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接口理论研究论文

时间:2020-08-05 16:40:43 外语 我要投稿

外语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接口理论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外显知识 内隐知识 接口理论

外语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接口理论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实质是同一语言知识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之间存在接口是毫无疑问的,弱接口说和动态接口假说更贴近教学实践。显性的语言知识经过强化练习是可以转换为内隐知识的,内隐知识为新的外显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有关外显学习(explicitlearning)和内隐学习(implicitlearning)、外显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内隐知识(implicitknowledge)的理论假设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此有关该假设的讨论成为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热门话题之一,同时也引起了二语习得研究者和外语教学者的极大兴趣。研究者们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外显知识能否转化为内隐知识这一问题上,即两者是否存在接口。

  一、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

  1、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的定义

  外显知识是“学习者关于某种语言的组成成分及该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知识”[1],换言之,外显知识就是关于语言和语言使用的知识。“内隐知识是完全默会的知识,是学习者无意识的知识,即学习者不知其所知。”[2]内隐知识还被定义为“偶尔习得、隐性储存、自动使用的知识”。[3]

  要想更好地理解外显与内隐知识的定义,有必要了解习得与学得的概念。习得与学得是Krashen提出的假说[4]。习得是一种类似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不需对语法精细的学习。学习者几乎意识不到这种学习,但却在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又被称为隐性学习、非正式学习或自然学习。学得是通过学习规则或讨论规则而对外语或二语知识的有意识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

  2、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的实质

  从上述定义来看,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两者是有区别的。Ellis概括了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的一些对立特点,认为外显知识对任何年龄的学习者都是可学的,非系统的可及性知识,是学习者对语言规则能有意识地用语言表达的、在运用中可以通过控制处理的陈述性知识。而内隐知识则是学习者只在关键期才可以学的、系统的可及性知识,是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直觉、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在运用中通过自动处理的程序性知识。[1]如戴炜栋等曾指出:如果说外显知识是用于语言控制性处理的陈述性知识,那么内隐知识则是关于语言自动化使用的程序性知识。[5]内隐知识无法用语言表达,外显知识则可以用语言描述。

  笔者认为把外显和内隐知识理解成两种不同知识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两种知识实质上是同一种知识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处的不同状态,与学习者掌握语言时所处的时间和环境有关。众所周知,儿童对于母语的'学习,属于习得范畴,习得的语言知识处于隐性状态:无法用语言表述母语规则,但是可以自动、准确使用;若处于关键期的儿童处于外语的语言环境当中,他们仍可以习得该语言,该语言知识仍可以处于隐性状态。成年人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则属于学得范畴,所学得的语言知识最初处于外显状态;随着对该知识的掌握不断强化,理解不断深入,学习者逐渐能够熟练应用,该语言知识也逐渐由外显状态转变为内隐状态:学习者可以自动准确使用这种知识。如果成年人在外语的环境中学习该语言,学得的比例要高于习得的比例。原因在于过了关键期后,习得语言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成年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语法规则等知识掌握的能力要强于儿童。大多数成年人是由学习外显知识即语言知识的途径学习外语的。

  两种知识虽然本质上是同一知识在不同时期、阶段所处的不同状态,它们在不同状态下所发挥的功能也存在着区别。笔者认为外显知识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起主要作用,新的语言知识以显性状态存在于学习者的短期记忆中,起着对学习者语言输出的监管作用;内隐知识的作用则贯穿始终,决定着语言使用流利与否。krashen认为学得的知识体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发挥作用:时间、学习者专注于语言形式、学习者知道语言规则。[6]340-249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注意输出语言的形式、内容等是否与该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等一致。监管作用的结果是:导致好的学习者语言输出速度的减慢,导致差的学习者不能输出正确目的语。这个时期的语言知识还不能融入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中。随着语言知识输出频率的增加,新语言知识监管次数扩大,新的语言知识(即外显知识)逐渐融入学习者中介语系统中,直到最终成为中介语体系的一部分,并且成为内隐知识(显性知识的监管作用链接迅速,对语言输出的延缓作用几乎为零),这时的外显知识已转变为内隐知识:学习者几乎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语言输出成为自动、自发的习惯性行为。

  二、接口理论

  外显知识多通过课堂指导的方式有意识地、有控制地进入学习者的短期记忆中,但它不能像内隐知识那样在交际当中自动和自由地使用。对于通过正式指导获得的外显知识能否向内隐知识转化的争论,出现了无接口说、弱接口说、强接口说和动态接口假说等几种不同观点。

