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传统音乐与大众文化传播论文

时间:2022-04-29 11:46:51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浅议中国传统音乐与大众文化传播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议中国传统音乐与大众文化传播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浅议中国传统音乐与大众文化传播论文

  浅议中国传统音乐与大众文化传播论文 篇1

  当下大众文化传媒高速发展,充分借助大众传播的力量发扬传统音乐,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而言,无异于搭上了高速列车,其能够在短时间、大范围内,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摘要】作为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在如今的大众文化传播中仍然具有特殊价值,需要当代人去继承和发扬。学习传统音乐不仅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更可以使现代人感受传统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各种美好的精神品质,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有裨益。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大众文化传播;美学思想;传播价值

  广义上的中国传统音乐除了人们所认可的由古代产生并延传下来的音乐作品,还包括当代中国人利用本民族特有的唱腔、技法、题材所创作的带有典型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因此也可以认为,一切经过历史考验、最终流传下来的中国音乐曲目,都是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其具有明显的中华民族固有特征。

  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使中国传统音乐成为当代取之不尽的珍贵财富,除了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艺术享受外,其价值还体现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精神引导。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意识到音乐具有特殊的教化功用,众多学者对音乐与政治、情感、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最终得出音乐当以净化人的心灵、塑造理想人格为价值取向。

  由此,具有美育、德育功能成为音乐的创作动机之一,即音乐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活动,这就使中国传统音乐具有了超越音乐本身的含义。为此,必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思想,及其在大众传播中的价值和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国绚烂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思想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所著的《乐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音乐典籍。书中写道:“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即音乐是源于人的内心,被认为是社会教化的工具,能够抒发大众的情感,并带给社会各个层次的人不同的情感体验,具有普适性,这一观点对于后世的《乐记》产生了深远影响。《乐记》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音乐艺术,既包括各种音乐的起源,也谈及音乐的教化功能。书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说明音乐是源于人内心的活动,虽然外物给予人启发,但是最终得到美妙音乐的源头终究是人。与此同时,《乐记》认为天、地、人和音乐是可以达到和谐统一的,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除了上述两部典籍外,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孔子也对传统音乐思想做了解释,他对音乐的重视从《论语》中就可以窥得一二。与前人略有不同的是,孔子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音乐艺术精神的发掘,“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为通过广泛地学习音乐、整理音乐,并掌握一般规律,最终实现诗与乐的相辅相成。孔子认为,音乐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即音乐并非是为了听觉上的享受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只有把音乐视为陶冶性情的方法,人才会在音乐的氛围里逐渐成为有德之人。音乐是道德和艺术的结晶,集美与善、乐与仁的统一,造就了中国传统音乐修身养性、教化人心的强大社会价值。

  二、新时期传播传统音乐的意义

  现如今科技高度发达,经济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势头愈演愈烈,中国传统音乐面临着国内外各种音乐形式的冲击。此外,年轻人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受众,大多缺乏投身传统音乐传承事业的兴趣和决心。这不是年轻人单方面的原因,而是长期以来社会的一些功利心理以及浮躁的精神使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年轻人大多没有时间和愿望来研究传统音乐文化、接受古典音乐文化的洗礼,从而导致大众对于传统音乐的忽视,甚至于漠视。

  文化交流的便捷并不意味着要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事实上,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深度的体现。经过世代的传承,沉淀下来的必然是精华,其将对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旦失去传统,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是后人对历史的认可和借鉴。传统音乐实质上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缩影,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辉煌的音乐历史和文化,以及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中华儿女应该对此产生深刻的认同感,使中华民族在和谐富强的道路上发展得愈加稳健。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价值

  (一)人文价值

  “以和为美”是中国传统音乐最突出的人文特征之一,中国人对于“和”有着太多的期盼和解释,在不同的时代,“和”作为哲学范畴的重要概念,其意义有所差别。古人认为万物的发展,必须要在不同事物的共同配合下进行。对于传统音乐而言,音乐的美应当是源于不同声音的组合,所谓“和六律以聪耳”,相同的音乐元素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感,声音之间“以他平他”方能形成天籁之音。传统音乐“以和为美”的审美准则在春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之所以是人们向往的结果,各因素间的相辅相成是本质原因。

  后人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对“和”进行了补充,认为音乐的本质是体现天地万物的精神,一旦符合天地的精神,存有万物的本性,人耳中的音乐就会显得和谐;反之,音乐就会变得不和顺。“平和自若”才是音乐发展的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的整体发展验证了这一说法。自古以来,修身养性、心性自然,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艺术与哲学相通,中国传统音乐在修养心性方面也有艺术的体现。道家强调,“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意思是音乐应当超越听觉上的感知,听者需努力感受歌词和韵律中隐含的艺术形象,借助传统音乐“平和”“淡和”“中和”的审美观念,达到个人修养心性的目的。《乐记》言及:“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说明音乐本就是人内心的映射,音乐的节奏韵律变化实质上就是创作者内心的波动,或喜或忧,以及对天地万物的独特感受。

