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文化论文

时间:2020-07-19 15:32:11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大学生体育文化论文

  一、体育文化素养的内涵

大学生体育文化论文

  通常认为,体育素养依赖于个体的先天遗传素质,能够以个体体育学习和环境适应而产生的囊括体质层次划分、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多要素在内的复合型外在表现和能力体现;而文化素养是指个体的言行表现、为人处世等行为所表现出的能够呈现其所在环境适应能力的文化涵养或者修养,其主要特征通常表现为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此可以将体育文化素养概括为个体依赖先天生理条件,在长期的环境适应过程中结合体育学习和锻炼,而产生出的个体外在精神表现,以及体育道德、体育能力等内在品质的综合表现。

  二、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现状

  体育文化素养的培育离不开体育教育,体育文化素养是一种基本的体育素质,而如何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既是现代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必须。由于大学教育所处于特殊时期,在校大学生的思维、认识和判断能力在此期间已经达到空前高度,这也是大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完成其人格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但时下守旧的某些观念、过时的授课方式及非理性课程体系结构设置,让应该极具现代特点的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直面了不少困惑。

  1.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意识空泛体育意识

  某些守旧的人才培养观念认为,学校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是建立在减少部分智育教育的代价基础上,由此表现在学校组织体育活动缺乏广泛的参与意识,导致体育活动普遍缺乏整体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但忽视了体育运动对于运动个体的综合锻炼促进知之甚少,这从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以及其他体育比赛的举办就可以看出,参与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协作意识和荣誉感略显不足。

  2.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有待加强体育能力培养

  要大力推行全面的大学素质教育,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侧重点要关注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以及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和生活习惯。而体育能力培养涵盖自身的体育锻炼能力和协同他人的体育锻炼教授能力,在满足运动个体自身投身健康的体育运动的同时,还要具有适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教授他人完成科学、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一改传统的重视应试教育而轻视体育的短视教育的教育行为指导思想,要将体育活动置于积极主动地位,要采用科学有效适合个体运动特点的体育锻炼载体,完成具有个体特色的体育实践活动,能够积极准确地评估己有实际锻炼效果并持之以恒。

  3.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有待加强体育品德培养

  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传统的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侧重于竞技体育技能的培养,也侧重于传授某专用体育知识,或许授课教师在传授体育技能的时候轻于学生运动品德教育,也或许教授的对象即学生疏于简单的置身感知而未能仿其神而仿其形,这些现象都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道德教育,要有强烈的行为和言谈举止限制及适度教育影响。

  4.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有待加强体育行为的休闲化教育

  现代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引导大学生进行适度的运动休闲也应成为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一个方面,而不应将体育运动局限于传统的老几样。由于运动休闲所处的人文环境是运动者心怀释然以愉悦之态自主投身于多种体育锻炼或参与体育锻炼娱乐性活动,将体育运动和娱乐的交融促成享受生活的快乐支点,由此获取身心的愉悦和放松,而将原本严格的运动规程、运动成绩等进行弱化处理,使运动休闲充斥个性化、随意化、娱乐化,但又不失运动的基本要素。因此,休闲运动应该成为大学校园的时尚。  第五,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有待修正参与体育行为的优良动机教育。人类对于体育需求是终生的。要强调参与体育行为的优良动机是通过运动锻炼获取快乐,在强健体魄、实现娱乐的同时,要强化大学生体育动机是锻炼永恒,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方案的完成不仅使大学生获得了部分竞技体育的技能,同时也获得了永久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而不是体育测验的结束就是运动的终结,要通过体育行为的优良动机教育终生参与体育活动。

  三、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方法

  通过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现状分析,建议针对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采用以下方法。

  1.要教授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原理

  强化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要通过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的实现,提高大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提高大学生对于体育意义、体育规律的认知水平,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通过大学体育学习,感知参与运动的心理体验,增强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通过运动获取稳定、持久的终生参与运动的动力,学会终生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并将这份享受内化为永恒的精神需求,促使大学生接受这个理性的选择,将体育的.随性喜好转变为个性标志。不仅如此,还应该教授学生终生获取更多的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促使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在增强大学生的体质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健身习惯,使体育教育事业体现为大学生未来的终身服务意识。

  2.要培育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要通过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的实现,通过加强大学生对于多种竞技体育运动规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强烈兴趣。通过举办多种形式、多范围比赛,如院系或社团运动会,单项比赛、师生对抗赛等,形成规模、汇聚成传统。做好院系体育活动的宣传活动,形成较好的体育运动舆论导向,可以通过报刊、专题宣传广告栏目,或者提供专业体育杂志、期刊等,或组织校园文化阵地,要为大学生深度理解体育运动提供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俱佳的媒体支持,以体育运动冲击大学生的视野,吸引大学生,丰富其校园生活。也使大学生在娱乐中锻炼体魄和意志,在参与中养成健身习惯,提高其活动能力。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既能够促进体育健康功能发挥,又能够准确定位体育的内涵和外延。

  3.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塑造其良好的人格品德。面对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喜爱个性化、自由度范围丰富,大学生的在思考和选择,促使其能够正确地、恰当地评估其体育态度,展现其运动天赋,获得并持久拥有对于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同时,体育运动的协同性训练,也能够促进师生、同学关系的融洽,以及和谐学习气氛,有利于运动积极性的大范围传播,形成良好的正向能量。而这种正向能量,能够默化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加师生亲切感、可信度,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大学生在愉悦气氛中生活、学习的习惯。严格艰苦的体育锻炼磨练,将形成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严谨、规范、务实的作风,在持久的体育锻炼中内化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这就是体育文化素养教育最为成功的关键所在。  此外,要通过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加强健身理论教育力度,以及开辟适度数量的高校健身娱乐场所,以满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要。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关系到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的实现,因此,要以培养大学生体育健身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为终旨,使其拥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体育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1.班级体育文化的研究论文

2.体育文化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定位论文

3.大学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论文

4.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探讨论文

5.生态体育与高校体育文化的关联性研究论文

6.高校体育文化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7.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8.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9.篮球文化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