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外语选修课程开发的几个路径论文

时间:2020-08-11 20:18:39 外语 我要投稿

普通高中外语选修课程开发的几个路径论文

  为了使学生朝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新课改推动选修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更具伸缩性和选择性的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升学或就业创造条件。选修课程是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修习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1]外语选修课程是选修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外语必修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而非外语必修课程的附庸或陪衬。它与外语必修课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外语学科课程体系。由于教育体制、文化与历史等原因,外语必修课程建设相对较成熟,而外语选修课程开发与建设则相对落后。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普通高中已经开发了一些外语选修课程,但外语选修课程开发经验不足,开发质量低下。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英语选修课程的开发成了选修课程开设的最主要的障碍。

普通高中外语选修课程开发的几个路径论文

  一、普通高中外语选修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不清

  在新课改理念下,除了完成必修的国家课程外,学校可以结合地区,尤其是学校的特点设置特色的选修课程,建立学校独特的课程体系,实现学校的自我培养目标。然而,学校特色的培养目标不清,课程体系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外语选修课程及其他课程开设不能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培养目标,整体性不强。另外,外语选修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表述不清。学校没有很好地定位学生的未来选择与需要,为他们开发适合其发展的、广泛的外语系列课程。在课程开发中,学校和教师没有清楚、合理地设计与表述每门选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结果。

  (二)没有完整的体系与层次

  目前,开发的外语选修课程比较零散、孤立,横向的宽度和纵向的深度不够。在宽度上,外语选修课程不能涵盖外语在升学与就业两方面的需求。也就是说,选修课程没有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在将来学习与工作中所涉及的内容,如文学、语言学、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

  (三)开发的渠道单一,开发的数量不足

  目前,学校将英语选修课程开发的压力单一地转嫁在英语教师身上。然而,英语教师课程开发时间与能力有限,不能保质保量地开发课程,导致陷入应付了事的泥潭。外语作为“语言与文学”领域的一个科目,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高应对信息化社会环境的能力。然而,除了英语作为最主要外语语种以外,很多学校并不开设其他外语,更谈不上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这样,学生不能根据个人爱好与需要自主选择需要的语种学习。另外,学校针对现有语种开发的课程数量少,且没有层次性。因此,学生的可选择性很小。

  二、普通高中外语选修课程开发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了提高普通高中外语选修课程开发的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外语选修课程体系,可通过明确目标、优化结构、丰富渠道、增加选择等措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明确课程开设的目标

  为了改变千校一面的现状,每所学校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历史、文化、环境、师生状况等因素提出自己的特色培养目标,建立独特的课程体系,使外语选修课程有机地融入该体系,成为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部分。另外,为了能够准确定位需开发的外语选修课程及外语选修课程的目标,达成外语选修课程开设的整体目标,在选修课程的开发前必须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决定外语课程设计科学性的首要因素。[2]需求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当前情况分析、学习需求分析、职业需要分析。当前情况分析大体上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分析学生情况,包括学生的年龄、教育背景、学习动机、学习水平、学习目的与期望、语言技能的弱项、学习方法,等等;第二,分析教师情况,包括任课教师的专业基础、语言水平、教学经验、语言技能的强项、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期望,等等;第三,分析环境,包括学校所处地区的基本环境、学校环境、班级环境,等等。学习需求分析就是对学习外语的目的进行分析,包括学生需要的语域、文体、语言技能、语言功能、语言水平等。职业需要分析就是分析社会对人才在外语方面的需求。需求分析时,首先确定调查对象,如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等政策制定人、教师、学生、专家学者、雇主、职业培训专家家长及区域内重要机构等。然后,对调查对象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包括访谈、观察、讨论会、问卷调查、测试等,了解需开设的外语选修课程。确定需开设的外语选修课程后,要完成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首要问题就是确定课程的目标,详细地列出修习课程后的学习结果。这些学习结果既包括语言方面目标,也包括非语言方面的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对于语言方面的目标,可以使用行为性目标表述。行为性目标包含四个要素: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第二,用行为动词描述学习后的表现和行为;第三,说明学生展现获得所学的条件;第四,说明教学后所要求的最低表现水平。[3]非语言方面和过程性目标涉及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式方法等方面。高中外语新课程倡导学生参与、体验、合作、探究,拓宽国际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学生选择宽度与学习深度

  优化外语选修课程应首先考虑它与必修课程的衔接。必修课程的修习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供一个基本的平台。选修课程开设是建立在该基础之上,以在必修课程中所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为基础。因此,选修课程的设置首先要罗列学生已经获得的基本语言知识与能力,在此基础之上,遵循大纲的要求,选择词汇、语法,分层定级。

