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外语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时间:2023-03-01 15:27:41 外语 我要投稿

科技外语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既懂英语又懂科技的人才应该是大学外语教学,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外语教学的工作重点。

科技外语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摘要]科技外语人才,定位于以科技知识为主体知识结构的“科技+外语”的“外语型”科技人才。以理工科院校发展科技外语教育为立足点,定位科技外语人才需求市场,提出纵横联动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建立符合理工科学生特点的科技外语立体教学体系,以期优化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外语教学体系,提高科技外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科技外语;就业竞争能力;对策

  21世纪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培养高素质具有较高专业外语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满足多元发展的社会需求,显然已经成为高等外语教育的共识。人才市场绝大多数招聘职位对求职者的外语水平均有明确要求,而且外语应用水平与其收入高低密切相关。既通外语又通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必将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实践现状

  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各院校十分重视具有较高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但是实践中却存在着重文轻理的倾向。

  当前,外语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外语类课程与经济、贸易、金融、新闻与商务知识等文、法、经类学科的复合,而外语与理工类学科的复合结构则长期受到忽视,以致于当前懂经贸、商法的文科复合型人才很多,而工程、机械、化工、软件、信息技术和电子等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却频频告缺。

  首先,从科技外语教育的历史来看,科技外语学科建设起步较晚,有些高校在外语学科的建设方面存在着专业外语边缘化,投入少等不良状况,从而导致专业外语学科发展较其他学科相比呈滞后发展状态。

  其次,从课程体系方面来看,高校外语课程设置上仍然是以通用外语课程为主,根据市场实际需求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而设置的课程很少。科技外语教学的机制设置、课程设计、教材内容和单一的语言教学模式将外语学习者局限在对语言本身结构的理解和研究以及对文章的翻译等范围之内,从而忽视了语言的广泛交际功能和应用性。

  一个英语学得很好的学生在论述英语句子结构时,可谓条条是道,但是如果要求他翻译科技类文章,通常会感到举步维艰。此类情况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比比皆是。

  再次,从科技外语教学师资队伍来看,现行的高校外语教师队伍主要是外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缺少科技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具有科技专业知识的教师又往往不具备过硬的外语教学能力(洪流,2006)。

  此外,高校内有关科技外语类与就业的相关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展。活动少,就意味着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少,因此,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赵颂平,2004)。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有效地满足人才市场对高质量科技外语人才的需求

  由于高校对市场的调研还不够深入,高校不能完全了解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外语能力的具体要求,因此无法开展针对性较强的科技外语类教学活动,不能真正满足市场对科技外语人才的需求。

  (二)现行的理工科专业外语教学体系难以保证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

  多数高校的理工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外语类课程只安排在一二年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仅仅局限于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同时,部分高校虽然意识到外语不间断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学时,学分、经费等种种条件限制,而只能开设课时量极少的专业文献阅读类课程。

  学生的听、说、写等应用能力培养几乎为零。此外,科技外语师资力量总体薄弱,成为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发展瓶颈。提高技术类人才专业英语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建设较强的师资队伍。同时,科技外语教学环境不够理想。多数高校受教育基础设施及外语师资等条件限制,对理工类学生的外语教学往往采取大班型授课,因此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学生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以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为核心的科技外语教学水平提高对策

  (一)确立“较高要求”的教学定位

  以英语为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对英语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在大多数本科院校,英语是必备的应用技能之一,应选择“较高要求”作为科技外语教学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经过大学科技外语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阅读专业题材的英语书籍和报刊文章,借助工具书读懂专业资料;能够掌握科技外语问题特点,用英语规范书写科技论文及报告,对专业题材的简短文章进行翻译。

  (二)改革课程设置

  高校应根据“较高要求”的教学目标,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出发,针对学生普通及专业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一、二年级可开设“综合外语(一、二、三、四)”“外语听说(一、二、三、四)”和“外语写作”等课程。

