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

时间:2022-05-12 09:15:25 外语 我要投稿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精选6篇)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 篇1

  1、引言

  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中,我们通常会认为语言交际就是交际的全部过程,其实我们忽略了交际中的另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非语言交际。顾名思义,非语言交际就是除了纯语言交际的一切的交际手段。在很多情况下,非语言交际甚至更具真实地传递信息、准确地表达感情的功能。所以说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共同完成交际的过程。非语言交际中的成分有很多,只要不是语言,凡是能够传达信息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东西都可以算非语言交际的成分,甚至环境因素也是非语言交际的成分范畴。由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相应的价值观,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非语言交际之间的差异。其中体态语言和空间语言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在非语言交际中表现最为突出,所以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展示不同文化下的不同的非语言交际。

  2、体态语

  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就是在交际中使用身体姿势或者动作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下面将从手势,眼睛接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手势语

  手势语就是人们利用手掌,手指,手臂的动作来传递信息。“握手”这个基本上是全球通用的手势,有时候往往比一句话“欢迎”更能表现出你的友好。有些手势语在不同文化内会有相似的含义,例如交警指挥交通的动作,基本上我们身处哪个国家都能很好的理解。但是我们更关注其中因为民族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比如说,一个简单的动作—“翘大拇指”。在中国表示赞扬对方或者表示很满意,而在澳大利亚这个手势是非常粗鲁的,极其不礼貌的,尤其在与人交谈中更是忌讳这个手势。又如,手心向下冲人打招手,在中国表示“请人过来”,在英国则表示“再见”,然而手心向上才是招呼人过来。食指和拇指组成一个圈,在中国和日本认为这个手势指的是“钱”,而在希腊和意大利则是一种“猥亵”的手势。把手放喉咙上,俄国人表示“吃饱了”,在日本表示“被炒鱿鱼了”,在西方则表示“杀”这个动作。

  2.2 眼睛接触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眼神的交流在表情达意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中国成语“含情脉脉”就是通过眼神这种非语言交际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恋人之间的情愫。我们在交际中读懂“眼语”很重要,不过也不要乱用“眼语”。如果你身处澳大利亚,最忌讳的就是盯着女士看,因为澳大利亚的女性是比较保守的,她们讨厌陌生的眼光,也许你并没有恶意,只是表示友好,不过也可能造成误解。由于民族和文化的差异,各国人用眼睛表达意思的习惯也各不相同。同美国人交谈时,要直视对方,会认为是对对方的尊重,但是英国人却很少这样。日本人同人交谈时,不直视对方的脸,而是习惯把目光落在对方的颈部。

  3、空间语言

  空间关系学是非语言交际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研究人与人交际过程中对空间的需要以及对周围空间的感觉。空间语言就是利用空间距离来表达思想信息的。我们从身体距离和Privacy两方面来阐述。

  3.1 身体距离

  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距离的远近来反映民族间性格属性的差异和人与人之间远近亲疏的关系,因为不同的文化塑造不同的行为举止。中国人口多并且密度大,所以在一些电影院,超市等公共场所,人挤人的现象经常见,我们也不会有侵犯他人或者是被侵犯的感觉。美国人十分重视自己的私人领域不受侵犯,即使是公共场合他们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在排队的时候,他们也避免与人过度接触,也要划定属于自己的领域范围。同样是排队,在阿拉伯国家却又是另一番场景。他们理直气壮地挤进队伍,认为这是他们的权利。他们愿意挤在一起,习惯感受对方身上的气味。在中国我们经常看到女性朋友之间有时候会手拉手或是互相挎着胳膊走路,而男性之间也会搭臂而行,这都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可是在西方国家这种身体上的接触则会认为是同性恋的表现,会遭到人们的鄙视。

