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

时间:2022-04-13 10:09:04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

  饮食是一个广泛的称呼与概念,包含吃、喝相关的文化及做为。饮食是现代的一种文化,而中华美食则誉满天下。中国饭好吃,外国人爱吃也是不争的事实。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

  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 篇1

  摘要: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周边世界乃至全世界,都有着特殊的影响。众所周知,中日文化有着很深厚的渊源,但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宗教思想的不同,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区别。本文对中日两国烹饪时选用的食材、方法、用餐工具和饮食礼仪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除了基本的物质上的满足,我们对于基本的饮食更追求精益求精。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即便日本早期的饮食习惯来自于中国,但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一、食材选择的差异

  中国以陆地居多,而日本是一个典型围海而生的国家,中国的海岸线虽然很长,在近海地区也会有大量的海洋类菜式,但烹调上也与日本有着根本的差异。处于亚洲的人们,基本上都能很轻易的分清何种食物属于中方、何种属于日方,而且能随口就说出日本的一些传统食物,如寿司、拉面等。

  中国的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都是以谷物,不像西方国家那样依靠肉类和乳制食品。中国人的菜肴原材料多为陆生的动植物,也有江海湖泊的鱼类,在吃鱼这一方面中日还是存在差异。在日本,由于围海而生的地理特征,菜肴的原材料多为大米、鱼介、海藻类,日本每人每年平均可以吃掉70公斤左右的鱼类;中国每人每年平均食用鱼类约十几公斤,这个数字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差异很大。

  1.烹调的方法有讲究

  (1)烹调观念:烹饪中国菜时,烹调食物尤其讲究火候,他们认为食物经过烹煮才能消灭细菌和微生物,加以佐料带出食物原本的营养物质,也能对身体进行温补,使之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其做工精细,在食物上雕琢的样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种类繁多。而日本,除了注重食物的样貌还注重健康性,按照他们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价值最高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即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

  (2)烹调过程:在对食物进行烹调的过程中,中日两国也存在着差异。日本料理注重“新、奇、鲜”的统一,为营养型菜肴,日本人对食材的处理方法十分简单,就鱼类而言,他们在获得新鲜的鱼介之后尽量不加工,仅仅蘸佐料直接食用,像拉面、寿司等必须用火烹煮的食物才以热食方式加工,日常烹煮方法只有煮、烧、烤、炸等有限的几种;中国菜注重“色、香、味”的结合,属美味型菜肴,中国人对于食材的烹制方法有“烧、炒、爆、煮、炸、蒸、煎”等二十多种,喜欢对食材进行腌制、风干、火烤等处理之后加上各种香料佐菜烹煮,力求做到色香味俱全。

  2.餐具的使用

  在中日的饮食文化中,饮食工具起着重要作用,而传统用餐工具是筷子、碗、盘,在用餐前必须把餐具摆好才能就餐,我们中国人还习惯用汤匙舀汤或者流食,但日本人除了吃西餐喝汤时用汤匙之外,其他场合只用筷子。对比中日两国的筷子,有以下的差异:

  (1)日本的筷子较短,筷子尖较锋利,多是木制品,这是因为他们经常吃鱼,用筷子的时候没必要用很大力气,为了防止食物滑落,所以筷子尖锋利些可用于穿刺食物;中国的筷子长而厚重,多是木制品或竹制品,因为我国的食物都是油料理,用木筷子夹住食物的时候,可以防止打滑。

  (2)同是“用筷大国”,日本人换筷子的频率远比中国的高,他们平均两三个月换一次,而中国的却是两三年才换一次,不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对筷子的卫生问题日益关注,现在缩短为一年左右换一次。

  (3)在中国,用餐完毕后,筷子应整齐地搁在靠碗右边的桌子上,并等众人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离席时方可离座,不可自己用餐完毕,就扔下筷子离席;日本的筷子礼仪也相差无几,用餐既毕,筷子不可随意摆放,要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碗的旁侧,并要再次向桌面鞠躬道“谢谢招待”,不仅在家是这样,公众场合更是如此。

  二、中日酒水文化差异

  自古以来,酒就成为了用于交朋结友等多种用途的神奇工具。且不说古人写的那些“借酒浇愁愁更愁”等华丽诗词,也不说国人对饭局中“无酒不成欢”的传统观念,其实酒还另有妙用,适量饮酒,可以缓解疲劳,疏通筋脉。