  1、无接口说

  无接口说的代表人物是Krashen。Krashen区分了“习得”和“学得”两个概念。“习得”与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相似,属于无意识的学习。而“学得”多通过正式指导来进行,属于有意识的学习。习得的知识体系是学习者在实时交际情况下使用的唯一的语言知识来源;学得的知识体系监察习得语言知识的输出。Krashen认为任何“学得”只能在某些语言任务中得以呈现,但不能在真实交际任务中使用,即“学得”和“习得”不能相互转化。[6]300-327 2、弱接口说

  弱接口说的代表人物Ellis。该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完全等同于人类其他技能的获得,学习者通过不断地练习或训练,不但内隐知识可以转换成外显知识,而且外显知识也可以转换成内隐知识。在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首先以陈述方式习得某一条语言规则,即获得陈述性知识,然后经过不断练习或训练,陈述性知识可以转换成程序性知识,最后成为内隐知识。[7]弱接口假说虽然认同外显知识可以和内隐知识转换,但就如何转换以及转换的条件是什么却有着不同的观点,如N.Ellis认为陈述性知识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对感知产生影响,使学习者注意到输入与已有语言知识之间的差距,从而间接地促进内隐知识的习得。Schmidt认为学习者使用外显知识产出语言输出并以此监控内隐学习机制的自动输入。

  3、强接口说

  强接口说认为经过反复的练习外显知识能够转化成内隐知识。强接口说从信息储存、加工过程转化的角度,认为经过有意识训练的语言知识可以被无意识地自动化使用。强接口说将语言习得完全视为技能习得,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陈述性知识开始,经过练习而实现自动化。[8]Dekeyser是强接口说代表。他把语言习得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自动化知识。学习者反复练习后,陈述性知识程序化、自动化,从而使得自动化了的外显知识成为内隐知识语言能力的一部分。除了Dekeyser,Stevick和Bialystok也是强接口说的倡导者,均认为外显知识可以转化为内隐知识。

  4、动态接口假说

  此外,周山,杨烈祥还解释了外显和内隐知识的动态接口假说,认为“不但外显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内隐知识,而且内隐知识也可能转换成外显知识”。该假说认为有关内隐与外显知识的接口假说似乎都是针对学习者个体某一时期的接口的验证,是传统教学中“面向结果”的反映,即没有把学习看成是一个过程。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无论是接受性的自然语言,还是产出性的自然语言,整个学习过程都是从母语到目标语过渡阶段,都是建立在与认知有关的过程中,即二语习得是一个面向过程的学习机制。在这种动态过程中,外显和内隐知识之间反映了一种复杂的动态转换关系,即动态接口假说。[7]

  纵观上述观点,可以说无接口说是不正确的。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了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意识对二语习得具有积极作用,证明显性的语言形式教学能加快二语习得速度,提高语言使用准确度,这与无接口说是矛盾的。[9]“强接口说将语言习得完全视为技能习得,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陈述性知识开始,经过练习而实现自动化,这一说法在母语习得中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第二语言知识也并非完全始于显性知识,完全用技能发展来解释也有失偏颇。”[2]弱接口说和动态接口说更符合语言学习的实践体验。如上文所述,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本质上是同一的,两者的转换是毫无疑问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语言知识由显性状态过渡到隐性状态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如何加快这一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三、结语

  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作为同一语言知识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显性的语言知识经过强化练习是可以转换为内隐知识的,内隐知识为新的外显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Ellis.R..TheDefinitionandMeasurementofL2ExplicitKnow-ledge[J].LanguageLearning,2004,(54).

  [2]陈斌蓉.知识接口之争及外语教学动态权衡观[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6).

  [3]Paradis,M.NeurolinguisticAspectsofimplicitandexplicitmem-ory:ImplicationsforbilingualismandSLA[C]//InN.C.Ellis(ed).ImplicitandExplicitLearningofLanguages.London:AcademicPress,1994.

  [4]Krashen,S.D.TheInputHypothesisIssues&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GroupLimited,1985.

  [5]戴炜栋,任庆梅.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J].外语界,2006,(1).

  [6]DianeLarsen-Freeman,MichaelH.Long.AnIntroduction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7]周山,杨烈祥.外显与内隐知识的动态接口假说[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8]陈斌蓉,彭金定.论弱接口说与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9]顾琦一.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及其接口之争[J].外语教学,2005,(11).

【外语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接口理论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对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论文

2.知识经济时代外语教学改革途径探讨论文

3.物理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的渗透教学研究论文

4.知识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5.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6.试论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论文

7.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8.浅谈功能法在高中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9.浅析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