  3.2 Privacy

  对于Privacy,这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文化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汉语中,我们甚至找不到与 Privacy很准确的对应词,从这方面看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的差异有多大。例如,在中国家庭中,家人之间很随便,进出孩子房间很少先敲门征得孩子同意才能进入的,所以中国人在对待个人空间上的意识比较薄弱,这与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有很大关系。而在外国人眼中,人人都有各个完整,自由,独立的领地,这也是上面提到过的,为什么外国人同人接触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的原因。同样这点也能在外国人在对待Privacy的心理态度上得到体现。在外国家庭中,父母不经孩子同意是不能进入房间的,更是不能私自动孩子的物品。英语国家的人要比中国人更注重个人物品的处置权。在他们的观念中,他们的衣着为别人无权碰触的私物,他们也许会欣赏或者评论别人的衣服,但是极少去触碰,就如不轻易去碰触他人身体一样,除非是亲密的朋友之间,但是碰触时态度也必须严谨。反观中国,确是另一番场景,我们会去摸一摸看看质地。甚至会询问价钱等等。由于交际双方处于两种不同的空间行为体系中,所以在交往中最易引起文化冲突,归根溯源还是两种文化内涵的差异。

  4、克服文化交际障碍,提高非语言交际的能力

  由于非语言手段的复杂性和跨文化交际的多元文化因素的存在,所以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引发文化冲突,而恰恰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占据者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我们应该尽量克服文化障碍,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

  (1)对本民族的非语言交际的文化规则应该有充分的了解,这是交际进行的基本要求。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本民族的非语言交际的规则下,才能去学习了解其他文化下的非语言交际的文化规则。如果我们连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就很难有所提高。

  (2)有意识地培养正确解释别种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交际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评价,和恰当有效地实施非语言交际的能力。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养成有意识地观察并正确解释制约非语言交际的文化规则的习惯,在交际中才能适应具体文化,场合下的各种非语言交际行为。

  (3)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自己的见识,保持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敏感度。这些途径主要包括:一,大量阅读国外的书刊,杂志尤其是外国电影。电影是非常实用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量的非语言交际的文化规则都可以从电影中发现蛛丝马迹。二,多与外国人沟通交流,积极参加涉外活动,这是最有效直接的手段了。

  5、结语

  总之,人类的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运用非言语手段进行交际也是交际能力的一个方面。它们对语言交际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文化不同,非言语交际的规则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充分了解它们的差异和冲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排除干扰,相互尊重,平等交往,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 篇2

  一、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

  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鲜明性

  某些环境不适合使用语言交际,反而非语言交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结婚时新娘穿婚纱穿秀和,新郎穿西服,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等等,特点十分鲜明。

  2.隐含性

  非语言行为的隐含性在许多场合得以体现。特别是军事行动或警察办案为了隐蔽用手势表达信息,有利于战场行动效果。以上这些都是非语言符号的隐含性所在。

  3.普遍性

  非语言交际行为普遍性的特点是超越文化、民族和国家的范围,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交际手段:比如足球比赛和篮球比赛裁判的手势各国球员都能明白,交通讯号,红灯停绿灯行各国也都公认。

  4.辅助性

  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非语言交际处在辅助的从属地位。

  5.原始性 非语言交际的产生早于有声语言交际。喜怒哀乐都会表现在每个人的面部表情上,我们通过面部表情可知道这个人的心情。

  二、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因此,非语言交际不只限于某一种行动或者某一种信息,而是涵盖了多层面的行为和信息。具体来说,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有五个方面的辅助作用:

  1.重复(Repeating) 在告诉别人某一地点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用手指向地点所处的方位,用手势加以重复。 2.补充(Complementing) 补充通常能够对语言行为起到修饰和描述的作用,提供更多的信息。 3.代替(Substituting) 有时我们用非语言行为代替讲话,可以传达同样的信息。有时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见面说话听不见大家需要打招呼问候,大家会用招手等肢体语言来代替。 4.调节(Regulating) 在交谈中,人们可以利用点头、摇头、保持沉默等非语言行为向对方传达信息并且以此来控制交际的进一步发展。