  同时,为保证学生大学外语学习三年不断线,将大学外语教学内容与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内容相衔接,在三年级开设“科技外语”“职业外语”两门必修课程。“科技外语”课程设置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比如可设置IT类、工程管理类、电子与自动化类等,教师全外文授课,着重培养学生口语和科技阅读能力。学生课堂讨论的话题与专业有关,而不是一般的日常会话。

  “职业外语”旨在通过学习不同职场英语的真实语言材料,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职场的需要正确使用外语,从而增加学生的职场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学业、专业、就业”三位一体,合而为一。

  (三)改革教学模式

  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还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学方法上,尽管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多种途径,但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上,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坚持“大运动量”的语言训练,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而且做到“言”“行”一致、情景交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近年来,在高等外语教育的教学改革中,许多代表世界潮流、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运用,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不少学者,尤其是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教学方法。

  (四)改革考核方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评估要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语言学习在于过程,改变“期末学几天,胜过学一年”的不合理现象,由“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转变为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提高考核的效度和信度。

  平时考核可以听力和口语为主;期末考试侧重能力考试。细化每门课程的平时考核,细化作业、平时测验以及阶段考试的次数和内容,以及所占的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督促学生重视平时语言学习的积累,原则是要量化,体现平时考核可操作性、客观性,尤其要体现听说能力的培养。

  (五)创造课外英语学习环境,注重课堂语言教学向课外延伸

  积极创造课外英语学习环境,开辟外语第二课堂,紧紧围绕外语学习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外活动,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可开展以校园外语文化节为特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外语文化节、外语演讲比赛、外语原创歌曲大赛、外语辩论赛、外语小品比赛、外语主持人大赛等,为学生创造运用外语的机会;成立外语俱乐部,定期组织外语角、外文电影欣赏、外文讲座、外语演讲、外语戏剧表演等活动;创建每日外语栏目、外文校报和外语调频电台;建设外语学习网站等。

  (六)加强学生阅读外语专著及查阅外文资料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惯例、理解多元文化、善于跨文化沟通的国际型科技外语人才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熟悉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熟悉国际规范和国际管理,能够通过换位思考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日新月异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外语可能远远跟不上科技的变迁(曹德明,2009)。因此,培养学生阅读外语专著及查阅外文资料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培养合格的科技外语人才,在强化科技和外语的同时,更要强化中文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七)开展与就业相关的科技外语类活动

  高校可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与科技外语类就业相关的活动,如科技企业外语人才模拟招聘大赛、科技外语阅读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参加科技外语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软交会、科技论坛等。

  四、结语

  本文从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研究模式出发,较为客观地描述了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实践状况,对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的科技外语教学水平提高的对策。总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既懂英语又懂科技的人才应该是大学外语教学,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外语教学的工作重点。

  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培养科技外语人才,提高科技人员的外语水平,而且对改革大学外语教学,提高大学语外教学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刘凤辉、邵丽君,2008)。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已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份规划描绘了2009年至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蓝图,为科技外语人才就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建立符合理工科学生特点的科技外语立体教学体系,完善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LeeHarvey.DefiningandMeasuringEmployability[J].Qual-ityinHigherEducation,2001,7(2).

  [2]曹德明.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丁润昕.理工科院校科技英语教学方法初探[J].青海大学学报,2006(6).

  [4]洪流.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12).

  [5]柯葳.社会需求与理工院校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2(9).

  [6]梁丽,刘好.七校联合培养双学位人才的探索及反思——以华中科技大学英语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个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

【科技外语教学水平提升策略】相关文章:

谈谈科技外语教学水平提升策略05-26

谈谈技校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升策略05-20

元认知策略对高校外语教学效率提升的作用论文06-26

建筑工程监理签证管理水平提升策略研究05-19

高校外语教学元认知策略的作用05-20

人文社科类高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策略论文04-20

浅谈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目标及实践策略08-17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精选15篇)06-24

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水平策略探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