  关于酒文化,多见于社交场所。中国人不仅喜欢在宴席上满布菜肴,还喜欢配上陈年佳酿与亲朋好友佳宾分享,很多人还会在下班后或者在家时来一杯酒做自我休憩,他们认为边吃边喝才能畅所欲言,使吃饭时的氛围变得轻松欢快起来,因而很多生意人在与客户应酬时都是边喝酒边谈生意,促成生意的成功率超乎你想象,这也造就了中国人喝酒也是工作的思想。日本人也爱喝酒,却绝对不允许在工作时喝酒,他们认为喝酒是放松娱乐的时候,不可以谈正经事,尤其是工作上的事,这样会显得很不严谨,即便是出于公司应酬,也只是谨慎的表面形式与人喝酒。

  三、历史角度看中日饮食习惯

  日本的饮食习惯往往都带着“清淡、量少、精细”等的评价,从总体上看,其饮食属于植物型饮食。中国的料理会大量使用油,亦称为“油料理”,做法也是纷繁复杂,几乎每样食材烹煮的时候都离不开油;而日本的料理几乎不怎么用油,精进料理用的均是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等,使得其料理具有少油、清淡的特点。

  在古代,中日两国的饮食观念大有出入。中国的饮食观念是“民以食为天”,对饮食非常重视,而日本的饮食观念与中国的截然不同。以前,日本人是通过一个人的穿着、交通工具和住宅等来判断一个人的地位和教养,对饮食也就不关心。在发展的历程中,日本人不断受到我国及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影响,逐渐重视起饮食的营养健康,饮食的地位逐步提高。由于这些饮食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现今的中日两国人民?食水平和健康水平也产生了差异。日本是世界上有名的长寿国家,人均寿命高于中国人。中国的人均寿命值快速增长,但仍然没能达到日本的寿命值水平,这就要从经济水平与饮食习惯进行分析。我国当今社会许多中老年人所患的心脑血管病与摄入的脂肪和胆固醇过高有关是不争的事实。有专家认为,日本人之所以长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讲究营养清淡,不暴饮暴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吃的观念在逐步改变,国人喜欢宴请聚餐大吃大喝、不讲营养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结论

  通过本文对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的剖析,我们发现其中既存在着差异又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之处,这样才更能体现中日两国自身的特色。

  参考文献:

  [1]贾蕙萱.《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大学出版社,2008

  [3]徐静波.《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4]蔡澜.《蔡澜谈日本:日本料理》.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 篇2

  摘要:中国、日本两个国家同属于亚洲大陆,两个国家在很多东西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我们所知,从隋唐时期两国就开始进行大量的文化交流活动,所以两国的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在饮食方面也表现的尤为明显。两国的饮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因为两国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宗教文化的不同,两国的饮食和饮食文化也各有其特点。本文首先阐述中日两国各自在饮食方面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并将其进行对比。其次举出具体例子表现两国饮食文化的不同。最后总结这些不同对两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两国交流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日本;饮食文化;对比

  引言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文化类型多种多样的国家,所以饮食文化也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博大精深的悠久区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时,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实践和积累中,对饮食材料、饮食器皿、饮食的均衡营养也有很深的研究。而这些方面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饮食文化对于日本的饮食文化虽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可以认为两者是同类的关系。两国在文化上的联系虽然反映在饮食上,但日本的饮食也有很强的自身特点。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域较小,饮食上也主要是关东和关西的差别。关东料理以东京料理为主,口味偏于浓重,关西料理则较清淡,鲜味十足。日本的寿司、居酒屋等都是日本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日本的饮食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缩影。代表着日本典型的和文化。在世界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在文化方面有着必然的联系。从古到今,饮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影响也不可或缺。

  一、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

  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饮食文化,以下是中国和日本饮食文化上各自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一)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古长城仅仅是他悠久历史的一部分,他还有浑厚的饮食文明。从古至今,中国人民都以食为天。这足以证明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中国饮食在独特的历史文明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1、风味多样