  5.强调(Accenting) 这个功能主要用来强调语言信息或其他非语言信息的特别或重要之处。比如,看足球比赛时你支持的球队进球了,你呐喊的同时可能伴随着跳跃、握紧双拳等姿势庆祝进球这些体态间的差别,显示了语义程度轻重差别,其作用是强调。 非语言沟通可以大致分为:身体的行为,空间距离,时间。

  1.身体的行为 身体行为的人的身体动作传递信息,包括以下方面:

  (1)外观及衣着。我们常说不要以封面判断一本书,但是事实上,自古以来,人们注意他们的外表或服装来判断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特别是对于一个陌生人,我们倾向于外表和服装来确定是否与其交谈。

  (2)身势。身势指的是全身的短暂动作,就是人的一举一动,说白了,就是肢体语言,这些动作是可观察到的。中国、日本属于动作较少的国家,而中东、拉美地区属于动作比较多的国家,有人戏称意大利人若是没有上肢就不会说话了,可见臂膀对于他们十分重要。

  (3)手势。手臂姿势,通常称为手势。各个名族国家都用手势表达一定的意义,但是同一种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却可以表示不相同的意义。比如:将手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是警告、咸胁、恐吓的意思,而在意大利、法国表示否定,我这儿没有(你要的东西)的意思。

  (4)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往往能最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西方人面部表情多,亚洲人喜怒哀乐不行于色,在面部表情上确实存在民族种族区别。

  2.空间距离 不同的文化群体对空间使用具有不同的看法。这包括个人的领域、体距、对拥挤的态度、位置的定义等。欧洲国家的人在人多拥挤的时候会尽力回避,中国人可以接受,不会特别在意。

  3.时间观念 人们早已注意到不同民族对于事件有不同的概念和态度。德国人特别准时,迟到在德国被认为是一件很没素质的事,人人都要准时。人们说“节省时间或是消磨时间”,似乎把时间看成是可触摸的实物。这种模式要求人们做事情要严格按照日程安排,即使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也不能影响下一步的进行,因此,事先的约定和日程安排对这种模式下的人们至关重要。多样性时间的日程安排和事先的约定对人们来说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他们可以随时因为未完成的事情而更改之前的计划。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非语言交际不是独立存在的,脱离非语言行为配合的孤立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而脱离语言行为,片面地理解或研究某一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及功能也往往是不科学的。非语言行为作为一种交际的重要手段,作为信息交际的辅助方式,其功能是语言无法替代的。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 篇3

  [摘要]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诸多原因的存在使得非语言交际形式有很多表达局限性,这也影响了信息传递的质量。本文试对造成这种局限性的原因予以分析,以利在实际交际中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表达局限性;原因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时时伴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交际始终伴随着身势、面部表情、手势等各种非语言交际形式。“非语言交际可从六个方面发挥其辅助作用:重复、否定、代替、补充、强调、调节。”

  ①随着对非语言交际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在实际交际中非语言交际占有很重要的地位。Birdwhistell通过实验结果指出:“文化背景相同的两个人在交谈时,由语言传递的信息仅占35%,而其余的65%是靠手势、动作及讲话人与对方的距离等语言以外的手段来实现的。”

  ②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如此重要,然而其交际过程却是相当复杂,很难把握。在实际交际中,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一样也是一个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很大的冒险性,以上的几个环节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阻碍交际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在实际交际中非语言交际形式有很多表达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始终影响着交际过程中的五个环节。现实情况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非语言交际形式的表达有很大的差别,甚至同一国家的人非语言交际形式的表达也不完全一致。单纯使用某一种非语言交际形式很难确切地传达信息。即使一种非语言交际形式与语言行为或其他非语言交际形式相配合,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依然会使人发生误解。这影响了表达的质量和信息传递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造成非语言交际形式表达局限性的原因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非语言交际形式自身的原因

