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务日语教学中的“家”文化教育

时间:2020-11-12 11:29:30 外语 我要投稿

浅谈商务日语教学中的“家”文化教育

  日本的家组织以有继承家业监护权的嫡系为顶点,怎样对商务日语教学中的“家”文化教育?

浅谈商务日语教学中的“家”文化教育

  随着商务日语课程日趋完善的教学系统的建立,文化的输入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的组成成分。关于商务日语中的文化特征分析,已经有很多相关资料表明集团主义、严格的上下关系等显而易见的日本式商务文化特征。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日本式商务文化特征的出现呢?要理解这些商务文化特征,我们不能忽视在背后“家”文化的不同影响。正如巴斯克所言,“人与其说是受制于工具,不如说是受制于视野”。如果我们永远都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不同民族的语言所反映出来的世界是非常不一样的,那些差异点往往能够反映出不同民族在看待整个世界这个问题上的不同样式。为了理解这种不同,我们不仅仅在语言本身上找原因,也需要在产生这种不同的文化上寻找原因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举一反三。在本文中,笔者拟从“家”文化这样一个角度探讨中日差异和对商务日语教学的影响。

  一、 中日“家”文化的差异

  (一) 日本的“家”文化

  关于日本所存在的家文化,首先由户田真三教授在这一领域奠定了基础。关于户田理论,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出来,那就是把家看作family。他一贯就肯定家是以家庭成员间相互信赖、人格的统一力为基础之上而建立起来的集合体。相对于我们前面所说到的户田理论,有贺喜佐卫门教授并没有把日本的家及家庭看看作是family。他没有用西方的家庭理论来看待日本的家,而是自始至终都把日本的家本身作为他研究的对象。有贺喜佐卫门教授认为,家基本上是一种生活集体,一种生存共同体。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家不是血统连接的群体,而是以夫妻为中心所组成的生活群体,为了维护家庭的生活,必要的时候,无论有没有血缘关系,都可把家以外的人员吸收进来变为家庭成员,参与家庭共同生活.并从内部支撑家庭,被等同视为家属。

  正如有贺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家是一个生活共同体。更准确地来说,它既是一个消费单位,同时,也是一个协作体,是家庭生活与经营的统一体。即使是非血缘、非亲缘的人,只要承担家的某种职能就可以成为家属(家庭成员)。其实。没有血缘、亲缘关系的家成员成为家属,尽管他们与有血缘、亲缘关系的家成员相比,让人处于稍劣等的地位,但实际地位的高低还取决于能力。

  日本的家组织以有继承家业监护权的嫡系为顶点,有亲缘关系的成员与非亲缘关系成员之间有明显的等级区别,最下层包括非家属成员在内。

  这种集团只要它是以嫡系及有亲缘关系的成员为基本成员,就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血缘集团。但是正如废嫡、引退、养子等制度所显示的那样,家并没有把血缘视为唯—的决定性的因素。而是非亲缘、非血缘者也可以无限制地成为家的成员。从这两点看,又很难断定是完全的血缘集团,可见日本的家的概念具有双层性。

  (二) 中国的`“家”文化

  《纽约时报》前驻外记者Fox Butterfield有如下观察:中国人对其心理世界进行组织时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人的方式。……中国人出于本能地将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们与之已有固定关系的,另一类则是没有固定关系的。这些关系就像一根根看不见的线,把中国人紧紧串联在一起。

  文中所指的家族和泛家族主义思想在中国是广泛存在的。“在中国,一切的信任和一切商的业关系都很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亲戚式的纯粹个人关系上面。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但是完全断定中国人固守着旧的家族观念、不能突破自身的血缘和亲缘的局限性,是缺乏历史和现实根据的。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清末以来,企业的领导层中实际上就有了亲属以外的人员,并在经商活动中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华人企业的人员网络是富有弹性的。家的概念其实有很大的伸缩性,可以推广到同学,同乡等等泛家族主义的表现形式。泛家族主义虽然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但也并非天下兼爱,人人平等,而是有差别有顺序的,在社会关系与社会交易方面有着中国式的独特的形态,这就是费孝通在半个多世纪前提出的著名的“差序格局”论。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面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也就是说,愈往外推,关系的亲密程度和信任程度是递减的。这波纹“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可以说,差序化的家文化观念对中国人在商务活动中的表达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 “家”文化差异对商务日语教学的影响

  结构主义心理分析家拉康认为,关于文化的一切表现同语言功能具有非常亲密的联系。一种语言的所持有的特有结构能够把一种如同“集体无意识”的东西从小的时候开始影响婴儿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在婴儿的无意识当中形成一种固有的文化结构。

  语言对于整个世界的分门别类带有很大主观性。“一种语言的词汇我们与其说是反映了这个客观世界的现实,还不如说是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作为母语的人们之兴趣所在”。所以,不同民族的语言所反映出来的世界是非常不一样的,那些差异点往往能够反映出不同民族在看待整个世界这个问题上的不同样式。

  在商务活动当中的沟通方式表达上如何了解这种特征,并且顺利掌握沟通技巧达成共识呢?我们接下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家”文化不同所导致的不同如何在沟通当中加以区分和理解。