  由于中国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风味。其中,尤以中国的八大菜系为代表。他们代表着中国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也体现了不同地方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川菜以辣为主,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是川人的代表。川菜表现出了川人的豪爽,八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湘菜、闽菜、浙菜、苏菜、徽菜。

  直率和包容。其次,中国典型的气候也影响着中国的饮食。中国一年四季,自古以来中国人按季节而食。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夏天中国儿女多爱吃凉食,冬天则爱吃火锅等热得食物。

  2、讲究美感

  中国饮食讲究美感。中国的饮食不仅讲究佳肴的味道,而且注重色香味俱全,后来又讲究菜肴与器皿的一致等。这种考究的中国饮食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细与中国人对于生活的享受。而且中国的饮食注重情趣。我国的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他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的菜名可以说是出神入化、雅俗共赏。比如“全家福”“龙凤呈祥”“鸿门宴”等都是其典型的代表。

  3、医食结合

  最后中国的饮食讲究医食结合。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有医食同源的说法。药膳就是中国人讲医与食结合的体现形式之一。

  中国饮食文化传承着中国的历史,历来讲究中和之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万物只有在中和的状态下才能繁衍生息。这种中和之美是在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影响和启发下才产生出来的。反过来这种中和之美又在影响着人们的饮食文化。而现在中国的饮食也在朝着和谐的理念发展。这种观念也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文化。近年来,中国的饮食也在迈向国际化。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肯德基和德克士等快餐的极速发展表现出中国人饮食结构的变化。这种饮食结构的变化受国际化的影响,而国际化同时也把中国的饮食推向世界。中餐也在慢慢地走向世界,也在和国际接轨。

  (二)日本的饮食文化

  日本是一个擅长吸取他国之所长的国家。在饮食方面,日本在吸取其他国家长处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国家饮食方面的特色。

  1、日本饮食文化的特色

  (1)日本人的杂食观

  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讲究的。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架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包括日本的文化特征和特色都能从日本的饮食看出来。在很早以前日本就有了明确的男女分工。正如中国的男耕女织。随着水稻的传入,日本的饮食结构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日本人的杂食习惯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二战后,日本人的食材更加的丰富,使得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杂食国家,就算是现在一般的日本家庭,他们在饮食上也很注重食物的种类,反而在食物的量上没有特别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日本食物的量都比较小。他们这种饮食习惯也是受日本杂食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始终贯穿着杂食的观念,以保证身体营养的均衡。这种杂食的文化,也是日本追求阴阳平衡的表现。

  (2)日本食材的生与鲜

  日本饮食文化的另一特色是生和鲜。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体内所蕴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日本人喜欢将食物生吃,尤其以生鱼片为代表。日本人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食新鲜的东西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日本人喜食生与鲜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3)日本饮食的造型美

  日本饮食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追求造型美。日本饮食讲究造型美和优雅感。在日本实引自于《礼记·中庸》,大致意思是: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物的名称中,大部分的食物名称都与自然有关系。如牡丹饼等。日本的料理不仅让人饱口福,更能让人赏心悦目。在整个饮食环境里,处处洋溢着含蓄内敛却依然让人不可忽视的美。而重视日本历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饮食习惯一丝不苟地继承了下来。为此,把烹饪出来的佳肴也作为自然风物中地一束花朵,用以点缀人们的生活。

  2、日本独特饮食文化形成的原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是岛国,又没有与其他的国家接壤,这样的自然环境,导致了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很强。这种危机意识,也影响了日本人事事谨慎小心的性格特点。

  (2)日本的宗教日本的宗教也是影响日本饮食的主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日本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尤其是和为贵的思想在日本人脑海中已经是根深蒂固。再加上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不利于发展畜牧业,所以这才导致了日本人菜肴少加工而吃生鲜的习惯。

  (三)中日饮食文化的对比

  1、相同之处

  (1)两国的主食

  对于大米和面食,两国的人都情有独钟。大米在两个国家的饮食生活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南方由于气候和水资源得天独厚的条件,以种植大米为主,南方人也喜食大米。而日本岛国的独特条件,农作物也以大米为主。日本的大米种植在世界上非常有名。对于面食,小麦从中国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对面食也是由衷的热爱。由于日本独特的海产资源,也使得面食有了独特的日本风味。本人更是发明了速食方便面。