  1.非语言交际形式的缺陷性

  在非语言交际中,每种信息的传递都需要一定的介质。这些介质本身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环境。也就是说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这些介质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比如说体态语中的姿势、身势、面部表情都必须在接受者能够观察到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即只有当接受者通过视觉这一介质接收到传递者所发出的信息,才能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精神意识内容。但在黑夜或大雾天,接受者的视觉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限制,因此身势、姿势这样的体态语不能发挥应有的传递信息的作用。

  2.非语言交际形式的多义性

  非语言交际形式没有固定的意义模式和结构。在很多情况下一种非语言交际形式能代表几种不同的意义。这样一来必然使其表达的意义模糊不清,模棱两可。拿手势为例:竖起食指,贴近嘴唇同时伴有“嘘”的声音,表示安静、保密、秘密、闭嘴等多种含义。双手合掌表示歉意、委托他人做事或感谢的意义。因此只有结合具体的交际环境才能准确地判断某种非语言交际形式所要传递的信息。

  二、影响非语言交际的外部因素

  1.文化背景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拥有各自不同的思想特征、社会传统、文化特色、风俗习惯、道德标准、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文化背景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因素也深深影响了民族个性。一般认为西方国家的人们热情奔放、直率、富有冒险精神。而东方诸民族有谦虚、谨慎、重礼节、表达方式含蓄等方面的特质。这些对非语言交际有很大的影响,使得非语言交际形式的表达呈现出了差异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表达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种形式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拿体态语中的手势为例。在太阳穴处用食指画一圈,这个手势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表示的是某某疯了或是太古怪了,而在中国人看来却是表示让人动脑筋的意思。拇指指尖和食指指尖相对形成一个圆形,其余三个手指伸直,掌心向外。这个手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在美国、英国表示“OK”这个含义,在中国表示“零”或“三”,在日本却有更详细的区分:一种表示“钱”“硬币”,通常在要钱的时候使用;另一种认为由拇指指尖和食指指尖相对构成的圆形部分代表“硬币”,而其余三根竖着的手指代表“纸币”。在法国,这种手势与蔑视的表情配合起来,表达的就是“无价值”的意义。而这一手势在巴西是被视为下流的'动作,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是不明白这一点,在访问巴西时做了这个手势,以至触怒了全体巴西人。再以副语言为例,吹口哨在美国人看来是表示高兴,欧洲人则在生气时吹口哨。咂嘴发出啧啧声,在汉语中表示赞赏、羡慕的意思,在日语中却表示厌烦或事情不如意的意义。日本人在被别人批评时,如果直视对方就会让人误解此人没有虚心接受批评,而美国人恰恰相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避开对方目光则被认为是没有悔悟之意。

  (2)不同的形式代表着相同的意义

  表示感谢时,中国人用拱手或双手合十的方式,日本人则五指并拢小指侧朝下形成“刀”状,做劈砍动作。在马路上要求搭便车时,中国人会伸出右臂,手掌张开,上下挥动手臂。美英等国人则是面对开过来的车辆,右手拇指翘起,其余手指握拳,向右肩后来回晃动。表示问候时,英美人主要采取“握手”“拥抱”“亲吻”这三种形式,中国人大多采用握手的形式,而日本人大多则采用鞠躬的形式。招呼人过来中国和英语国家有很大差别,英语国家的人是掌心朝上,食指向里勾动。这种姿势在中国人看来很不礼貌。中国人则是掌心朝下向自己的方向招动。

  (3)在同一国家中,由于接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同,也形成了每个个体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也影响了非语言交际。

  1.性格和心理的差异

  个人的性格、心理、气质的差异,对非语言交际也有很大的影响。有的人性格直率,感情外露。我们可以从他的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语言交际形式来侦知他实际要传递的信息。而有些人性格含蓄,自制力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动作,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有的人很细心,在交际中注意观察对方使用的非语言交际形式。有些人很粗心,对非语言交际行为视而不见。这些都会影响非语言交际形式的表达。