  锁定学生的起点能力后,方可设计与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外语选修课程体系。外语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延续与拓展,是一体的,都是为了两个中心任务的完成,即为升学与就业做准备。因此,外语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这两个任务为中心,可以从横纵两个维度来构建。从横向上看,关注外语选修课程的并列关系,解决其并列的宽度范围。为了升学,学生须在高中毕业要求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语言水平。目前,对于英语语言来说,设置了英语(6)到英语(11)六个模块的顺序选修课程,以帮助有升学需求的高中生提高英语语言水平,以满足高考的需要。为了满足学生个性需要,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英语分项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短期课程,以帮助语言知识与技能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快速提高。并为学有余力的、对外语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开设文学、语言学、翻译等课程,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习,并在专业领域内取得更高学术成就奠定基础。对于有就业需要的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的`外语职业进行开发与设置。例如,英语语言方面可以设置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等。须注意的是,要以职业和工作为中心设置,以其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为核心,可以将牵涉的知识与能力分散到相关学科中。因此,在学生选择修习时,生涯指导教师要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获得和形成基本的、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从纵向上看,首先是课程的连续性,也就是说,课程是否成系列,使课程能够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修习。在开发课程时,不仅要详细说明每门课程的目标、主要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还要详细地说明每门课程修习的条件。对于一门课程来说,要描述课程性质,明确起点与终点水平,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课程结构,为有效教学做准备。[4]在描述课程性质时,需说明课程名称、课程针对的对象、主要的教学内容与形式等。开发一门课程,确定课程的起始水平与学生修习该课程后的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明确了两个水平体系,才能够更有效地组织不同课程的衔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考核、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等。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程开发的一个最基本问题。材料的选择能够反映课程开发人员的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材料选择的广度与深度以及材料的排列顺序也是课程开发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学材料可以按照难易度、时间顺序、社会的需要程度、整体到部分或部分到整体、螺旋式等方式组织安排。设计课程结构的目的是为教学建立一个合适的形式与顺序,也就是说,选择教学大纲并建立教学单位。现有的语言教学大纲有语法教学大纲、词汇教学大纲、功能教学大纲、情境教学大纲、主题教学大纲、技能教学大纲、内容教学大纲、能力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大纲、综合教学大纲等。为了使课程更具可教性、可学性、连续性,需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单位。目前,模块和单元是两个常用的教学组织结构。模块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位,其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一种灵活的课程组织形式。通常,一门课程可以均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结束后进行评价。因此,学生感觉目标达成感更强、更直接、更具体,学生获得成就感更强。单元是一种最常用的课程和教学材料的组织形式。它通常比模块短,但比课时长。它通常围绕一个教学焦点,如话题,将一些课组织在一起。单元是通过一套结构式程序将学习活动组织起来达成学习目标的。

  (三)拓展开发的渠道,增加外语语种与选修课程数量

  基于目前的现状,学校应该调整策略,实现学校外语教师自主开发与利用社会资源开发相结合。外语选修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引进国内外精品教育资源。在外语选修课程开发时,要充分挖掘本县、市的外语特色资源。一个地区内可能潜在的外语特色资源包括外国语学校、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等等。外国语学校是外语特色学校,具有较鲜明的外语特色,一般已有建设较好的外语特色课程。有些职业学校也发展了一些与就业密切相关的外语课程,如旅游英语等。高等院校是一个重要资源库,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并且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高等院校可以提供外语方面的大学预备课程和大学课程,如文学、语言学、商务及各语种外语等,还可以根据学校要求为高中生量身定做课程。另外,国内外精品外语教育资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些课程的引入能够满足部分学生的升学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水平,提升国际理解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培训机构将在此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中提供支持。通过上述描述不难看出,这些渠道的资源能够满足高中生外语方面升学与就业的需求。但是,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基于双方双赢的合作。这就需要普通高中学校校长及相关的领导用智慧,探索一套合适的办法,从而达成合作。

  在学生课程菜单上应该提供多种外语,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外语进行修习,而不是让学生只限一种选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语言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培养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当然,对于我国高中来说开设多门外语存在多方面的限制,如师资、经费问题等。但是,可以以英语为主,适当增加一门或两门外语作为选择,如日语或俄语,然后随着条件的改善,增加更多语种。其他外语语种的增加,除了需要师资、经费等条件外,还需要课程与招考制度的匹配等条件。增设更多外语语种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大专院校、社会外语培训机构等。由相关高校和社会机构等按照高中生的需要设计与开发课程,并提供师资走校授课。这样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保证课程的质量。除了增加语种外,目前急需解决的就是增加现有语种选修课程的数量与质量。

【普通高中外语选修课程开发的几个路径论文】相关文章:

1.略谈基础会计的课程开发论文

2.全学分制下财政学课程选修的影响论文

3.分析机械制图项目教学课程的开发论文

4.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开发论文

5.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课程的CDIO教学实践的论文

6.大学美育教学路径论文

7.外语教育硕士论文

8.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课程案例教学实践论文

9.管理学基础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