  (2)菜肴的色、香、味、形、器和餐桌礼仪

  除此之外,两国在饮食上都很注菜肴的色、香、味、形、器。把吃饭变成一种享受。而且两国都很注重餐桌上的礼仪。认为这也是能表现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场合。

  2、各自的特色

  (1)食材的烹饪方法

  在食材的烹饪方法上,中国的烹饪方法多,但都重视火候,善用油脂。这是各大菜系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就味道而言,五味调和的调味理论是是中国饮食的重要特征。五味指咸、苦、酸、辛、甘。但是这五味的调和根据季节的不同而不同。五味也会使食物产生新的味道。同时中国讲究食物必须煮熟,基本不吃生的食物。而日本的烹饪则讲究原汁原味,少用油盐。多讲究食物的原生态。日本以生、冷、清淡的饮食品味为主。

  (2)饮食观念中国和日本饮食观念上也有不同,中国古老的阴阳学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饮食观念。中国人的饮食观念是“美食享受,饮食养生”。把饮食的味觉享受放到首要位置,也注重饮食审美的艺术享受。中国人把饮食作为一种艺术,注重浪漫的同时,追求食物的精神享受。中国注重食物的本身,日本重视盛放食物的餐具,对味觉和视觉的不同追求,也使得两国的饮食文化不同。朴素自然的味道与洗炼的文化的结合是日本料理的真髓。而中国菜讲究的调和鼎盛,讲究的是分寸,是整体的结合,这其中也包含的是哲学。

  (3)中日两国的待客之道

  两个国家的待客之道也不相同中国人待客喜欢宁剩勿少,饭桌上剩的越多,越能体现出主人的热情,主人还会说客气的话。比如“没什么好吃的,不成敬意”之类的。到最后,可能会剩下很多。而日本人待客,菜肴会恰到好处,既会让客人吃饱,又不剩菜剩饭。否则客人会认为是过度的浪费。在待客之时,食材也讲究新、奇、鲜,并且荤素搭配。在餐具上也会下很大的功夫。会根据菜肴的种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器皿。也很注意料理的装③③日本料理之一。牡丹饼因为其形状像春天里的牡丹花而得名。

  饰。中国人好客,往往是谁请吃饭谁做东,并且吃饭时间长。但是在日本,就算吃饭时有人邀请,往往也是各自掏自己的那一份钱,而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大家都会去遵守。同时日本人吃饭也讲究速度,这也是为了节省时间。不影响别人的工作。

  (4)餐桌礼仪

  两国在餐桌礼仪上差异也不小。中国和日本人吃饭时用筷子的方式不一样,因为中国人用餐时要用筷子夹菜,所有筷子大多是竖着放置的,筷子竖向使用的也比较多。而日本人而日本人讲究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之前,筷子一定要整齐横向码放在饭碗的前方。中国人一家混用筷子,并且互相夹菜都用自己的筷子,而日本人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筷子,不会混用。中国人待客时菜肴的总数都是偶数,而日本人则为奇数。这也是一点很大的不同。中国和日本在饮食上的异同,表现出的是两个国家的文化上的相同和不同。每一个国家的文化多少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因为自身历史和环境的影响,又都有自己独有的内涵,对于文化而言,我们在国际化迅速发展的当代,吸取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要传承好自己本国的文化。这对于国民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二、酒文化和茶文化

  (一)酒

  中国和日本的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饮酒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两国的酒文化呈现的文化却是不同的。

  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以酒作诗,以酒会友等。酒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与政治经济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通过饮酒能反映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贵贱、尊卑、长幼等伦理道德礼仪。在中国,饮酒的位置、次序不同,主人和客人都有固定的位置。由于受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直到现在,人们还会不自觉的遵守这样的秩序。而日本与中国的饮酒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都很注重德。也会以酒来修身养性,培养人们风流儒雅的性格。酒的礼仪也一直传流至今。

