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17-07-20 我要投稿

  环境艺术设计是由多种学科知识组成的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新兴、独立的学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oh100.com/bylw)。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一个包含了艺术、社会、文化和科学的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一线需要,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环境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思维、较强创新实践能力和现代设计理念,能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单位从事设计、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是艺术院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可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越来越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用人的需求,我们应努力拓展专业基础课程教育方式,探讨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把艺术和技术两个层面的知识体系融汇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性专业人才。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是由多种学科知识组成的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新兴、独立的学科。我国于1988年在高等艺术院校开始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至今还不足30年的时间。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成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尝试将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与传统美术教学联系起来,培养专业性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高质量人居环境的追求。近年来,环艺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艺术类、综合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毕业生人数呈倍增长,毕业生专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艺术修养较差,就业难也成为摆在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和首要矛盾。究其主要根源国内高校在整个专业教学模式上普遍都偏向室内设计方向,虽然划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部分,但每所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千篇一律,在教学模式和程体系建设上缺乏具体研究,忽视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导致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践环节的脱节。国内艺术院校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大部分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绝大部分院校大一的课程为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但教学方法是“传统绘画”教学,没有按专业方向去引导学生去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进行设计创作的方法,学生单纯地为了完成作业,忽视了学生对设计的理解,教师不重设计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错误认为基础课程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帮助不大,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消极、应付的态度,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影响了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生中的作用。(以我院为例)2013年9月,我院艺术系室内设计专业名称正式更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2012年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按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向编写的,2013级、2014级环艺专业学生至今一直沿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展开教学,在专业能力培养和就业选择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我院为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手绘快速表现、工程制图、3D效果图绘制、等。专业基础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方向与教学内容缺乏统一性

  2013年9月,我院艺术系室内设计专业名称正式更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2012年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按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向编写的,2013级、2014级环艺专业学生至今一直沿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展开教学,在专业能力培养和就业选择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应明确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在学生入学时就按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分班进行教学。从目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来分析,教学内容都侧重于室内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的教学内容较缺乏,应增加景观设计的基础课程,明确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专业针对性。如传统“三大构成”,专业方向不同学习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三大构成”要求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从平面的“二度空间”向三维的“四度空间”过度,具有较强的室内外空间感,对透视、材料等有很好的把握能力,应该在课程中多开设对建筑空间的课题研究。目前环境艺术专业在“三大构成”课程内容都是传统模式教学,学生画些点线面分析、色彩情感分析、材料空间构成分析,发射构成、聚散构成、特异构成等,教学内容与专业方向缺乏统一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