  2.性别的差异

  造成非语言交际形式表达局限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性别的不同。男女两性在生理、心理、角色的定位等诸方面的不同及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等是引发男女非语言交际差异的重要原因。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体态语,包括身势、手势、面部表情等;副语言;客体语,包括衣着、化妆、装饰品等。相比较而言,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加地感性化,情绪化。遇到困难或经受痛苦时,女性哭泣是可以被众人接受的,而男性如在这时哭泣则被认为是懦弱,无能,逃避责任的表现。害羞时女孩的表现往往是低头,脸红,手搓弄着衣角。男孩子则是目光逃避。

  3.年龄的差异

  非语言交际的年龄差异主要表现在体态语和客体语的差异上。表示称赞时,年龄大的人会微笑、点头或用赞许的目光来注视对方。而年轻人则会嘴里说着称赞的话,同时用捶对方肩膀这样的非语言交际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拿客体语为例: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为了表示庄重和显示地位,女性有盛装打扮的习惯,但在衣着和脸部化妆方面老少有别。一般来说年轻人画的妆淡一些,年长的浓一些。如果在正式场合中年轻人画了过浓的妆,就会被认为是轻佻,不庄重,没有审美趣味的表现。

  三、非语言交际行为有无意向性

  在交际中,有些非语言行为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被对方接收到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就能构成信息。这也是影响非语言交际形式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小张有脸红的毛病(这属于生理问题)。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中,上司询问关于某事情况,大家都默不做声,小张的红脸让其上司产生了误解,认为这个事情就是小张所为。

  另外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场所、不同情景等诸因素,都对非语言交际有影响。这些因素使得非语言交际形式在实际交际中都显示出这样或那样的不同和差别,也使得非语言交际在表达中有很多的局限性。

  总之,在交际中人们越来越重视非语言交际形式的应用。了解了造成非语言交际表达局限性的原因能够帮助接受者在交际中全面客观、清晰准确地把握传递者所传递的信息的意义和内涵,提高交际的质量,达到更好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效果。

  [注释]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2]李庆祥:《中日非语言交际研究》,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 篇4

  摘要:口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和认知过程,其难度很大,要在瞬间把握两种语言的转换,当场得到预期的反应。为了准确快速地传达交谈者的思想感情,除了具备丰富扎实的语言功底,译者还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口译中的非语言因素。本文从文化差异的方面论述了非言语因素在口译中的作用,望对口译者与口译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口译;非语言因素;文化差异

  一、引言

  著名的翻译学家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曾说过:“口译不是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是用他人能理解的方式传意。口译之美和意义就在于——它是沟通、理解的桥梁”。简单来说,口译过程可以被看做是理解、分析、输出的过程。口译的原则非常简单,它要求译员将话语看做一个整体,基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寻求两种语言间的共通之处,以达到听众能理解说话人意图的目的。换句话说,口译其实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发言者和听众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的过程。Chernove曾指出口译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瞬时性, 这个特征决定了译员的口译表现是同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的。口译过程不仅涉及译员的语言能力, 许多非语言因素也牵涉其中。在本文中,作者将着重讨论在口译过程中,非语言因素的文化差异对口译过程的影响。

  二、非语言因素的文化差异

  (一)体态语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体态语体系,有时同样的身体语言却传递着不同甚至相反的含义,正是文化差异引起了人们对一些体态语的理解困难。非语言行为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因此作为译员要清楚自身文化以及说话人文化中非语言行为的特定含义,并且在口译过程中将自身的非语言行为与说话人文化结合起来,尽力去消除口译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

  大致来说,体态语的跨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同的非语言行为表达相同的含义。

  通常来说,中国人摇头代表不明白、不赞同等等,然而在一些西方国家,人们则用耸肩膀来表示赞同。

  (2)相同的非语言行为表达不同的含义。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但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则一面摇头,一面面露微笑以示肯定。再如,竖起大拇指在中国表示“一流”,是友好赞赏的意思,而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则是猥亵的动作。

