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建构

时间:2018-03-14 我要投稿

  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建构之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本文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有关情感的教育原理为依据,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积极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建构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情感因素;大学英语;建构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1.情感因素的概念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Arnold&Brown, 1999)。研究发现,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如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自尊心、学习动机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如移情、课堂交流。

  2.情感因素的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将人的思想、感情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戚宏波,200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包括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外,还提出人类的情感需要。这就使教师认识到尊重的需要,尽量避免学生受歧视、产生孤独、焦虑等心态,对学生多给予关心和尊重,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象,恰当地运用赞许和承认来满足学生的需要。

  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Rogers,1969)。

  建构主义的情感发展理论家皮亚杰认为,“不可能找到没有任何认知成分的仅源于情感性的行为,同样不可能找到仅有认知成分的行为。智力发展的核心过程‘平衡化’不仅是认知性的,而且是情感性的。个体对某一问题现存解决方法的不满或者他们在现有的认知结构下无法应对新情况时所产生的沮丧感会造成情感的失衡,促使他们寻求发展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重构原有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认知和情感平衡。积极情感的建构与认知建构是外语学习中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应该把建构积极的情感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部分,以使学习者达到“好学”以至“乐学”的境界,幼儿园教育论文范文最大程度地调动认知与情感双方面的互动,更有效地学习,更积极地生活。

  3.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大学英语教学认知与情感脱离

  语言学家H.H.Stern认为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影响至少和认知因素一样大,而且往往更大。但在实际教育中,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忽视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造成“情感空白”。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四级考试的压力尚存,应试教育的瘤疾未除。为了追求考试通过率,教师既要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又要挤出时间进行四级辅导,无疑助长了应试性、填鸭式教学。根据调查统计,英语教师花在单词和课文讲解上的时间所占的比重依然比较大,很多教师采用的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掌握书本内容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因素,从而导致学生的被动与盲从,导致认知和情感的分离。

  3.2 焦虑紧张、缺乏自信成为影响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主要障碍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影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是情感因素。面对英语教师和全班同学说英语时感到紧张和焦虑,对说英语缺乏自信,是阻碍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焦虑”对学业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信心、自尊心都存在负面的影响。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缺乏信心也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主要情感因素,学习者自尊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项茂英,2003)。

  学生不愿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发言犯错误丢面子。心理学家Stanley Coopersmith发现,自尊心弱的人往往极度害怕、胆怯,不能自我决策,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而且不愿意发表意见。

  3.3 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缺乏安全感

浅谈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建构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 高校英语教育中协调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