  但是两国在酒文化上还是有不小的区别。中国人在敬酒时喜欢劝酒,而日本人敬酒时不劝酒。中国人喝酒时喜欢干杯,讲究先干为敬,若不以同样的方式回礼,就是对对方的不尊敬。而且要把一杯酒喝干净,以表示诚意。日本人饮酒较为随意,不会强迫对方喝酒。而且日本人喝酒一般不会一口喝完,比较随意。这也体现了日本人随和的性格。中国人在饮酒时讲究大家庭式的氛围,为了达到热闹的氛围,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比如:游戏,酒令④等。而酒令的内容多种多样,这也是表现我国特有的民族特色的一种方式。而日本经常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助酒。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人喝酒喜欢换地方,他们可能一晚上要换两三次地方。这在中国是很少见的。日本人在喝酒时注重交流,不会喝的酩酊大醉。[5]

  不同的酒文化反映出的是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中国的酒文化体现的是中国人的热情和大方,而日本的酒文化体现的则是日本人的包容。

  (二)茶

  1、中日茶文化的相同点

  中国是茶之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到现在茶在中国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日本的茶道最先源于中国,所以,两国的茶都受佛教的影响较大,佛教推崇饮茶,他们认为,茶可以净化思想。所以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都可以在佛教的教义中找到根源。再有,两国的茶文化都很注重审美意趣的营造。品茶人都会选择清幽、安静的环境去品茶。中国古人或选择山涧清泉,或是独对青山苍峦,目送江水滔滔,来抒发自己内心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有行酒令之说的感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而日本人则会选择宁静清幽的环境,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古朴静寂之美。最重要的是两个国家都很注重饮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饮茶人都希望通过饮茶来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饮茶不仅注重的是饮茶的本身,更要注重人内心的沟通和交流。中国的茶道将中国的古代儒家思想融入其中,体现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合一,和谐统一的特点。而日本茶道严谨的仪式以及与建筑、工艺的完美融合更体现的是茶道之道在于道,在于文化。

  2、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1)茶文化的形式

  在中国,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茶馆,带有平民性、开放性、随意性的特征。而日本茶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茶室。其形式严禁繁琐。中国人一碗茶,一盘点心,听着说书,就是饮茶。而与之有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茶室。相对严谨。日本会有专门的茶室,茶室的设计也有严格的要求一般都分为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两个部分。茶室的布置即合理实用,又具有不同的审美情趣。每一个部分都体现茶室主人的`匠心独运。

  (2)茶文化的思想

  虽然日本的茶道受中国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也有不同。中国的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但融儒、道、佛为一体,同时透漏着礼、仪、仁、德以及中庸和谐的思想。日本的茶道更多的融入的是日本的国民精神和思想意识,是和、静、清、寂以及茶禅一体。

  (3)茶文化的地位

  中日茶文化在两国主流文化思想中地位不同。唐朝是中国茶文化的盛行时期,那时候,适合中国地域和社会特点的思想已经定型。儒家思想提出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规范。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茶文化。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的茶文化变成了体现中国主流思想的一种手段,只能处于辅助性的支流地位。但是日本的茶道的形成与主流思想形成的过程是一致的。在他们改造中国思想文化进而创立日本主流思想的过程中,茶文化也是他们改造的主流文化之一,因此,茶文化在日本必然成为改造和规范日本国民的主流文化之一。日本茶文化是日本修炼国民性质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中国的茶文化则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娱乐的主要手段之一。

  结语

  当我们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为主体考察文化时,饮食文化显示出的共同性或差异性也是主要的参考部分。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饮食文化处处反映着文化的不同。我们作为人类,不管生活在哪一个地理空间内,人类之间总会有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从细枝末节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民族所拥有的文化,同时,从文化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民族所特有的物质上的东西。任何民族都要生产,人类都要生活。这是所有民族的共同之处。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中国和日本两个民族中。但是因为历史、地域等条件的不同,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也有不同之处。同时从饮食文化的不同中,我们也一样可以感触到两个民族文化的不同,所以饮食也是两国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两者是相互呼应的。不同的文化都在展示着他们所特有的魅力。而这些文化的魅力正作为文化传播的最好的老师,向世界展示着他们的风采。在对比不同国家文化的时候,应当把饮食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参考。

  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 篇3

  摘要:饮食文化是一代代人在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不平凡的平易近人的文化现象。饮食文化受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本文从三个方面:两国食物选择的不同、食物的处理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差异来对比中日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处,并从不同的饮食现象中来分析中日两国饮食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饮食文化;生食;自然;社会