  (3)只在一种文化中存在的非语言行为。

  在西方国家,微笑着点头仅仅表示赞同,而在中国甚至是整个东亚地区,这样的行为更多的是表示礼貌和友好。当一个中国人对着说话人微笑并点头,他不仅仅是表示赞同,更多的是隐含了对对方的尊敬。即使他完全不同意对方所说的一切,他也会微笑着点头。而不知道中国人这一特点和习惯的西方人偶尔会误解说话人的意图。

  因此,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应该基于讲话人的文化背景正确理解并传达出其肢体语言的确切含义。同时,译员也应当捕捉到说话人肢体语言后的隐含意,以免引起误解。

  (二)空间语的文化差异

  空间语是人们利用空间来表达某种信息的无声的“语言”(薛广历,1998:4)。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而言,对空间语的理解和使用也有差异。当人们在交谈时,双方之间的体距和空间能传达出非语言的信息。在一些口译场合中,译员有机会接近讲话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译员应牢记空间语的文化差异。举个例子来说,相对于东方人来说,西方人更关注自身隐私,因而在西方人观念里,通常有一个“安全距离”。当双方距离过近时,西方人会感觉紧张和不安;可是在阿拉伯人看来,西方人的交往距离意味着冷漠;西方人则把阿拉伯人的交往距离视为不礼貌的表现。因此译员应该参考其文化背景观察和理解服务对象的人际关系,并适当调整自己与服务对象的体距。

  (三)时间语的文化差异

  人们的时间观也是文化烙印的体现。爱德华·霍尔把时间的利用方式分为两类: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和各种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强调 “专时专用”和 “速度 ”。北美人、瑞士人。德国人具有此类特点。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中东和拉丁美洲文化具有此类特点。如果我们在一个重要的约会中迟到30分钟而不道歉,我们在传递自己的一种信息。如果向人道歉则又传递了另一种信息。以商业拜会为例。美国人时间观念很强,视时间为金钱,因此美国人总是十分守时。见面后,相互之间一般只简单寒暄几句,就进入主题,并且期在20~30分钟内解决问题。而阿拉伯、亚洲等地区的某些商务会谈可能一连数小时,甚至数次都不涉及正题,而且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客套,诸如拉家常、饮茶之类。

  因此译员在口译工作开始之前应清楚客户的时间观。当为西方人服务时,需要提前预约并且准时到达;而当客户是来自一些亚洲国家时,译员应对客户的晚到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三、口译者应具备跨文化意识

  对于从事口译的工作人员来讲,经常会面临跨文化冲突,因此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则成口译培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跨文化意识能力是通过对各种跨文化现象的研究逐步培养起来的,同时,这种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强弱直接影响到译者的翻译质量,因此它也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外语学习者是否适合从事口译工作,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者的重要准绳。

  四、结语

  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非语言因素,尤其是非语言的文化差异是一个关乎沟通效果、影响信息交换质量的实际问题。但在如今的口译训练中,人们将更多的关注集中在语言能力上,忽视了非语言因素对口译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口译过程中的非语言文化差异的问题进行讨论。笔者认为,除了语言的驾驭水平以外,译员着意了解一下非语言行为并进行适当的调整,显然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且尚待不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颜学金.非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交际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9)

  [2]胡德清.试论体态语的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

  [3]张艳.非语言因素在口译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8)

  [4]赵军峰、蒋楠.论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J].中国科技翻译,1998(2)

  [5]王欣红.同声传译过程中的非语言因素[J].中国翻译, 2004(2)

  [6]赖恒静.商务口译中的跨文化差异[J].《商业时代》,2004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 篇5

  摘要:非语言艺术是指教师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语言等方式去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进而促进师生的情感沟通,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参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如何运用非语言艺术,助力幼儿快乐参与学习?本文从手势语言艺术的应用;面部表情语言艺术的应用;空间距离语言艺术的应用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非语言艺术;手势语言;面部表情;语言;空间距离语言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的教学部分。幼儿教育的水平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两种方式功能共存,共同促进教学的开展。幼儿园时期的幼儿年龄较小,对于教学环境不熟悉,产生排斥的心理,因此,非语言艺术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并且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非语言艺术主要是通过姿态、面部表情、手势以及空间距离等肢体语言对教学信息进行传递。在教学中借助非语言艺术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手势语言艺术的应用