  因而,现代人多接触传统音乐,会缩小与创作者心灵上的距离,进而更加容易理解人生的道理,实现修身养性的目的。我国古人很早就在音乐中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其中以儒家和道家最为权威。在儒家思想中,“天”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人与义理之天的结合,具有主观道德性;而道家的“天”则是单纯的代指自然,传统音乐表达了天人合一的主张,即音乐源于自然,理应如同自然一般平和、朴实,音乐、人与自然三者是和谐统一的'。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在当下略显浮躁的社会中,其意义更为珍贵。如今的大众文化充斥着各种元素,品质不一,可能会使大众,尤其是年轻人误入歧途。所以,让传统音乐更多地进入大众文化中,既是回味往昔,也是对社会不良之风的一种更正。现代人需要“以和为美”,修身养性,避免因追求财富而迷失本心;更需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保护好大自然。

  (二)历史价值

  传统音乐是古人留下的一笔珍贵财富,其价值难以估计,不仅艺术地再现了历史上的民俗民风,重点表现本民族的特色文化,还是历史环境、自然社会的集中艺术反映,包含了音乐、历史、美术、文学等多学科,充分反映了中国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传统音乐形成于夏商周时期,完成了从原始乐舞到宫廷舞的转变,钟鼓乐队是那个时期最典型的音乐形式。而后传统音乐在隋唐时期经历了一次大融汇,少数民族音乐冲击着中原音乐,最终走向统一。

  通过学习传统音乐,大众可以对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种类繁多的民族文化有直观的认识,从而达到其他文化教育形式难以实现的效果。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世界领先,即便是在当下,其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现代人应该主动接纳传统音乐文化,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传统音乐才能在大众传播中迎来新的春天。

  (三)社会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是古人思想意识和社会形态的结晶,具有多样的审美品格,彰显了音乐艺术的特殊本质。学习传统音乐,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接纳,但遗憾的是,当前在流行文化的冲击下,有人对以民族音乐为代表的传统音乐嗤之以鼻,这是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匮乏的集中体现。以美国为例,作为一个仅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美国音乐文化融合了印第安人的音乐、黑人音乐和欧洲古典音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也应该广泛传播传统音乐,发挥其丰富的社会价值。当代人学习传统音乐,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传统音乐包含很多优良的品质,如勤奋、善良、互助、团结、热情,这些精神都是现代人应努力秉持的。借助传统音乐的力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将会更加完善。

  结语

  时代在变化,在有些方面,传统音乐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现代人不能因此抛弃这一古人留下来的珍贵财富。大众文化传播需要传统音乐,而传统音乐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思想,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的丰富内涵,通过借鉴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优势,开拓出一条适合传统音乐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世界音乐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朱冉.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3(9):16-17.

  [2]袁媛.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人文价值[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5(4):48-53.

  [3]何晓兵.谁是前提: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与传承之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73-75.

  [4]杨双艳.谈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歌海,2014(1):64-65.

  浅议中国传统音乐与大众文化传播论文 篇2

  【摘要】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年,当代人民仍能一饱中国古代十大名曲的耳福,是因为传统音乐文化在不断传承;传承侧重时间的延续。而要做到有力传承,去粗取精才是王道。社会是一个整体,传统音乐置身于社会之中,跨越了地域和阶级的限制,实现横向、纵向传播,无形中扩大了其辐射范围;传播侧重空间的扩展。

  【关键词】衰落;发展;去粗取精;地域传播

  前言

  中国的传统音乐得力于中国古代文化滋养不断发展,有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民间舞蹈音乐5大类。至今,我们仍能受到这些音乐的熏陶,正是因为传统音乐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跨越了时间界限被传承,突破空间限制得到传播。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1、发展

  1)形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百姓刚开始用筷子敲击水杯来享受乐音,后来出现专业化的音乐创造与表演,战国时期还诞生了令中国至今仍引以为豪民族瑰宝――编钟。以前的音乐大多是词曲和乐器分离,如楚辞,汉乐府诗,并无乐器伴奏;嵇康的《广陵散》无歌相合,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也无词相伴。如今,两者的搭配形成潮流。

  2)逐步机构化、专业化

  传统音乐最初并没有系统性的机构或组织来进行音乐创作和研究,仅仅是出于大众自发的创作和娱乐,当然水平可能也并不是很高。后来,音乐得到一些官方管理,宫廷乐师成为专门的职业,“滥竽充数”就是讲乐师的故事。到现在,音乐文化成为热门,许多歌手、音乐公司应运而生,并如火如荼地发展。

  3)音乐种类的完善

  在辉煌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各种类音乐不断得到完善,独门别类,各有千秋。如今的说唱音乐已是一个独特的音乐种类,受到许多歌迷热捧,催生了许多音乐人才。有中国饶舌2PAC姚中仁,中国饶舌教主王波,中国饶舌第一人梁栋等等。扭秧歌这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也被赋予了新鲜的表演性。

  2、衰落

  人是好奇心强的动物,新鲜的东西总是更容易受欢迎。所以,传统音乐文化很容易在流行音乐盛行、外来音乐充斥的环境中丧失竞争力,逐渐走向衰落。中国传统乐器二胡曾演奏出《二泉映月》这样的名作,但现在学二胡的人并不多,而来自西方的钢琴,登上时尚与流行的舞台,被许多人选择。这种传统乐器的小众化,是不是敲响了传统音乐文化面临衰落趋势的警钟呢?

