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中介语的僵化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教育论文

时间:2020-08-06 12:15:55 外语 我要投稿

英汉中介语的僵化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教育论文

  摘要:中介语僵化概念是由Larry seoinker(1972)首先提出的。他指出:“语言僵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都对改变这种状态不起作用。”作者以中介语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四点建议来试图改良在中国语言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从而避免或推迟僵化的发生。

英汉中介语的僵化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教育论文

  关键词:中介语;僵化;策略

  一、前言

  20世纪60年代以前,有两种方法来对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解释。一种是对比分析,认同这一方法的语言学家们认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持不同母语的学习者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比如,说汉语的英语学习者经常会说“Alulough…but……”,“Because…so…”等等。另外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当有人问:“Don’t you likespicy food”,学习者的回答是:“Yes,I don’t like.”或“No,I like.”另一种是错误分析。它的产生是来弥补对比分析方法的不足。有些错误如:“reached”,“writed”,“loots”,“She don’t want”等无法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解释。根据错误分析发现,不同的二语学习者在习得同一种新语言时都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母语干扰,对第二语言规则的过度概括(又称泛化)等,但这些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语言对比分析受到了人们的怀疑。60年代末,一种新的外语学习偏误分析理论产生了,这就是中介语理论。“中介语”一词是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69年在其论文“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中首先使用。1972年,他又发表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论文,对“中介语”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确立了它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基于以上研究成果,Selinker阐述了二语习得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者会途径一系列的中介语,最后习得目的语。随后,又有许多语言学家对中介语理论进行了更深的研究,如:BrownKrashen。国内有北语的鲁健骥先生在1982年引进中介语理论。

  二、中介语僵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中介语僵化概念是由Larry Selinker(1972)首先提出的。他指出:“语言僵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都对改变这种状态不起作用”。例如,在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法国人,总是把他们的小舌音带到英语中去,德国人则总是把时间和地点放在动词之后的顺序(德语的顺序),印度人把所有的英语动词后都用that从句,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口头或书面表达中大量出现存在句式(existentialconstructions)。无论学习者对这些第二语言的知识掌握多全面,当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项比较困难的新任务时,或在紧张或其它激动的情况下,类似错误总会重复出现,甚至在极度放松的情况下或很短时间不说目的语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中介语僵化具有普遍性。二语习得者很少能达到像本土人一样的语言能力。Selinker(1972)估计将近95%的成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生僵化,只有5%的人可以成功地习得与本土人一样的语言能力,其次,中介语僵化既可能是学习者语言习得能力发生部分僵化,又可能发生完全僵化。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取得很大进步,但无论进步多大,水平多高,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某些错误总会反复地出现,这种现象即为语言能力的部分僵化,最后,中介语僵化的发生有的是暂时的,有的却是永久的。暂时僵化是指语言学习或习得的高原期,即语言能力处于休眠状态。(张殿玉,2005:59),这种状态可以通过积极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来激活。

  三、发生中介语僵化的理论解释

  对于中介语僵化发生的原因,已有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正如Selinker和Lamendella所总结,发生僵化的原因不可能是单一的。

  1 Selinker的“心理论”。Selinker从心理学和神经学的角度对中介语僵化的发生进行了解释。他认为二语习得或外语学习有一个心理基础,而这个基础是不同于母语习得的心理基础的。换句话说,在两种语言习得过程中,它们各自有一套不同于对方的语言习得机制。随着二语或外语学习者度过关键期,学习者起初的语言机制就会消失,因此学习者必须重新启用一套新的机制。根据Selinker的理论可知,语言学习者在适应新的语言机制的过程中会经历五种心理过程,而中介语僵化便发生在变换语言机制的五种心理过程中。 2 文化适应模式。中介语僵化的第二个原因是语言学习者缺乏适应目的文化的欲望,所谓文化适应就是指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在Schumann(1978)的文化适应理论中,有两个核心概念: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社会距离越大,表示学习者群体与说目的语群体的接触越少,最后导致二语或外语习得很难发生,同时,使得习得过程越发艰难。而心理距离是指学习者对所面对的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由此可知,学习这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越高,他们在二语习过程中越成功。正如Schumann所说:“二语或外语习得仅仅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度的大小决定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习得的程度大小。