  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手势语言是一种常用的非语言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利用胳膊和手的配合传达教学的内容以及情感。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知识型的教学内容比较少,利用双手能够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如利用手指可以摆出多种小动物的影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对话或者故事内容时,教师可以传授幼儿如何利用手指摆出“小狗、小鸟以及小兔子”的影子,利用投影进行动物之间的对话,开展在教学,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促使幼儿更加热爱学习,树立幼儿正确的学习意识,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另外,手势语言还能够向幼儿传达信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手势语言能够为幼儿起到指导的作用。如,幼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可以使用握拳加油的方式进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会有个别幼儿喜欢接头接耳,不认真听讲,如果教师采取严厉斥责的方式,幼儿会产生畏惧的心理,长细以往,幼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会疏远,对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手势语言的应用。

  二、面部表情语言艺术的应用

  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面部表情,向幼儿传达信息和情感,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幼儿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身上,特别是教师的面部,通过面部表情能够促使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学信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应当保持微笑,给幼儿亲切感,同时促使自身的心态随时调整,教师的情绪不能够对课堂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讲,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能够更加形象传递知识内容,促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夸张的面部表情,促使故事更加生动,促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丰富的面部表情,能够有利于幼儿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同时能够为幼儿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加有利于教学的开展。面部表情语言应用的过程中,注意眼神语言的应用,是面部表情重要的内容。教师的眼神过于严厉,幼儿会产生畏惧,不敢直视,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师亲切自然的眼神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幼儿注意力集中,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同时,教师的目光不能够集中在几个幼儿的身上,应当覆盖到全部的幼儿,和幼儿进行眼神的交流,并善于从幼儿的眼神中捕捉到细微的变化,对幼儿的心理变化和内心世界进行了解,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对于幼儿困难、出现错误的幼儿给予鼓励的眼神;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给予提示性的眼神。

  三、空间距离语言艺术的应用

  幼儿园时期的幼儿年龄比较小,大多数刚刚从父母的怀抱中脱离出来,内心世界非常的脆弱。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到不适应,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情况。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耐心和爱心,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空间距离语言艺术是一种零距离的语言艺术形式,能够有效的安抚幼儿的内心。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空间语言艺术能够拉近和幼儿之间的距离,适当亲近幼儿,利用肢体语言安抚幼儿的内心。教师可以采取拥抱等方式,促使幼儿能够感觉到安全感,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状态。幼儿对于成年人的世界多少有些畏惧和排斥,因此,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满足幼儿的内心需求,一起游戏,陪伴幼儿成长,拉近和幼儿之间的距离,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对于一些比较幼小脆弱的幼儿,在发现不良的情绪时,应当及时的进行安抚,利用一些玩具或者糖果,同时对空间距离语言进行有效的利用,蹲下来给幼儿拥抱,促使幼儿的情绪能够稳定,然后开展一些游戏促使幼儿能够融入集体。对于犯错误的幼儿,引导幼儿对错误进行承认,亲近幼儿,避免幼儿产生排斥和畏惧心理,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信息,促使幼儿养成积极地学习心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总之,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非语言艺术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幼儿教师对非语言艺术进行合理的利用,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活跃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提高。在幼儿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手势语言、面部语言以及空间距离语言等多个方面开展教学,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季燕。师幼体态语言交往研究【J】。教育评论,2013(04)

  【2】李颂。幼儿教育中的非言语传播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 篇6

  摘 要:本文中主要以非语言交流中的肢体语言、尤其是手势这一肢体语言所传递的讯息为中心,对中日两个国家在以手势表达含义时的异同为例展开探讨,希望能使今后的日语学习者更深入的了解它们的不同,以期为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增添一味润滑剂,为从事跨文化交流的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和提示。

