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工作模式分析

时间:2020-10-11 12:14:43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工作模式分析

  导语: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他们需要更进一步地引导和教育来完成更高层级的精神提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工作模式分析

  伴随着社会发展,“心理健康”这一名词早已被大众所熟知,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作为承担国家和社会建设重任的关键人才,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广泛开展的同时,其有效性不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急需改善。

  1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出现的不足

  1.1建立三级制度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安康学院地处秦巴山区,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严格按照要求建立了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制度来推动和完善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学校:①学工部组织各学院完成每学年秋季学期的新生心理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学院相关辅导员老师,由他们约谈结果存在异常的部分学生,了解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后续的相关矫正措施;②学工部组织各学院在春季学期开展一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相关活动,活动形式主要包括演讲、征文、户外活动等;③学工部下设心理咨询中心,面对全校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各二级学院:辅导员老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向需要咨询学业生活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并在此过程中了解和筛查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备案并及时向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上报。(3)班级:在各班级设立心理卫生员,一般由班干部兼任。该心理卫生员主要工作职责是信息员,即发现班级中有同学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向辅导员老师汇报,以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1.2现存问题

  此项制度总体而言覆盖全面,分工明确,信息渠道顺畅,由点及面掌握了大体情况。但作为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却也发现了一些无法落实推进的具体情况。

  (1)极少有学生主动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去寻求帮助。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认为只有心理有严重问题的人才需要去心理咨询中心,“面子”问题使他们不愿意去咨询,以免被同学看到,而被贴上“心理有问题”的标签;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并不熟悉,而学生一般很难向陌生人倾诉自己的真实情况;③能克服第二点向老师咨询的学生,由于受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在情感上很难突破,很难达到真实平等的交流,咨询效果也因此并不明显,所以会选择放弃咨询。

  (2)各学院辅导员老师工作任务繁杂,管理学生较多,很难保证及时全面地完成所有学生的咨询求助工作。(3)班级心理卫生员基本由班级干部兼任,本人并没有接受过相应的专门训练,只能起到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及时汇报的基础作用,无法帮助班级同学进行心理疏导。

  (4)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相关活动,活动形式虽然比较丰富,但活动周期较短,很难保证在短期内完成对大多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卫生知识有效宣传的活动效果。其实,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来看,主要是发展性心理教育,应遵循事前预防为主、事后治疗为辅的原则。

  我们目前的工作模式重个别学生咨询诊治,轻多数学生普遍防治引导,这样做,并不十分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需求。因为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压力和问题,大都属于亚健康范围而非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等严重问题,如果学生在自身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处理能力后,其实都能够进行较好的自我调节。

  2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大学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学生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扰,能否妥善地进行处理,其结果又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心态与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他们“三观”的确立与形成;而能否妥善地进行处理,则又与学生的心理状况(心态)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从这个层面来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工作的突破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教育效果。结合工作实际,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增进“宿舍”一级,并将“班级—宿舍”两级作为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之所以将“班级—宿舍”两级作为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主要原因如下。

  (1)关注学生的微信、微博、QQ空间就会发现,学生在学习之余喜欢做趣味心理测试、热衷于血型、星座研究,喜欢转发心灵鸡汤类的文章,还有些喜欢看心理分析类型的影视作品,这些行为都可看作他们进行自我分析和认知,调适心理的具体表现。这些现象也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充满兴趣,除了我们已经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内容外,他们还需要全面系统长期地普及和引导。如果能够满足他们这一要求,就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提升心理健康素质、从源头上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2)选择班级和宿舍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则是因为,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这是他们活动最为频繁的两个重要地点。班级是完成专业学习的重要场所,学习氛围浓厚,利于探讨和交流;宿舍则是除了上课和课余活动外,他们度过时间最长的地方,良好的.宿舍氛围是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心态的基点和源泉。因而以班级和宿舍两级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一来有利于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扩大覆盖范围;二来参与者主要是学生,他们既是学习者同时也是引导者,在自助和助人的过程中,不断交流和巩固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素质。

  3创新工作模式的具体措施

  结合上文所提到的问题及思考,在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尝试推行以下模式:原有的学校及二级学院层面的工作进一步保持和巩固,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班级和学生宿舍。具体做法如下。

  3.1在班级组建“心理学互助兴趣小组”,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开展朋辈式心理互助活动

  (1)该兴趣小组成员的吸纳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为学生自主报名参加;二则由各宿舍推荐至少一名学生参加。这两种方式淡化了学校、学院选拔推荐所带来的“官方化”色彩,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推荐的权利,有助于拉近学生的情感距离,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对兴趣小组的成员进行定期培训,指导他们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学校组织调配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作为联系二级学院的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常规指导的同时处理学院下辖专业班级兴趣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改变以前在心理咨询中心被动等待学生求助的局面,而转为“把握全局,重点突破”。

  (3)心理学互助兴趣小组成员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自助和互助。自助即是本人在掌握了相关知识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判断自身的心理状态,在碰到具体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调适,保持健康良好心态;互助既可以在小组成员内部出现(自助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时,向同为兴趣小组的成员求助,共同协作解决),更多出现的则可能是非小组成员的同学在碰到问题和困扰后的求助。当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小组成员就需要完成倾听、安抚、客观理性分析和引导工作(引导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同学向辅导员或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求助)。发现严重心理问题学生时,小组成员要及时向辅导员和负责联系学院的专业心理咨询老师汇报。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学互助兴趣小组的定位不等同于专业人员,他们相当于普通心理问题调适和严重心理问题处理的缓冲地带。兴趣小组的成员全部是学生,他们与求助同学间有着亲密的情感基础,在互助过程中可以少受时间、地点等其他因素的限制,这就使得大众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性普及成为可能;同时,以兴趣小组成员为中心,由他们辐射至宿舍、班级的其他同学,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完成自助和互助,也使得大众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得到保证。

  3.2创建宿舍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辅助

  良好的宿舍氛围和宿舍关系是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心态的基点和源泉。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他们需要更进一步地引导和教育来完成更高层级的精神提升,而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更为成熟地处理各项问题的能力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折回来看,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又为持续保持积极心态注入了稳固营养剂。因此,创建宿舍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要求,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关键点,更是二者在工作实践中相互辅助推进的结合点。总体而言,以班级—宿舍两级作为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点,从工作着力点来说更接地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化长期化开展,同时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探讨创新工作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明忠.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2]陈佳薇.基于朋辈宿舍心理委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3]苗军芙,郑海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

  [4]王永,陈晓伟.自助与助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5]郭梅华,陈虹,黄伟东.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工作模式分析】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

2.工学交替教学创新模式分析论文

3.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模式分析论文

4.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研究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6.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论文

7.高校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8.大学生专利创新教育思考论文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