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美文化与心理科学交融的创意论文

时间:2022-04-08 18:23:18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审美文化与心理科学交融的创意论文

  一、心理情景剧的概念内涵和实践模式

浅谈审美文化与心理科学交融的创意论文

  伴随着生活方式渐趋多元、时代变革节奏加快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心理问题在当代社会日益凸显。心理健康,成为当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目标诉求和内在环节。进入 21 世纪后,国家大力加强对大、中、小学生各个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课程的开设、心理咨询的开展、心理中心的设立、心理团训的实施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普遍常规形式。除此之外,利用艺术的审美之维,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更生动、活泼的开放结构和创意形式,也是一道令人瞩目的靓丽风景。在此背景中,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出现与发展,值得高度关注。邓旭阳、桑志芹等在《心理剧与情景剧: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心理情景剧是立足于本土文化和当代国情的“行动表达”,是戏剧演出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情景剧中,通过团体成员的参与,针对一个生活或工作中的某一问题,编排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然后由学员进行现场角色扮演,周围的观众可以随时对某一角色的行为和语言进行调整和指导,目的是为了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不同方案。也可以自己去替换这个角色而把自己认为这个角色应该表现的表演出来,最后形成很多解决方案。

  情景剧主要以舞台演出的形式,避免了枯燥的灌输式教育,增强观赏性和互动性。它激发了人们对身边生活的体验,使大家更加了解心理学,在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同时,从多个角度对参加者进行一次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1. 作为心理剧延伸和中国化发展的“呈现诊疗型”心理情景剧

  心理情景剧是对专业性过强的心理剧的有益补充。心理剧最早由奥地利裔美国心理学家哲卡·莫雷诺创立,他把心理学中的团体心理治疗和即兴戏剧相糅合,运用角色扮演、身份替换、镜照、即兴、回音、夸大等技术和空间、行动、想象等元素,通过参与者的分享、支持、接纳创造一个可控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创造潜能,发挥心灵的自然疗愈力量和情绪的自我继续运作功能,修复旧有创伤、增强心理机能,让参与者有效面对生活的挑战与机遇。

  心理剧“利用与生活相似的情景,通过行动表达的方法和技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灵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和参与者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当事人之间或在参与者的协助下解决,促进当事人、参与者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其构成元素有五:导演(director)、主角(protagonist)、辅角(auxiliary)、观众(audience)、舞台(stage);其实施过程,包括暖身、演出、分享三个相互接续的环节。在实践方法上,心理情景剧依然遵循传统心理剧的模式,但构成元素比心理剧多出一个“事件(affairs)”—— —即从现实生活提炼的包含心理冲突的典型故事;在实施过程上,则在原来的三环节外添加了“前期准备“和“随后讨论”两个新项。相比而言,情景剧比心理剧更戏剧化(强调事件、故事、行动)、更艺术化(有的添加了音乐、舞蹈、诗歌等元素)、更灵活化(想象、演绎和讨论的结合)。这一模式,可称作“呈现诊疗型”心理情景剧。

  2.作为情景再现和案例分析的“展示解析型”心理情景剧

  作为尚在探索中的新型戏剧,心理情景剧的发展充满了多重可能性。此次西北大学编创的心理情景剧《心有千千结》,采用了有别于“呈现诊疗”型的“展示解析型”新思路,编创的切入点更偏重戏剧层面。相对而言, “呈现诊疗”型是借用戏剧的结构和形式元素来完成团体心理教育的诊疗过程—— — 即当事人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生活事件中的心理冲突,探究解决之道,故而整个过程有很强的即兴特点和互动色彩。而“展示解析型”心理情景剧则不同。它并非随机撷取一般的包孕心理问题的生活事件,而是从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中挑选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通过戏剧的元素和手段,将包含典型心理问题和事件戏剧化情景再现—— —在舞台故事的叙述中揭示矛盾,抛出问题,最后由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上台,现场点评分析本剧中蕴含的心理问题的实质,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开放性的意见和科学化的建议。

  除却结尾专业咨询师的点评分析, “展示解析型”心理情景剧的表演和专业戏剧表演几无差别。细小的差别仅在于心理情景剧缺乏完整的情节归宿—— — 戏剧性结尾。但正是留白式的开放结构,为咨询师的针对性点评和理性建议提供了可能。在“展示解析型”心理情景剧中,演员情景再现表演的“动之以情”和咨询师专业点评的“晓之以理”被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二、 西北大学心理情景剧《心有千千结》的编创经验

  西北大学拥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学科综合、素质教育和审美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戏剧,一直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早在 20世纪 30 年代,学校就有学生演剧活动。1987 年,由师生自发创立的“黑美人戏剧节”,20 多年从无间断,极大地活跃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多维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养。以“黑美人”艺术节为主体的校园戏剧实践活动曾荣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而新近心理情景剧的实践探索,可以说是“黑美人”文化沃土绽放的又一朵绚丽小花。

  1.编创、汇演前的实践准备与理论思考

  利用戏剧直观生动、形式活泼的艺术特点和富有教益的审美文化品质,富有创意、多元综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西北大学校园戏剧的鲜明特色。心理情景剧《心有千千结》的编创汇演,是这一特色的生动证明。活动由文学院和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同策划和主办,文学院高字民、王理鹏和校心理中心郑安云三位老师共同指导,高字民任总导演,西北大学2013 级广播电视艺术硕士(M FA)班全体同学参与了该剧的编创、汇演工作。