  3 “输入”假说。有些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停滞不前的原因仅仅是由于他们没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Krashen(1985)认为,这是僵化发生的最明显的原因,特别是对于没有居住在目的语国家或很少有机会接触说目的语的人或用目的语写成的书的二语或外语学习者,这种原因更为突出,再有,恰当的语言输入质量是指输入的难度要稍微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现有水平是“i”,那么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难度应是“i+l”(Krashen,1985:43)。难度太大或太小都会使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发生僵化,语言能力停滞不前。

  4 不标准的目的语与中介语僵化。另外一种导致中介语僵化的原因是由于习得了不标准的目的语,这种现象最可能出现在语言初学者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此时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大部分是不标准的目的语。在有些外语课堂上,学生们的语言输入大多来自老师和同班同学,而这些人不是操目的语的人,甚至口语水平也不高,所以输入的语言中充满“错误”。如果学习者接受的大部分是这些语言,那么他们的语言习得机制将误认为这就是他们要习得的语言,从而加速了僵化的发生。

  Selinker也认为中介语僵化的原因也是由于学习材料的使用不当,学习任务的分配不当以及词汇运用的范围不当。一些单词被毫无节制的滥用,同时又有一些单词被老师误用(如:home/family,self-study/independent study等)。从而导致学习者在学校学到的语言与本土人说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几乎无法与本土人进行交流,久而久之,一些不标准的语言便在学习者的大脑里扎根,从而发生了僵化。

  四、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由于中介语的僵化已成为二语习得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且我国的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是从课堂上接受语言输入和目的语言材料。因此,如果能够改良教学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推迟僵化的发生或者避免永久僵化。

  1 预见或概括可能发生僵化的语言错误。根据Selinker的“心理论”可知,有五种导致僵化的原因,如语言迁移,过度概括等等。因此,为了能预知可能发生的迁移与泛化,二语或外语教学的老师应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来预测最可能发生的语言错误。在教学中,老师最好既解释哪些知识是正确的,同时还要把与这些知识相关的可能会犯的错误介绍并总结给学生,通过对比正确的与不恰当的形式,从而加快学生对正确行式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there be句式,会生成这种与目标语不符的句子结构,There are some soldiers walk/are walking on theroad.。教师应帮助学生去认识产生这一假定语从句的语言偏离,增强学生的原语言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通过对比学习更好地掌握英语。在词汇方面,老师应尽力向学生解释该词的语域,固定搭配以及近义词等。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老师至少应该使学生在数量和质量上掌握课标规定的词汇。除此之外,老师也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词汇。

  2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Schtamn的文化适应模式从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多样性而产生的社会距离的角度来解释中介语僵化。现今,文化因素被砚为外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上的一部分(王银泉,2001)。只有把文化学习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目的语的文化,同时,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产生的社会距离就会减小,从而深入地了解目的语,有效地避免僵化的发生。

  3 向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提供准确并适量的语言输入。课堂上的输入主要有两种来源:课本和英语老师。所以,为了保证其质和量,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科书。因此这些教科书必须至少达到三个标准:(1)课本内容必须具有真实性,(2)课本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3)难度适中,等。这类教科书能增加二语或外语学习者的情感过滤,更容易实现对目的语的习得。另外还要注意老师的讲话。在像中国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在教室课堂外用英语进行交流,老师也许是唯一一个能够与他们用英语进行交谈的人,这就意味着老师的一言一行几乎都被关注着。所以,这就要求老师注意自己的措词,所用的句法以及表达方式,从而推进学生的中介语向目的语过渡。

【英汉中介语的僵化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开放教育对远程教育的启示论文

2.在线教育对创新MBA教育的启示论文

3.探析认知语言学对英汉时间的隐喻及其文化的理解论文

4.探讨银行会计对教育的启示论文

5.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及其对教学的启示论文

6.发现教学法对教育教学的启示论文

7.浅谈基于中介语理论的英汉对比分析写作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8.欧盟网络安全教育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9.从《芥子园画谱》看中国画的程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