  一、中日饮食文化的形成

  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这一差异从两国开始交往之初就存在伴随着两国发展一直走到了今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中国文化发展了多少年,中国人就在追求美食这条路上走了多久。我国饮食文化在原始社会时期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基本的烹饪理论;周秦时期便已有了我国饮食文化的雏形,周代已有负责饮食的官员,文献中还能看到“周礼,天官冢宰”这般的食疗方法;发展至唐,我国的饮食文化到达高峰,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的饮食就开始向“精”发展。《论语?乡党》中有这样一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对我国饮食文化的高度总结。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诗经》,这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就已经有了大量有关饮食的描写,《王风·黍离》中“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说明了食物的来源;我国酒文化的萌芽也能在《小雅·鹿鸣》中“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中窥见一二;我国共食制也在这一时期决定下来有《小雅·楚茨》中“诸父兄弟,备言燕私”这篇为证。《诗经》也成为研究我国饮食文化的有力证明。我国的饮食文化是在继承中发展的。

  日本虽然受我国文化影响很大,但在饮食方面两国却有着本质的差别,相对而言日本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比较晚的。在奈良时代之前日本也有自己的饮食方式,但是要论饮食文化的萌芽还要从这一时期算起;平安时代料理技法增加、食物定式出现成为了日本饮食的基础;而在镰仓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由公家变为武家,饮食习惯告别了平安时期的繁琐,形成了一种质朴的风格;室町时代融合了公家和武家的饮食习惯,成为日本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随即发展至江户时代,这一时期饮食受到前代饮食和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发展出庶民料理,实现了日本饮食文化的成熟。从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饮食文化是在融合的过程中发展的。

  二、中日饮食的对比

  1.两国食物选择的不同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国家,早在商周时期我国人民就已经在种植五谷了,五谷的种植在养育了人民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受气候、地形地势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就形成了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的饮食习惯;地形变化较大,山川河流遍布,这就为古人提供了捕猎的场所,也给家畜的驯化和饲养提供了条件。肉类食物多以猪、牛等家畜,鸡、鸭等家禽还有鱼类为主。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食物的选择范围广、获取食物的方式多。

  日本是面积狭小的海岛国家,陆地以山川为主,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资源稀缺,这就直接导致了日本农耕技术的落后。受地形条件限制,日本主食以水稻为主。日本四面环海渔业资源丰富,其肉类获取的主要来源便是各类海产品,所以日本学者总结日本的食物结构是“稻米加鱼类”。跟我国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食物来源较为单一。

  2.食物处理方式的差异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使得饮食具有地区性。各地区人民面对着不同的环境发展出了适宜本区人民的饮食方式,这就是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原因。这八个代表菜系口味大相径庭,川菜麻辣,苏菜、粤菜清淡,鲁菜咸,湘菜辣,但其烹饪方式却有相通之处。烹饪就是将食物由生变熟的过程,我国烹饪常用技法就有24种之多。“炒”是其中使用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技法,这一方法重点在于对油的使用而这也正是中国饮食一大特色。中国菜注重改变食物原本的味道,这点突出表现为对调味近乎登峰造极的运用。《红楼梦》中有一道菜名为茄鲞,这道以茄子为主料的菜的具体做法为“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1]这段详细的描写也说明了我国饮食中对味道的要求之高。且我国肉食来源多为牲畜,为了掩盖肉原本的味道只能大量地使用调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中国菜味重的特点。日本料理方式有“五法”,分别是生、煮、烤、炸、蒸。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饮食中并不是很突出对于油的使用,其中运用最广的是“煮”这种方法,这也成为了日本饮食的一大特色:清淡。日本对肉的摄入量不大,肉的摄入又主要从鱼类获得。他们追求要享受食物最原始的味道所以对调味料的使用也很有限,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酱油。日本人认为美味既是大自然的味道,一年四季都在追随自然的脚步,进而形成了对新鲜度的追求。有一字为“旬”,日本对其的解释为应季,旺季,最佳时机,这也成为了日本饮食的又一大特点。