  (一)如何理解中日商务活动当中决策权的区别

  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具有血缘和亲缘关系的集团核心是父权,父权的代表是家长制。家长是具有绝对权威的,和谐是建立在服从权威的基础上的。所以虽然认为和谐是好现象,但是并不非常推崇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若在一个组织里已经建立一个权威,那么组织成员会比较容易无条件地接受权威的决定,不发表任何自己的意见,或者自己另辟蹊径,在另一个组织里建立起自己的权威。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鸡头文化”。

  在日本的人事机构上,根据80年代初所进行的调查,常务会或董事会虽然是最高决策机关,但是这个最高层也只是制定基本方针,而其抽象的方针则是下级组织研究制定并具体化的,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这种U型的决策方式。在决策上,中间管理者以其未来的中间管理者的多数也参加,可以说一边交换信息,一边形成统一意见的决策方式。关于经营者的作用,在前述的“共同生活体”里已有说明,即经营体内部行使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行使必须被“成员”接受才行,这个“界限是在意见一致的范围内被划分出来的”。经营者“在共同生活体现中显示出了人格的权威,是成员敬仰的对象”。而且,权威的被接受是局限于成员的“共同范围”内的。同时,被录用者作为这个组织的成员,要接受“义务的无限定性”。 所以往往日本人倾向于易于接受义务加班和工作。

  由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国文化都推崇家长的绝对权威,但是具体权威的影响方式和作用范围却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家长权威是对领导者的绝对服从,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和主导作用,也同时承担决策的全部风险。而日本的家长权威是建立在共同体范围内成员对领导者的认同,在重大决策上多采用U型决策方法,可以博采众长,减少决策的失误,而这样由下到上的决策机制也比较容易使各部门达成对决策的一致认同。一旦形成大家认同的决策,比较容易使组织成员协同。由大家共同决策,分担决策的风险。

  (二)如何理解中日商务活动当中沟通方式的区别

  在日本,由于家文化具有两面性,既能够包括血缘亲缘,也可以非血缘亲缘,共同存在于“家”这样一个共同生活体或经营体当中,由于需要在共同体里和谐生活对抗外力,很多时候并不强调言语的沟通作用,相反更看重言语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重视不言自明、以心传心。保持和陌生人的合理距离,避免目光的直接接触。

  在中国家文化中,虽然也存在着“沉默是金、雄辩是银”等俗语,但是,由于家族主义和泛家族主义的存在,中国人乐于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和分享隐私往往成为中国

  人认为互相关系拉近的象征。

  作为商务沟通的最主要形式,首先必须尊重对方的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尊重对方文化的同时,读懂对方的表达方式所表达的真正意义。

  在日语的口头沟通中,强调间接的表达,直率被视为不懂人情世故甚至是粗鲁的表现。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与成就,是违背集团主义的价值观的表现,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同时,日本文化还非常重视倾听,听话人要等到说话人陈述完甚至保持一段沉默之后才发表自己的观点,打断对方的谈话是极不礼貌的表现。其中要注意到的是以下三点:

  1、 称谓表达方式。

  对有职位的人一般称呼职位不能直接说“あなた”,对同事一般称呼“……さん”,也一般不直呼“あなた”,另外对于“彼”、“彼女”这种称呼的词汇虽然存在在日语当中,但是职场当中还是很少使用。

  2、 待遇表达方式。

  待遇表达在文体方面表现为敬体与简体之分,在语汇方面表现为敬语、普通语和轻卑语之分。而在商务沟通中,由于其特殊的语用特征,敬语与敬体的表达方式又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在待遇表达方式中,最能体现日本商务文化特质的敬语,又可细分为针对行为主体的「尊敬語」、针对行为对象的「謙譲語」、针对听者的「丁寧語」和显示说话者教养的「美化語」。

  3、 在日语的委婉表达方式之中,语法和文化的省略是比比皆是的。为达到简练和含蓄的效果,日语中会故意简化或省略一些词汇或句子成分,例如:日语句子的叙述重点大多在谓语上,主语或主题常常被当作谓语的一个修饰成分而省略。同时,日本人将场面上的体面话称为「建前」,将被省略了的核心内容称为「本音」。在表示拒绝的时候 不直接说“だめです”、“いけません”,而是说“ちょっと…”“考え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等暧昧含糊的表达方式以保持和谐的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家”文化影响下,中国和日本在商务活动当中的沟通方式和决策方式都是不太一样的。当然,中日文化的不同还体现在更多的方方面面,在此不一一讨论。不过,有一点非常明确的是,商务日语教学当中必须引入“家”文化这样的文化教学,因为这样的学习和理解不仅是对文化本身的吸收和融会贯通,更是对原来附在“皮毛”上的商务礼仪等作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做到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接触到了商务日语的“皮肉”部分。理解了日本“家”文化,更是对增进两国之间的交流和促进两国互相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浅谈商务日语教学中的“家”文化教育】相关文章:

1.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论文

2.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论文

3.日语泛读教学中多种教学法的运用的论文

4.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的论文

5.幼儿生活中渗透多元文化教育论文

6.浅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7.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幽默艺术的论文

8.浅谈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论文

9.浅谈会计教学中对现代网络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