强中小学教师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使他们懂得所教汉字的文化韵味, 在给学生讲解时, 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形来了解汉字的义 , 让学生不仅仅是为识字而学习汉字, 如此这般,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学生学起汉字如鱼得水, 老师教起来也得心应手。同时, 我们的汉字文化也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如此两全其美, 我们何乐而不为之?

  2、掌握汉字规律, 把汉字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知道汉字的高频词, 依据汉字的规律进行教学, 可以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应培养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应用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汉字的实践性, 不要刻意追求汉字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汉字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汉字材料, 在大量的汉字教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汉字的规则和规律。

  3、强化汉字的艺术性, 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字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作为唯一一种文字艺术品, 我们应该重视汉字的书法艺术, 在校园里为学生营造书写的好氛围, 将书写文化作为学校文化中的一个部分来重视。

  可以这么说, 加强汉字文化的认识是提高学生学习汉字兴趣的基础。应该组织多样化的练习, 提高学生学习与书写的兴趣, 以更利于增强汉字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 郭锦桴。汉字的永恒性、丰富性、优美性兼倡议建立全国性汉字文化博物馆 [J].汉字文化,2008(1)。

  [2] 聂春梅。 论汉字的繁复与简易[J] . 船山学刊, 2008(3):109- 111。

  [3] 苏瑞琴。 对外汉字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J]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3):59-60。

  [4] 李春霞。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N].陇南报: 副刊, 2008-7-2。

  [5] 彭小明。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论[J] . 教育研究, 2008(1):84- 87。

  [6] 潘庆玉。 试论语文教育的存在论方式[J] . 教育研究,2008(1):70- 75。

  [7] 赵丽玲。 论语文与语文教育的本质特性[J] . 教育评论,2008(1):89- 91。

【汉字教育中的文化意蕴】相关文章:

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分析论文(通用10篇)04-25

论唐代诗文中绿珠故事的文化意蕴08-10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论文04-27

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论文05-24

文化意识在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中的地位的论文06-03

儒家“慎独”思想的伦理意蕴08-09

汉字与文化传承关系的论文(精选6篇)05-31

浅析儒家“慎独”思想的伦理意蕴08-30

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08-02

试析武术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