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文化主题教学法

时间:2021-03-06 18:34:23 外语 我要投稿

谈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文化主题教学法

  外语文化主题教学法,是一种面向文化的语言教学观念,那么,如何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文化主题教学法?

谈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文化主题教学法

  前言

  为适应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新要求,教育部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简称《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主张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帮助者、合作者和监督者,突出学习者的自主性和教学主体地位,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大学英语教学应朝着“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的方向发展(胡壮麟2004);外语学习任务和要求也应逐渐由原先的纯外语学习向与语言习得和文化习得并重过渡。文化学习尤其应受到重视。在实践中,全国已有180所试点院校根据新的《教学要求》率先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网络辅导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在新的外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网络环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主题文化的划分

  根据著名学者Chastain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可划分为大写C和小写C文化。大写C文化是狭义文化,即文学艺术以及学术方向的文化。小写C文化是广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包括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传统等。Chastian认为这一从人们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界定的广义文化被视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选择文化教学内容最惯常和最值得推荐的基本内容。这类文化内容涵盖了第二语言学习者最感兴趣和最重要的信息(Chastain1976),这种文化内容对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yram1997;Kramsch1993;Chastain1976)。根据Chastain对文化的界定,广义内容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饮食文化、大众体育、流行音乐、习语、幽默、笑话、教育、电影、体态语、信仰等社会文化或语言现象;狭义内容包括文学、历史、政治、地理、经济、建筑、艺术、科技、宗教、哲学等文化现象。英语教师在此对文化定义的指导下进行文化选题,采用主题式教学(thematic teaching),培养学生学习、探索和分析总结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这是文化主题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意义。它是语言习得的文化观和培养综合学习能力为教育目的素质观的综合。目前已有一些中学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尝试外语教学文化观指导下的开放式文化主题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选用适合实施开放式文化主题教学法的教材,采取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协助的教学理念,运用基于新认知主义的主题式教学法:围绕主题,教师创建一系列情景,通过学生的实践,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讨论和协作学习的氛围。那么在学生的大学教育阶段,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实施文化主题教学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呢?

  (一)做好文化主题的预设

  外语文化主题教学法,是一种面向文化的语言教学观念,文化主题的预设是主题教学法的关键。而目前被教育部大多数大学英语改革的试点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如《新视野大学英语》、《体验英语》等,都涉及一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信息,但在编排上并未采用文化主题系统。教师在教学中若要真正实施好文化主题教学法,必须在课前自己做好相关文化主题的预设。文化主题可以是文本本来确定的,也可以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读出来的,还可以是与文本有关联,教师和学生感兴趣的文化主题。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册中的第一单元,“With AlzhEimer’s, you meet a lot of new people”,这一单元的话题是老年痴呆症现象,但如果紧紧停留在这一文本话题的表面,学生只能了解一些简单的老年痴呆症现象及相关的语言表达,并且很难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语言活动,以他们的年龄和阅历,往往认为这只是少数老年人的疾病现象而很难产生兴趣。但如果教师能在课前认真做好文化主题的预设,会发现整个社会对老年痴呆症这一现象的关注所反映的正是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和热爱这一人道主义精神,以此作为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构建主题情景,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又可以将教材中看似散乱的部分,比如如何描述记忆力,如何表达同情,如何延续被打断的话题等等串联起来,成为一个 “集成块”,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利用网络资源,整合合理的文化信息

  网络媒体在今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好这个资源,关系学生是否可以在主题教学中起到真正的主体作用。利用网快速收集全方位的、必要的主题信息,才能得到相关文化主题的较为完整的内容,通过主题信息的多层面比较,才能让学生形成探索和研究的个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创造的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的'文化信息。在主题单元学习的最开始,教师要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通盘考虑,全面规划,并告知学生他们需要利用网络了解和准备的相关文化信息,使学生能真正利用好网络资源,在教学中起到主体作用。

  (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文化主题,培养文化意识。在词汇和短语教学中,不仅应讲授其概念意义,同时,还应传授其文化内涵如peasant一词含有教养不好,粗鲁的意思,有贬义,所以指农民时,多用farmer, 而英语中许多与dog相关的习语,如“love me,love my dog”等,显示出英美人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将课文所涉及的目的语文化和本国文化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寻找两种价值观的文化和历史解释。如新视野视听说教程第四册中的一课,“Beauty can be bought”,可引导学生讨论中、西方文化中对美的认识的共同和不同之处。课后,让学生调查 “整容”流行的原因,“整容”失败的案例,不同的人群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并写成调查报告。对美的更深层次的认识,还可推荐学生看一些相关电影或小说,写出读后感。总之,文化意识渗透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并尽量使一个文化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重现,使新语言和文化知识在头脑里形成网状记忆,网状联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主题教学法的作用

  外语文化主题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无疑是不可低估的。但现阶段的外语文化主题教学法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是教师自身水平和素养的提高。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目的语文化和本国文化的熟悉才能驾驭课堂。而且,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使用文化主题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材,教师需要自己根据教材内容,提炼和挖掘文化主题,将文化主题教学法贯穿始终。教师需要既当设计师,又当建筑师,充当课程资源的实施者和开发者的双重角色,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具备这种能力。其次,测试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对学习效果的有效测试,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动力的必要手段和前提。目前的大学英语测试难以体现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我校的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主要是让学生抽取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对话或陈述的题目,这些话题较少涉及文化背景和文化主题情景,学生在测试的时候也难以体现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测试时对这一能力的忽略,只有少数学生能在平时学习时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学习。

  外语文化主题教学法是一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注重文化习得的教学方法。外语教师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在对文化的定义下进行合理的文化选题,采用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的方式,利用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探索、研究文化现象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的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谈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文化主题教学法】相关文章:

谈网络环境下的财务工作论文08-14

浅议网络环境下的市场营销决策08-11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自考英语教学论文10-02

网络环境下的过程写作法教学探究论文12-09

网络环境下对教育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10-24

谈刑法国际化环境下的我国刑法发展08-13

网络社区环境下的企业营销管理论文08-20

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探索论文08-04

谈网络教育的建设论文10-07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研究论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