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低碳意识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0-09-18 15:58:02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化学教学中低碳意识教育的渗透

  从我们自己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低碳生活习惯,这也是现代人必须要有的一种科学素养,进而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形成低碳生活理念。

化学教学中低碳意识教育的渗透

  【摘 要】当今世界发展主要以耗能源为代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本文从教师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化学课本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探究、课外活动四个方面阐述了“低碳生活”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以及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关键词】低碳理念;低碳生活;环境保护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工业造成的大气污染,农业造成的生物中毒,捕杀造成生态不平衡,生物链正在遭到破坏。环境理由正在成为人类面对的共同理由。环境理由大多数与物质、化学过程有一定关系。掌握化学知识是认识这些环境理由的基础。所以,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归咎与人类因气候变化、能源短缺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推动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

  新课标中学化学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如“硫和硫的化合物”“硝酸”“金属的冶炼”“石油和石油产品概念”“煤和煤的综合利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化学实验”“新型材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章节中均涉及到了节约能源、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内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低碳理念教育,让学生从接触化学开始就形成低碳意识、环保意识,是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化学学科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低碳意识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环境意识教育,这显然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新课标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低碳生活教育素材,掌握环境化学发展新动态,以便将有关环境理由方面的知识渗透在化学教学中,使学生乐于接受。

  比如在学习了初中化学的“碳的氧化物”知识后,可结合CO、CO2的污染来源,造成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的危害采取的预防措施方面加以介绍,进一步引发学生深思,让学生清楚制约污染源,减少含碳物质燃烧对保护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一次能源,同时开辟新能源,积极营造低碳生活环境的必要性。

  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低碳理念

  环境理由的产生可能来自某一国家和地区,但环境理由造成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在高中有机化学中介绍卤代烃、酚、甲醛、甲醇、农药、塑料、橡胶等的污染时,可以从卤代烃等有机物的危害方面入手,使学生明白减少氟氯代烃的使用,寻找新的低污染制冷剂,开发无氯农药,有机化工厂的“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等是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还可以结合“金属的冶炼”知识介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节约环保的关系,向学生渗透低碳生活理念。

  三、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低碳生活行为

  在实验基本操作中可以培养低碳行为。要求学生做到药品节约、防止浪费、污染,尽可能使药品循环使用。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可用作氯酸钾制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留固体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或用于花草的花肥等。

  在实验设计方面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实验设计应要求做到实验步骤简明、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节省能源、减少污染。鼓励学生多设计微型实验(如简易实验、套管实验、点滴板实验等),这样不仅节约药品,也减少“三废”的排放。

  四、结合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低碳环保习惯

  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和兴趣等,有计划的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周边环境的变化,在活动中增强低碳节能的环保意识。可组织学生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到周边的村庄调查农药的使用,水质的变化,到附近的工厂观察污水排放和净化过程,共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采取积极的“绿色”行动。

  学习化学不仅要掌握有关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过程、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要了解污染的产生途径、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废物对环境所造成危害,并尽可能让学生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公害处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使学生从我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低碳生活习惯,也是现代人必须要有的一种科学素养,进而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形成低碳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