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翻译课程的改革及探析

时间:2020-08-07 11:08:09 外语 我要投稿

日语翻译课程的改革及探析

  翻译的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下文是关于日语翻译课程的改革及分析。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递速度的不断提高对我们的翻译工作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翻译教学如何培养翻译人才,决定着我们翻译工作者能否接受这一挑战,所以翻译教学要不断地深入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日语教育在经历了将近十年的发展热潮后,进入了稳定期,人才培养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一直作为日语专业重要就业方向课程而存在的日语翻译课程,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进行课程的改革已成必然。

  一、日语翻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翻译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翻译工作是以少数翻译工作者为中心,采取独译或合译的方式,而在高度信息化的现在,这显然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翻译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必须高效快捷,只有如此信息才能快速传播,并保证时效性。而显然,相比独译或合译,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则更符合市场的快捷高效的需求,在一个翻译项目团队中,翻译工作者根据个人的能力与特长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个人的最高水平,并最终完成翻译的目标。

  我们的翻译教学是否能培养具备翻译、团队(项目)管理、审校、协调、总结等能力于一体的,有一定语料储备的翻译人才,是检验我们翻译教学的重要标准。在没有条件接触实际翻译项目或任务的校园环境中,翻译课的考试则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标准。众所周知,考试是教学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检测教学效果与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有段而存在的,有助于教师分析课堂教学调整教学计划,有助于学生自查并整理学习的重难点,考试内容、形式可以改变,但是效果必须保证。

  在本年度的翻译课前,笔者就教材、课堂教学、考试几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中,教材方面,学生认为课程使用的教材涵盖了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分量厚重,但是翻译实践或示例中,选自文学作品的示例、基于翻译技巧应用的示例比重较大,讲解性强,但翻译素材、课后练习的实践性不强,与学生的翻译体验、与日常所需相隔甚远。课堂教学方面,学生普遍认为翻译课因讲授技巧而充实,因教师补充示例的语境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且通过翻译了解到了很多中日表达、用词等的差异,对语言的表达严密、谨慎等有了深入感受,但是在实际翻译实践时却发现似乎翻译课并没有如同想像中那样具备强大的、实时有效的指导性。考试方面,学生认为翻译的课程考试除开翻译理论外,几乎可以以综合日语水平为准绳,综合日语能力高的学生,翻译课考试成绩必定优秀。即学生认为翻译课程的教学未能够有效指导翻译实践,而考试并没有达到检测学生翻译能力,指导翻译学习的目的。一言蔽之,在学生眼中,翻译课变成了词汇、语法、写作、文学示例的背景分析的综合课,翻译的考试则成为了囊括对词汇、语法等的读解、写作测试。

  可见,无论是从市场的翻译人才需求,还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日语翻译课程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翻译课程改革的内容及具体实施

  在本次翻译课程中,为使学生能逐步适应改革,无抵触情绪,笔者尝试从翻译课程设置的第一学期教学开始改革其课堂教学和考试。

  1.翻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具体实施

  翻译的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我们在翻译教学中,通常只能给学生订购一本或两本翻译教材,翻译理论讲解的部分在各版本教材上主要涵盖翻译史、翻译的标准和原则等各种理论内容,为增加理论部分的吸引力,将对学生有所了解的翻译大家进行补充讲解,例如研究和翻译大量村上春树作品的林少华先生、翻译大量推理小说的叶荣鼎先生、翻译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多部日本作家作品的叶渭渠先生及其夫人唐月梅,以及获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的翻译家文洁若等。学生以教师为媒介,将会走进一个翻译的世界,从今天往后不仅仅作为读者,更作为翻译学习者、翻译工作者的角度来阅读日本的各类作品,从而深入理解到翻译课并不只是词句、表达的问题,而是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是一个建立在语言基础上,基于出发语的文化理解上的,再创作的艺术过程。而要求学生站在翻译理论的立场阅读至少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能更加促进学生对翻译理论精髓的理解,同时增加对翻译实践的兴趣。

  在进行翻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课堂形式有教材示例翻译的推导、教材练习及译文的演习鉴赏、以及补充的翻译素材。教材上的示例多出自文学作品,句子经典但缺乏语境的理解,在推导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句的翻译,往往要导入介绍其出处甚至梗概,这占用了课堂的时间且对学生而言素材单一、陌生。为了贴近学生的实际接触的信息,应充分利用网络等条件,使用近几年市场需求比较大的`、热门的话题素材,包括商务、旅游、软件等翻译素材进行翻译演练,更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到翻译离生活并不遥远,可以说无处不在,小到日本制造物品的说明书,大到媒体报道的日本经济政治内容概要,翻译实践本身具有极大的实时性与实用性。

  在教材译文鉴赏或补充素材演练时,擅长单兵作战的有优秀翻译能力的学生固然好,但是能调整自己与他人合作、分享的学生更值得赞赏,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充分利用时间,互相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尤为重要。若如想进行个人的挑战也可在课后单独进行。翻译实践中,可以使用精选专题素材,指定组长后,组合成不同团队。在翻译组组长管理下,根据组员的能力将语料准备、翻译、审定、录入排版、总结等任务分配到人,以团队(项目)的形式进行翻译实践。而后的集体讨论中,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翻译见解并阐明理由,展开讨论甚至辩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突破语法基础等局限,打破思维定式。诚然在语言的基础能力上,个体存在着差异性,但翻译作为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影响翻译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出发语与接受语的语言基础、个体理解能力、语境、创造力等,或许个人在某一方面有着不足,但是通过团体的翻译活动,恰好能够弥补这个不足,在课堂上应该引发学生关于“我擅长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怎么做才能配合好大家做好这个翻译工作” 的思考,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在翻译团队中的定位,并进而通过练习提升自己在团队项目中所需的能力。