  关键词:非语言交流; 跨文化;手势;中日异同

  一、非语言交流的种类

  非语言交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伴随声音,以声音为媒介的;一种是没有声音的。伴随声音的我们称之为「パラ言語」,是指伴随声音的非语言现象。具体指声音的特征,说话的方式。比如说话时声音的高低、抑扬、声量、速度、停顿的时间等等。而另一方面,没有伴随声音的这一类,一般是使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的非语言交流,我们一般称之为「身振り言語」(肢体语言)。包含各种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势、衣着、发型、化妆、走路的方式、对人的距离、目光的特征等等。在这些种类的非语言交流中,体现了文化、宗教、民族等方面的差异和共通之处。本文中考虑到篇幅的缘故,主要以非语言交流的第二类、即肢体语言和姿势为中心,对中日两国在此方面的异同展开调查研究。

  二、肢体语言在中日两国中的异同

  在中日两国的不同文化中,相同姿势传递的信息也不尽相同。而传递同一信息往往也要用不同的姿势。例如:

  1.寒暄行为中的文化多样性:

  伸直背部,从腰部开始礼貌的鞠躬→日本; 互相握手→ 中国。日本人不习惯与人有肢体上的接触,因此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往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鞠躬问候。

  2.手势所传递讯息的不同:

  (1)向上伸出大拇指

  在日本向上伸出大拇指代表男人或者上司;而在中国认为是「很厉害,很好」,是赞赏的意思。

  (2)竖起小手指

  在日本作出竖起小手指的动作,会被认为是「女性?情人?女朋友」的意思,而在中国则认为是最差劲的意思。竖起拇指是代表男性,竖起小指代表女性,这种思维方式在日本和韩国是共通的,但是在其他国家很难见到这种情况。

  (3)用拇指和食指来捏耳朵

  在日本一般是表示「太热啦」,而在中国一般是表示「听,好好听着!」这样的与耳朵相关的意思。那么为什么这种动作在日本是表示太热啦的意思呢。有的学者认为这或许是因为耳朵的温度是身体体温最低的。

  3.共通的手势:

  (1)竖起食指和中指的动作,在很多国家都很常见,被认为是国际通用的动作。意思上也主要表示「胜利」「和平」,没有太大差异。

  (2)害羞的时候,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男性都是挠头的动作,而女性一般是用手来掩口。

  (3)「宣誓」时,日本人和中国人都是举起右手,手掌朝前的姿势。

  (4)用手拍胸口,在两个国家都表示自信满满,胸有成竹的意思。

  (5)用左手高高的举起团扇,在中国和日本都表示安然快乐的生活。

  由上可见,中日两国文化的不同,相同姿势传递的信息也不尽相同。对于我们日语学习者来说,今后不可避免地要与日本人接触和交流,因此要了解这些非语言讯息的异同就变得至关重要。恰当地掌握和运用非语言所传递的讯息,能够使我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增添润滑剂的效果,使得跨文化的交流更顺利地进行。

  三、结 语

  在异文化的交流中,如果不掌握这些非语言信息的特征,很容易在交往中引起误解。而我们目前的外语教学中,对于非语言讯息的教授不够重视。我们的课堂上过多的强调语言现象,而恰恰忽视了作为重要交流手段和媒介的非语言讯息。这一点应提起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注意。以上仅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以及对日交往中的一些心得,不足之处还望同行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桝本智子 『異文化間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入門』『日本語教育』 2000

  2 広瀬貴之 『非言語行動につい』『日本語教育』47 1985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跨文化交际中中俄文化的碰撞论文09-08

跨文化交际与人格重塑的论文09-04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发现和修复论文09-29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研究论文04-01

市场营销管理中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的论文12-09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发现和修复的论文09-28

最新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论文提纲04-22

最新关于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论文提纲04-01

试论市场营销管理中的跨文化交际08-07

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应用策略论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