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时间:2023-02-22 21:59:59 外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高职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专业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反应依旧比较迟钝,大多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仍然延续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以通过考试为教学目的,以英语的词汇和语法为主要内容进行英语教学,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完全脱离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致使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不能很好的为专业英语知识相服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备单一英语技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就业后出现诸多对社会环境“水土不服”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专业英语的发展,也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高职专业英语学生社会环境不适应原因

  新入职的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学生本身原因,也与高校和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学生方面: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生源竞争激烈,因此高职院校入学门槛普遍较低,民办高职院校有时更是采取降分,扩招,甚至是不顾分数线办法争取学生。因此,来自高职学院的学生学习底子普遍薄弱,学习能力较差,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其单词量积累不够。面对专业英语课程时,容易产生畏惧,抵抗,甚至是厌烦的心里状态,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相比高中,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方面比较宽松,学习气氛也不是很浓烈,因此,自我约束力及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容易倦学怠学,课上缺勤,玩手机;课后不能及时巩固知识,缺少开口和锻炼,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高校方面:国家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面向21世纪的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但是,纵观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甚少学院采用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教学理念落后,方式陈旧,没有真正了解社会和企业需求。《大纲》所指出的外语教育存在的5个不适应:即思想观念的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方面;教学管理方面的不适应在高职院校中尤其明显。甚至许多高职院校ESP教学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模糊或错误认识,才严重阻碍了国内ESP教学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社会环境方面:社会环境对高职毕业生不够包容,不利的舆论导向致使高职学生被严重“标签化”。“社会变迁中的高职学生是‘被标签化’的群体,自我实现的愿望和现实世界的冲突让他们时时刻刻受到困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陆士桢教授在2014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年会上如是发言。就培养目标而言,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加之高职院校起步较晚,人们对高职教育及其学生缺乏了解,缺乏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常常被片面认为是最末流的高校,高职学生是素质最差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大学都在混日子”,“不聪明”,“学历低,素质低”等标签在当今社会中已直接和高职学生划上等号。因此,多数企业仍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高职毕业学生,招聘要求里标明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现象比比皆是。“在经费投入,人才录用、干部聘任、职称晋级等方面,社会对高职教育和高职毕业生的歧视也比较普遍。高职院校学生无论如何努力,也改变不了第一学历为“大专”的现象。”即使他升本,读研甚至考博。

  三、提升高职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适应性的基本策略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本人主要就以上第二方面—即高校方面,结合自己教学经验,针对以往教授专业英语课程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目的在于抛砖引玉,邀集同行一起探讨提升高职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适应性的基本策略,促进专业英语的发展。

  1.合理设置课程。

  可适当缩减基础英语课程学习年限,增加专业英语课时量,将基础英语延展至专业英语,使其互相渗透。《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应包括两部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而由于学制时间较短,高职院校一般将基础英语安排在前两学期,第三学期则选择性地开设专业英语。这样,导致学生接触与自己本专业有关的“专业英语”过短,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提出“专业英语(ESP)课程为必修课,学时不得少于100课时。”但很多高校并没有按此要求执行。部分高校甚至并没有开始ESP课程,即使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的系部,每周课时为2学时,但往往只安排一个学期的课,总共累计也未超过40个学时,距大纲所规定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个学时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可缩减基础英语课程学习年限,实行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英语知识,第二、三学期学习专业英语知识,同时巩固基础英语,因为“高校英语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与高中的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重复内容太多”,而“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和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根据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通用英语上,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专用英语上”。

  2.选取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

  所谓“合适”,即难度适中,内容贴近学生所学专业,能满足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际需求。高职公共英语最终是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所以要根据社会对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选择英语教材,因此教材的选择要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要与社会的现实需求相符合,及时更新,做到现代化,实用化和创新化。此外,对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某些专业英语科目,比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考取BEC证书,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考取涉外导游资格证书,更得考虑所选取的教材内容是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衔接,是否有利于考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学”,觉得无论“从英语词汇,对话操练到阅读理解材料都与专门的岗位相适应”,这样学生就不得不学,也不敢不学。

  3.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专业英语模拟实训室,实行实训教学。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课应该使学生能在其专业领域内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然而,在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板书,学生记录,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开口使用英语。建设专业英语模拟实训室,实行实训教学是必须的。目前国内实训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教学。校外实训教学一般依托企业,实行校企合作,让高职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进入与学校对接的企业实习。此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学生不一定能自由挑选自己想要实习的岗位进行学习。况且,实习时间一般也较短,名额有限,不能保证实习质量。因此在校内“按照实际工作环境中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建立一个仿真模拟实训中心,即模拟实训室,则更能体现教学效果”。借助仿真模拟实训室中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情景模拟测试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提前进入工作氛围,模拟定位自身在未来工作环境中可能担当的角色,提前了解了解社会需求与自己不足之处,才能及时努力掌握目标岗位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迅速适应目标岗位的需求,比如克服不敢开口讲英语的困境,对提高职院校专业英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毕业后顺利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晓玲 单位: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高职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职业学校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4-17

高职院校基于问题模式的高等数学教学的研究论文05-06

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08-14

双语教学模式革新与高素质农学专业英语人才培养05-26

论高职“工学结合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05-30

水文与水资源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论文04-27

高职艺术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05-09

浅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通用7篇)07-19

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研究08-04

可雇佣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的论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