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文化视角下新闻英语中修辞格的翻译研究

时间:2020-11-14 17:49:35 外语 我要投稿

析文化视角下新闻英语中修辞格的翻译研究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不同的民族文化会从语言表达中侧面体现。如何分析文化视角下新闻英语中修辞格的翻译研究?

析文化视角下新闻英语中修辞格的翻译研究

  修辞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其在文章中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语言在意境、内容和形式上的美感,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新闻信息成为各国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修辞在英语新闻中的应用是极为普遍的,但是文化的差异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恰当展现新闻撰稿人的意图值得我们认真探究。

  一、修辞格在英语新闻中的使用

  英语新闻标题是整条新闻的核心,是对通篇报道内容的浓缩与概括。而修辞格的应用正好能够鲜明的表达新闻的主题,利用有限的文字内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比喻修辞是利用一种常见的事物来代替需要进行描述的某种抽象事物,以便于人们理解。例如一则新闻标题为“Children Under Parents’ Wing”,中文翻译成“父母翅膀下的孩子”,标题中将父母对孩子的保护比喻成鸟儿用翅膀保护幼雏,标题新颖又形象生动。又例如一则反映企业激烈竞争的新闻,其标题为“Swimming with Big Fish”,将市场上的企业竞争比喻成大小鱼之间的竞争,标题诙谐幽默且用简明的语句展现了企业竞争的激烈。

  借代的修辞手法是指选用相关事物来描述需要表述的事物,借此代彼。新闻撰稿人通过新闻信息反映某一主题时,为了不使语言过于直白常常会选用此种修辞,使新闻标题富有深意。例如新闻标题“Israel Tests Washing-ton’s Tolerance”其中文译文为“以色列,美国你还能忍多久?”,标题中用“Washing-ton”借代指“美国”,華盛顿是美国的首都、政治中心,虽然标题未直接提及美国,但是提到华盛顿很容易就使读者联想到美国。

  拟人的修辞手法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思维和认知,使该事故变得生动鲜活,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也更加觉得亲切。例如在一篇报道动物相关的新闻信息,其标题为“Lonely Gibbon from Zhuhai Seeking Loving Wife.”翻译过来是“孤独珠海长臂猿寻找爱妻”,这里将长臂猿拟人化,赋予了动物人类的感情,使读者在阅读文章时更能够理解长臂猿的孤单和对爱妻的思念之情。

  委婉的修辞是撰稿人为了规避一些禁忌类词语而经常使用的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效避免了使用粗俗的词汇导致读者产生厌恶心理。例如一篇关于贫困地区救济的新闻“Bring Light to the Needy”,标题中“the Needy”代指贫困地区的孩子,委婉的表达形式避免了对贫困地区儿童的歧视问题。

  二、文化因素对修辞的影响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不同的民族文化会从语言表达中侧面体现。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修辞格的应用上也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一是受地理文化的影响。中国幅员辽阔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中华民族的祖先世代都依附于这片黄色的土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英国属于岛国,四面环海,航海业兴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海上霸主地位。两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其语言文字的表达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中国人喜欢选用陆地上的人、事作比,比如以动物形象“牛”作喻体,形容人酒量很大会使用“牛饮”,但是在英文中的表述为“to drink like a fish”,英国人则更倾向于与海洋相关的事物作喻体,喻体选择倾向的不同反映出两国不同的地理文化。

  二是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宗教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必然在形象思维中体现。基督教是英国的主导宗教文化,英国社会生活中许多的行为准则很多都来自于《圣经》,例如他们在表达死亡时运用的委婉语很多都是出自于那里“to go to Heaven”(进入天国),“to be at peace”(心安神泰)。与英国相比,中国的宗教更具有包容性,形成多神并立的局面,主要包含佛教和道教,在表达人的死亡时一般常用“驾鹤西去”、“仙逝”、“羽化”等,委婉修辞格运用上的差异也体现了使用者不同的价值观念。

  三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语言使用者身处的外在环境、风俗习惯差异会影响个人的审美观点,从而在修辞格的使用上有所不同。例如对于“狗”的认识上,英美国家将狗视为一种忠诚可爱的动物,在用“狗”做喻体时倾向于褒义方面,比如“a lucky dog”(辛运的人)“top dog”(最重要的人),但是在汉语中“狗”倾向于被用作贬义词,比如“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又例如在对待颜色方面,黄色在中国是“帝王之色”,但是在英语中却是以“紫色”为尊,“be born in the purple”即表示出生显贵。修辞格的.使用深深印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记,充分展现了风格迥异的传统民族文化。

  四是受生活习惯的影响。生活习惯的不同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也存在很大区别,例如中国的乐器是竹、木制成的,用“丝竹”作为管弦乐器的总称,而西方国家的乐器多为铜制,常用“brass”(铜)代指乐器;中国用毛笔书写汉字,将写字称为“挥毫”,而西方国家的笔是羽毛制成的,英文表达则为“to drive the quill”;中国使用碗、筷子作为饮食工具,常使用“饭碗”一词代指“生计”,但是西方国家的主食是面包,使用“take one’s bread out of one’s mouth”(夺人面包)来指代夺人饭碗。生活习惯的不同带来的东、西方物质文化的差异在修辞格的使用上呈现出很大的不同。

  三、新闻英语中修辞格翻译对策

  1.直接翻译,保留原文本意

  修辞格在英语新闻中的应用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翻译工作中应当在保证原文本意正确传达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还原修辞格的原貌,使用直译的方式保留新闻的原有特色。例如一篇反映美国科技情报容易获取的新闻,其标题为“The Open Barn Door”,我们可以直接将其翻译为“敞开粮仓大门”,通过原文的直接翻译,保留原文比喻修辞格的原貌,传达文意的同时也更加的生动形象。但是在直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对英语母语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因对修辞格的错误认识造成对原文本意的曲解。

  2.意译,注重内涵表达

  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碰到无法进行直译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受民族文化差异影响,有些英文表述是很难通过汉语一一对应进行解释的,此时就需要对文章的内涵进行理解,通过改变原文形象的方式进行意译,将标题的寓意进行合理的表达。

【析文化视角下新闻英语中修辞格的翻译研究】相关文章:

1.跨文化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的论文

2.论析翻译与文化信息传播的论文

3.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论文

4.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性研究论文

5.浅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

6.电化教育视角下的口译教学研究论文

7.财务视角下的节约型高校建设研究论文

8.浅谈翻译理论视域中的文化研究论文

9.管理学中的文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