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硕士研究生论文静物在生活中的艺术演绎

时间:2020-10-30 16:20:55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艺术类硕士研究生论文静物在生活中的艺术演绎

  错构是生活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本篇艺术类硕士研究生论文认为静物画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是生活中来的艺术品,静物画中非逻辑性的错构方式是值得研究的。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静物在生活中的艺术演绎之论文范文。

艺术类硕士研究生论文静物在生活中的艺术演绎

  【摘 要】静物画是最能体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的。从生活中“走出来”的静物经过艺术家精心的重组、构建、摆放,已然失去了它们原本的实用价值,并赋予它们具有艺术属性的新生命。这种非常态的意图,将物品的逻辑之网进行了阻断,使之从生活的逻辑之网中脱离。这种华丽的蜕变需要的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智慧与艺术修养,还需要更多创新与大胆的实践。

  【关键词】静物;错构;转念;艺术化

  柏拉图说:艺术是生活的影子。在绘画作品中把这句话表现的最淋漓尽致的应该就是静物画了。静物画中的物品大多是生活中出现过甚至是经常出现的。既然是生活中的物品,那画家是如何让这物品先成为艺术化的生活品,再成为有生活气息的艺术品?就不得不先做一番功夫。而首当其冲需要做的就是先将生活物品艺术化。在做这项工作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什么是生活品,什么是艺术品。

  一、从生活中来的艺术品

  当我们将“生活品”作为词条进行搜索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如下解释:生活品,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中需要和使用的物品。按照用品的使用频率或范围划分为:生活必需品(或称日常生活用品)和奢侈品。按照用途划分为洗漱用品、家居用品、厨卫用品、装饰用品、化妆用品及床上用品等。不难理解,我们说的生活品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可供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物品。那么艺术品又如何判定呢?为何有些艺术家把生活品搬进了展厅向大家展示,那稀松平常的东西就瞬间变为了高高在上的艺术品了呢?把这事做的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法国艺术家杜尚了。他在1917年将男性小便池搬到了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的展台上,并煞有介事的命名为《喷泉》。这对当时乃至今日的艺术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的人对此表示不解甚至是批判,认为这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难登大雅之堂的。小便池怎么能够和“艺术”如此高尚的行为扯上关系呢?在此我想借用贡布里希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二、生活物品的错构——艺术化

  著名艺术家、理论家潘公凯先生曾写过一篇名为《论西方现代艺术的边界》的文章,文中详细的阐述了生活的形态和这些生活形态中的物品是如何经过艺术家的巧思变身为艺术品的。他认为,生活的常态与非常态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经验判断,而艺术品则是一种非常态的构成,它的内部结构、它与周围环境、与时间上都是非逻辑性的。艺术作品要有艺术作者赋予的非实用性的意图。潘先生把上述这几种概念冠以新的名词,分别称为“错构”、“错置”、“错序”和“属意”。艺术品是生活的一种非常态的形式呈现。其必要条件是形式的错构(即内部结构的非逻辑性)与意义的孤离。而这种艺术品的非常态的意图就是使逻辑之网进行了阻断,使之从生活的逻辑之网中脱离。那么用潘先生的理论来看杜尚的《喷泉》,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当这个小便池放在厕所时,它对我们而言是有实用价值的,是“可用之物”。而杜尚将这便池抬入了艺术馆,“放错了”它的位置,正是剥夺了它的实用性,使之成为了一个非常态的构成品,并赋予了它非实用性的意图。

  其实从古至今,许多被我们认作是“艺术品”的东西,其实在它存在之初都不是以“艺术品”或“仅供观赏”的姿态自居的,它们都是有实用性的(这里的实用性包括日常使用和精神寄托两个方面)。比如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秉持的绝不是为了让后世子孙顶礼膜拜这些石头的美丽之处的态度。他们是以一种宗教信念为驱使,认为保留了石像和木乃伊的人就会得到永生。所以这些普通的工匠用手中普通的工具,一点一点的凿刻出了这些冰冷的石制品。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石头堆砌起来的建筑和木乃伊仅仅是为了人们能在另一个世界更好的生存。只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至今,我们知道了古埃及人们的信念是多么的“天真稚嫩”。这些物品对我们已经没有了这种类似精神寄托的实用性了。从而我们给予了它们新的身份——艺术品。因为这漂亮华丽的石像除了观赏,几乎对身处现代的我们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于是艺术品的美称就顺其自然的降临到了它们的身上。