  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走进翻译世界,进而通过团队(项目)翻译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领会到现代翻译工作方式的内涵,熟悉其流程,逐步地提升现代翻译工作者所必需的素养和能力。

  2.翻译课程的考试改革的内容及具体实施

  为了测试翻译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日语翻译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翻译能力,根据《基于翻译项目管理理念下的日语翻译教学改革》这一校级课题的目标设定,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遂在翻译教学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笔者尝试进行了考试方式的改革。

  改革前的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分别考查翻译理论与基本翻译实践能力,其中基本翻译实践主要是翻译技巧的运用,涉及考查日汉词汇的差异、生活中常用词汇表达、翻译考试考级高频表达等。作为初步的改革,考虑到学生的适应性,改革后的考试方式将闭卷的内容减少到70%,同时增加30%的开卷内容(今后逐步增加开卷部分)。闭卷部分依然考查翻译理论,以及日汉语言表达的差异、翻译技巧的使用,此外增加译文的鉴赏及修订题等。开卷的部分,允许携带并使用纸质的词典,内容选取与闭卷内容部分难度相当的专题素材,设置的题型为日语词汇解释,翻译内容背景知识理解,专题新闻或其相关内容的日汉互译等。

  该改革的前提是翻译课堂教学中,进行过热点专题资料的翻译讲解、自由组队专题翻译实践活动等。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翻译理论与技巧,此外是否掌握了日汉不同语言表达的特点,是否除却一般翻译外也具备了一定的审校、修订能力,是否了解了翻译实践所需要的语料储备的必要性,是否能在课余关注专业相关素材进行语料储备等。

  三、改革的效果及出现的问题分析、应对策略

  在本次日语翻译课程的改革中,笔者发现改革后的翻译课堂,确实是成为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似乎从日汉互译中当中找到了乐趣,也初次发现原来很多表达的对译并不机械呆板,而是有据可查、有理可循的。相比听众或读者的角色,他们更乐于换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乐于分享自己的见解。在课后的翻译作品阅读中,甚至有学生能勇敢地对于译者的译法能做出自己的评价,提出一定的看法。可见在翻译课堂上,作为主体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了翻译的价值和意义,享受翻译的乐趣,并且开始可以跳出种种束缚自由地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角度宏观地把握翻译实践活动。甚至可以说,从今后以后句子是有内涵的完整句子,不仅仅是各种词汇的规律组合,段落是能营造语境的完整段落,不仅仅是不同意义句子的综合体,终于文章或作品不再被分解得支离破碎,能够作为完整的、充实的语言文字艺术被阅读、被理解了。

  但是,在本次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特别是通过期末考试,暴露了一些教学中被忽视的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解决,这引发了包括笔者所在的课题研究组成员们更多的思考。

  1.管理能力不佳

  在课堂教学的翻译实践中,鉴于学生之间更为互相了解,教师只指定组长,由组长对翻译小组进行管理,主要管理的内容是挑选组员、分配任务、监管翻译环节、上交翻译成果等,意在模拟翻译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实践发现小组之间差异较大,有的小组快捷高效,而有的拖沓无比,更有的甚至没有办法完成翻译的任务。经过询问分析,问题主要在于学生组长存在畏惧心理,没有管理的自信或经验,不能有效下达各个流程任务,监管每个环节的时间等。今后,在进行此类的团队(项目)模拟实践时,第一步教师应该做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管理一个小组,加强其自信心。

  2.语料储备不足

  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养成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因此教师们在课内课外十分强调对学生对国内外信息的了解和积累,在教学中选取实时的素材,启发学生关注这些信息,但是显然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式了解,没有深入研究信息的内涵,这造成的明显后果就是语料储备的量不足,质不高。在考试当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对于一些高频惯用表达,学生使用得是是而非;对于翻译素材的背景及走向不甚了解,译文脱离了现实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课后阅读与翻译课紧密结合,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储备语料,并以电子形式呈现,实现班级、专业的语料贮备共享。

  3.工具书使用不擅

  考试开卷部分是试行的限时翻译,部分学生由于过度的依赖于工具书,未能答完;也有学生所带的工具书不适用,未能很好答题;还有学生虽然有合适的工具书,但是却不能很好使用。在学习中使用工具书,值得推崇,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自己摸索中学会使用了工具书,加之在学习中习惯使用电子工具书,或者没能把工具书的使用与词汇构成规律等联系起来,造成工具书使用效率低。如何选取工具书,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工具书,对学生而言也是个问题,需要任课老师进行进一步指导。

  本次日语翻译课程的改革,确有收获,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学生们了解到了翻译的实用性重要性等,接触到了现代的翻译工作方式,建立了翻译团队(项目)管理的理念,懂得了语料储备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值得深思,但幸好改革并没有结束,今后,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入改革,不断提升学生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翻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