  3.饮食习惯的差异

  中国人长久以来受到阴阳五行和中医养生之说的影响认为五脏六腑相通,需以温热之物来进补,因此中国人忌生冷之物。《红楼梦》中宝玉要喝冷酒宝钗劝说“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2]中国饮食以熟食、热菜为主,当然中国也有各式凉菜,但这大部分都是作为前菜出现,并不作为全餐的重点。

  我国沿海地区饮食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出现生鱼配合调味的饮食现象,这种吃法在唐朝时随着中日交往的频繁而传入日本。唐风生鱼片更能突显鱼肉的鲜美,这种吃法在唐朝时传入日本并迅速与当地的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今日日本饮食中的一大特色。日本生食历史久远,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饮食现象。日本料理五法中专门将“生”作为一种料理方法与其他烹饪方法并列。如今生鱼片与米饭搭配作为一道日本名菜而闻名于世界。

  4.造型摆放的差异

  中国菜的味道是用舌头尝出来的。为了配合味觉的美感,中国饮食界的能工巧匠往往借助摆盘或者雕刻原材料来完成造型,使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堪比艺术作品。中国食物的造型起装饰作用为美味服务。中国饮食是共食制的,为了保证全部家庭成员都能满足,菜品一般都用大盘盛装。用餐者用筷子夹取食物,有时还有长辈给晚辈夹菜以示关爱。

  人们常说日本的菜是给眼睛吃的,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日本料理对于形的追求,除了精美的摆放之外更突出的是对餐具的使用。“美食不如美器”[3],精美的容器在日本料理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日本餐具的材质很多,瓷器、漆器、木器大量运用于日本的饮食。日本饮食为定食制,食物被分为一人份摆放在用餐者面前,细致的摆放加上讲究的餐具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

  1.经济原因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文化的创造者,也就是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分不来的,平民的生活水平高低左右了饮食文化发展的速度以及饮食文化的风格。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我国先人以饮食为基石推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历史上我国曾积极对外交往,文化碰撞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饮食文化迅速成长,在融合了本国和外国饮食习惯的基础上于更与各地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大到王公贵族小到平头百姓,中国人的饭桌总是想尽办法热闹起来,可以不夸张的说,我国的饮食文化是“吃”的极致表现。相比之下,日本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人民难以满足最基本的温饱更别提追求美味了,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饮食文化也很难扎根发展。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是两国饮食文化差异巨大的重要原因。

  2.自然环境原因

  自然环境对饮食文化有着绝对性的影响,甚至可以左右饮食习惯的形成,以我国为例,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人民的饮食习惯几乎完全不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气候多样,这些自然条件给了我们各种丰富的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国人充分利用着上天的馈赠发展出了具有地区性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先天的优良条件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日本的自然条件就残酷许多。日本是一个周围没有接壤邻国的海岛国家,陆地地貌多为山谷丘壑。这就直接导致了日本食物获取的来源十分有限,只能依靠环绕四周的海洋。好在日本领海水质良好,丰富的渔业资源给了日本人捕捞的良好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中日两国独特的饮食文化。

  3.社会环境原因

  社会环境是文化发展的摇篮,而饮食文化正是文化构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饮食文化之所以辉煌就是因为其没有停在“吃”这一层面而是继续向深处发展。饮食活动被赋予了“人”的意识,它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紧紧连接,饮食的作用并不仅是充饥果腹这么浅显。皇上借饮食制式来区别身份的高贵,圣人借饮食来阐明世间的道理。饮食走到民间,老百姓说吃惊、吃亏、吃官司等来说明现状。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并不像中国一般重视饮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反他们认为饮食是难于启齿的行为。这种社会环境严重阻碍了饮食文化的发展,相反也为今日日本东西结合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四、总结

  历史上中日两国有着十分深刻的文化交流,古代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近代中国从明治政府吸取了不少先进观点。在日本饮食文化中可以看到中国饮食文化的缩影。在当今社会只有两国继续良好交往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我认为饮食可以作为两国友好的桥梁架起和谐相处的明天。

【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中英日常对话的文化差异论文09-28

浅谈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论文07-08

英国饮食文化论文07-24

浅谈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论文12-12

中国饮食文化的论文(通用6篇)11-27

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论文09-18

浅谈数据挖掘技术助推保险业务发展及差异化营销论文08-03

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文化论文09-18

关于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07-30

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的论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