  作为“黑美人”艺术节的特别企划活动,《心有千千结》既是西北大学校园戏剧品牌的创新提升,同时也是校园文化深度功能的探索、挖掘。活动依托在研的《公共艺术教育视域中艺术“第二课堂”实践创新研究》《校园文化活动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中校园戏剧与创意产业发展关系研究》《依托审美文化实践教学,提升“黑美人”文化品牌建设研究》等教改和科研项目,将研究生专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机结合,是校园戏剧功能拓展和艺术审美第二课堂实践的有益探索。

  为了探索研究校园戏剧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2014 年 3 月,高字民和王理鹏曾赴北京参加了第九届泛太平洋团体心理治疗国际会议,交流研讨并观摩了心理剧工作坊。回来后,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讨论,于 2014 年 9 月确立了本校“展示解析型”心理情景剧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

  “展示解析型”编创思路的确立,包含了我们创意革新、大胆探索的追求,但也是扬长避短依据现实校情的客观选择。若按照西方“标准”的心理剧或“呈现诊疗”型心理情景剧来实施,西北大学的现实困难在于,缺乏合格的心理剧导演。目前,专业心理剧导演—— — 需经过上千小时的业务培训和工作坊实践,经美国、英国等权威机构考试、认证后方具备上岗开展资格。如果不经培训,随便上岗, “依葫芦画瓢”地开展实践,搞不好会适得其反出事故,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不少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校园心理剧和心理情景剧的创作汇演。但坦白地说,大部分还都非常业余,缺乏真正心理科学内涵与功能,只能算“心理故事剧”,即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编创一个包含心理冲突故事的常规校园戏剧。即便演剧结束后辅之以心理方面的讨论,但由于问题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缺失,仅仅能起到一个呼吁心理健康、关注相关教育的作用。

  2.编剧、排演、汇演的具体经验和心得体会

  选择“展示解析型”思路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想跳出一般心理剧和“呈现诊疗”型心理情景剧戏剧化团体治疗的传统思路,突破剧组成员 /当事人互动体验的即兴戏剧模式。 “展示解析型”心理情景剧的基本模式是:包含心理冲突的成型剧本 + 舞台表演的情景再现 + 专业心理咨询老师有针对性的科学评析。这样做的现实优势在于:其一,前期编剧阶段可以做深、做精,强化研究性和探索性;其二,由于表演为非即兴创作,因而舞台呈现的可控性提高,审美品质与艺术水准能大幅提升;其三,专业咨询老师现场有针对性的、心理科学的点评、剖析,比团体成员一般的即兴讨论更透彻、更权威、更深入。

  心理情景剧《心有千千结》的创作,是西北大学2013 级广播电视艺术硕士(M FA)班《舞台剧创作》课程的一次实践教学实习。经过此前学期《戏剧概论》《剧本创作》《戏剧影视表演》等课程“铺垫”,《舞台剧创作》课伊始,主讲教师高字民就向学生提出创作任务。前半学期先理论讲述,学期中,全班被分为四组。然后,依据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编著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书,各组选择案例,编写剧本。初稿完成后,邀请心理中心郑安云老师来课堂共同研讨剧本。郑老师的加盟,首先弥补了戏剧影视专业师生心理学知识的“先天不足”;其次,由于所选题材恰好郑老师亲自做过的真实案例,所以她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的讲述、分析,深深触动了参加编创的同学们。在戏剧影视和心理中心老师的双重指导下,M FA 的研究生同学,带着艺术的激情和研究的冲动,数易其稿,不断打磨,终于在第 17 周完成了的《徘徊》《心门》《坠爱》《沉迷》四个 20 分钟的短剧。这四个短剧,分别针对了抑郁、狂躁、强迫、社交障碍等四个典型的心理问题,情境式地再现了大学生在宿舍矛盾、沉迷网络、情感困惑、人际冲突等鲜活场景。最终,每个短剧的舞台表演再添加上一段心理咨询老师的专业心理学点评,以《心有千千结》为题,统合为一个约 2 小时的心理情景大剧。2014 年 12 月31 日,全体 M FA 研究生同学和郑安云老师,粉墨登场。心理情景剧《心有千千结》在西北大学审美文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小报告厅成功汇演,博得了与会专家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诗学》中谈及了悲剧的“卡塔西斯” (涤罪、净化、宣泄)功能,深刻揭示了戏剧与心理学的密切关联。时至今日,戏剧艺术和心理科学的交融日益深刻,当代教育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也成为历史必然。在此大背景中,心理情景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恰逢其时,任重道远。在《心有千千结》汇演出之后,西北大学计划将此教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提升,在心理情境舞台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拍摄心理情景电视或网络栏目剧以及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微电影、纪录片等,让戏剧影视专业教学在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继续发挥更大、更富艺术美感和灵性的现实作用。

【浅谈审美文化与心理科学交融的创意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审美品格与当代人的生存智慧论文04-08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论文04-26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通用8篇)03-29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1-15

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04-13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论文(精选8篇)01-10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03-25

学前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03-26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04-13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10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