  此外,许多传统音乐品种有消亡的风险。少数民族在汉族化,农村在城市化,许多原生态的传统音乐元素在时代的浪潮中迷失。还有几个人会川江号子?还有几个云南姑娘会唱山歌?

  3、去粗取精,加以创新

  事物的发展就是不断的“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存传统音乐文化的原始基础,不全盘否定,最大可能地给予尊重;同时不能全部照搬,其中的不合理的、有缺陷的、落后于时代甚至是与时代潮流相逆的东西必须舍弃;根据时代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加以补充完善。如此,传统音乐文化才能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不被抛弃、得到传承并日臻完善。

  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

  1、地域传播

  1)国内传播

  中国地域辽阔,传统音乐文化多样,加之民族和地区间的交流,促进了音乐文化的融合,使之繁盛。早在封建王朝时期,胡汉融合,塞外歌舞进入中原后,便以其豪放优美赢得青睐。而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有三百多种,剧种有联系和差异,国粹京剧就是融合了徽剧和汉剧,吸收了秦腔、昆曲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

  2)国际传播:

  中国古代王朝盛极一时,影响力辐射周边许多国家,传统音乐文化的交流自是不可少。至今,全球联系加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借此机会走出国门,闪亮了一把。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凭借其历史价值、音乐价值、文化内涵,享誉全球。中国广场舞这一极具中国传统音乐色彩的民间舞蹈,亲民、简单、自由、轻松娱乐、健身,因为受中国大妈欢迎而在中国诸多广场随处可见。不仅如此,前段时间,惊现“卢浮宫广场被中国大妈‘占领’”的新闻,中国传统特色的广场舞有望刮起国际风呢。

  2、阶层传播

  中国传统音乐一度是富人的专利。虽说它平凡地诞生于“平民妈妈”,但很快被王公贵族“领养”,音乐也有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差异。不过这一现象并不长久,百姓的享受与审美意识是无法被压制的,音乐坊和宋词就是很好的例子。音乐坊是民间的盈利机构,但同时是比较专业性的音乐机构,这里有比较高水平的歌手、舞者、乐师。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这里诞生,优秀人才在这里停驻。宋朝的中国相当发达,商业打破“市”“坊”界限,突破时间限制,自由化程度提高,优秀音乐也在民间盛行。宋词是文化代表符号,被大众争相传诵,柳永可以说是当时的“优秀民间音乐作词人”。

  3、传播手段

  传播可以说是一个体系,有传播源,接受者,还有传播手段――如文字、纸。以前,传统音乐可以口口相传。在街头巷尾传唱,如果音乐实在太美,往往能家喻户晓、经久不衰,但这很难经受空间和时间的考验。传统音乐也有文字记载,汉乐府诗集、曲谱等等。

  进入21世纪,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催生了新名词“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传输着各种信息,新闻、故事、经济政治指令等等,包括音乐。流行歌手通过网络、电视、专辑来传播音乐,民歌歌手同样如此。民歌歌手会录制音乐,登上娱乐新闻,在网上被大家看到、听到。东北二人转也会登上才艺表演的综艺舞台。

  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传播手段同样功不可没。不可否认,现在的音乐培训机构拥有专业的教室队伍、教学资源、训练设备,让传统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聚在一起接受教育,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用自己的力量诠释传统音乐的魅力,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壮大作贡献。

  结语

  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国的文化元素,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于历史的星空,它的传承与传播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传统音乐发展至今,灿烂的光芒中暗藏衰落的隐忧,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它经久不衰。同时,可利用大众传播的优势,让传统音乐文化在21世纪插上轻捷的翅膀,突破地域和阶层的限制,飞出一片传统音乐文化的满堂彩。

  参考文献

  [1] 何晓兵.谁是前提: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与传承之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73-75.

  [2] 杨双艳.谈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歌海》.2014:64-65.

【浅议中国传统音乐与大众文化传播论文】相关文章:

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关系探究论文09-05

古琴音乐传播困境及创新研究论文11-12

浅析翻译与文化信息传播的论文10-22

浅谈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回顾与思考论文08-06

论析翻译与文化信息传播的论文10-22

消费文化传播与新媒体责任探析论文08-14

文化传播的论文09-27

试论广告传播与意识形态毕业论文10-21

浅议企业营销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论文12-11

浅议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