  三、西方的错构与中国的转念

  此外,潘先生还提出要将中西美学研究分开来看待。他认为在西方文脉中,美学研究的是“美”,这是物质化的;中国文脉中的美学研究是“审美”,这是过程化的。西方的是用常态的眼睛看非常态的生活(这是一种错构)。中国的实用非常态的眼睛看常态的生活(这是一种转念)。

  那对于西画体系中油画和水彩等,这些“外来的和尚”,我们又应该用怎样一种态度面对呢?我认为,不论是油画抑或水彩画,它们在中国本土已独立发展了百余年,在中国当代社会已经形成了与西方几乎完全不同的却又非常完善的绘画体系。它们既不能完全的归结于西式的“错构”,也不能完全的归结于中式的“转念”。从当今中国艺术现状来看,它们在中国从最开始的引入至今,是以一种取其精华,并融入中国独有绘画观念的方式发展成长的。它们既有西方艺术中的非逻辑结构,也有中国艺术中以非常态看常态的转念。它们既是集中西两种艺术观念一同发展,那对于静物的.中生活物品的艺术化就会有更多样的手法。

  四、常态物体被赋予的“新生命”

  如果说艺术品是需要被艺术作者赋予非实用性意图,那么生活物品就是需要依靠各种实用意图而存在的必然。而要把看起来高不可攀的艺术作品变得生活化、平民化,我想对于艺术家们来说,尤其是对于擅长静物绘画的艺术家来说,这并非什么难事。

  以塞尚的《静物》来说,许多人认为塞尚这幅作品的“高价”徒有虚名,它的内容与形式都让人难以理解作品究竟为何而出名。《静物》中的许多表现都不能以常态来定义,而且在欣赏的时候,都不会给人以欣赏古典主义画作时那种如沐春风的美感享受。画面中盛装水果的白色果盘笔触显得笨拙,底部透视的粗劣甚至让人有它没有“站立”在桌面上的错觉。桌面是向前倾斜的,桌布和餐巾看起来僵硬,且有不稳定的流动感。一个个水果有着接近腐烂了的颜色和不合逻辑的透视。但你若了解塞尚的意图,你便会为他这样的布局构成表示理解甚至惊叹他的智慧。塞尚当然不会像常人一般希望将物体描绘的光鲜亮丽,令人垂涎。他沉迷于色彩与造型的关系,所以他将果盘向左延伸以填补空白。他想研究在相关联的前提下,桌上各物体的形状,所以他将桌面向前倾斜,以便它们都能被看到。他只希望自己的画作能帮助自己达到他想要的效果,并不介意哪一个物体的哪一个部分是否有不合逻辑的变形。他对每一件物体的扭曲重塑,无不证明着他在看待生活中这些常态物体时的非常态眼光。这样的错构是每一位艺术家都具备的修养。

  由此看来,静物画的表现应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过程。我们首先要从生活中选取适当的物品,在赋予这些物品属意(非实用性的意图),使之从生活的逻辑之网中脱落,将其内部结构的非逻辑性予以表现,最后在表现手法上,又要将艺术化了的作品回归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如古典主义一般对物体进行精心的刻画,使其逼真,光鲜。也可以像立体主义靠拢,不以“形”约束思维,尽情表达自己想法。不论哪一种方法形式,艺术家们都是想让静物画充满生活气息。我想,所谓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抵如此。

【艺术类硕士研究生论文静物在生活中的艺术演绎】相关文章:

1.艺术类论文提纲范文

2.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3.关于艺术类硕士的优秀论文

4.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艺术类

5.艺术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6.浅析光线对水粉静物写生的影响论文

7.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8.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