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化如何引领文化发展论文

时间:2020-10-01 14:21:24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女性文化如何引领文化发展论文

  【摘要】壮族民间信仰和西方宗教信仰不仅起源不同,影响或教化作用也有很大差异。本文将从壮族姆六甲和圣经中夏娃的起源开头,着重分析两位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社会影响和文化象征,以期寻求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如何运用信仰中的女性人物这一发动机引领壮族地区精神文化的发展。

女性文化如何引领文化发展论文

  【关键词】姆六甲;夏娃;女性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神话故事和宗教文化,还形成了运用这些神话和宗教的不同方式,长久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甚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氛围,塑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品格。壮族,据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有约1692万人口,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在不断开创生活中也创造了自己的神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女性占有不可缺少的位置,如创世女神姆六甲。遥望西方,旧约圣经中也有一位不可缺少的宗教女性人物夏娃。虽然都被称为“生命之母”,却被以截然相反的方式塑造和解读,给女性的精神带来或积极推动或消极压制。

  一、两位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社会影响和文化象征对比

  1、起源差异——男神之母和男人之骨《姆六甲》神话说:天、地、海洋形成之初,大地一片沉寂,后来经过长久的雨露滋润,大地上长出了草,草上长出一朵花,花里长出一个披头散发的妇女,她就是宇宙间笫一个女始祖神姆六甲,由她造成了山川,创造了万物。她平整了天地山川,后来河水冲击山石形成一个大岩洞,布洛陀才从岩洞里走出来。后来,姆六甲又演变成布洛陀的妻子,和他一起创造、规范世界。由此可见,姆六甲不仅创造了万物,也是后来父系氏族男祖神布洛陀之母。夏娃在基督教的《圣经》中被称为人类第一个女性。上帝看到亚当是孤独的,决心为他造一个配偶,便在他沉睡之际取下他一根肋骨,上帝用这根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取名叫夏娃。亚当意识到这个女人与自己生命的联系,脱口便说:“这是我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啊!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他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姆六甲从花中走来,充满了美丽的色彩,还拥有至高无上的神力和地位,不受制于天地,更不受制于男人。而夏娃则不同了,她出现的最初意义仅仅是为了解决亚当的孤独,她的骨肉不过是男人有之更好、缺之无防的一根肋骨,她存在与否,并不影响亚当的生命。而且,在亚当之上,还有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两位女性人物的社会影响和文化象征,也由此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2、女性意识的差异——自信自觉和无意识被动母系氏族时期的姆六甲独自创造世界,不需要去考虑自身与男性的对立或合作,因为她是唯一的神或主人,她的女性意识处在一个自在的阶段。后来布洛陀成为主神,《布洛陀经诗》中关于男女祖神并尊的唱颂“去问布洛陀,去问姆六甲”,虽然男女祖神出场顺序不一样,显得壮族传统的宗教神灵观带有性别意识,男女不是完全平等,但也表现出对两者并尊并重,缺一不可。两人在神力的使用上是互助合作的,并没有出现争权抢位的情况。这个阶段姆六甲的女性意识可以说是自知和自觉的,即自知自觉地以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与男祖神合作,所以,“长期以来,壮族社会是一个女性文化比较突出的社会,在壮族传统文化中,深深地打上了女性的烙印。”再看夏娃的历程:最初以“天真纯洁善良顺从为特点,对自己的主体意识还没有明确的认识,还不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或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受蛇的引诱首先违背上帝诫命偷食禁果,夏娃由此成为父权制思想中所谓的“堕落的肇始者”。可也因为这一无意识地“偷食”,才让她的生命开始了新的意义----为人之母。禁果是智慧果,“偷食”体现的是人性里对智慧的渴望和追求,这些原本都是积极向上的选择和进步,但是男性意识的父权制宗教对此的解读是“原罪”,并以此来教化和统治世俗女性。在上帝的圣手之下,夏娃只能接受。用壮族信仰中女性文化引领壮族文化发展——壮英信仰中女性人物对比分析广西体育运动学校 黄秀红可见,女性意识里的主动、积极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成长。

  3、社会影响差异——崇拜与激励和负面的教化姆六甲传说的大体结构是:天地馄饨——姆六甲开天辟地——姆六甲造人——姆六甲坐镇花山繁衍人类。很多学者认为,目前盛行于壮族民间的花婆,前身就是姆六甲,是姆六甲从祖神走向了人间。从时间维度来看,她拥有从天地馄饨到现世众生芸芸的'支配权和影响力:与大自然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其生态平等思想教会人们如何与自然相处;创造万物并进行规范,不断涌现出无穷的创造力,让壮族人民世代崇拜和传颂;不与男性争功,但有自己的能力范围,形成美美与共的和谐发展格局,是壮乡男女学习的楷模等等。由此可见,姆六甲实现了创世——生殖——发展的完美生命历程。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人类因为发挥智慧而创造了文明,却因此而受到诅咒。基督教父们认为,人类的最初犯罪是因为夏娃不能经受诱惑,视女人为罪恶之源,所以,“女人是祸水”,甚至是人类救赎道路上的障碍。这种负面的宗教教义,成了欧洲的道德观的主流。莱基在其《欧洲道德史》中将教父们对女性的指责作了很好的概述:“女人被视为地狱之门和人类罪恶之本。她只要想到她是一个女人,她就应当感到有愧。她应当在不断的忏悔中生活,因为她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灾祸。”女人生活的主要活动不是为了创造,而是为了忏悔,这无形中抑制了充满灵性的女人的创造力。而且,在婚姻关系中,女人必须受丈夫的管辖。耶稣的门徒圣保罗在《以弗所书》中说道:“你们做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女性的生命,无论在社会大环境,还是婚姻的小环境中,除了生养小孩子、侍候丈夫,其他方面都毫无色彩,没有社会张力。

  4、文化象征差异——多维内涵和单一教化经读众多关于壮族信仰的人物研究,发现绝大部分仅仅把姆六甲归为壮族祖神,实际上2013年《中华布洛陀神史》的正式出版,真正揭开了“姆六甲”、“布洛陀”是中华民族起源的文化精髓7,且其文化象征,具有丰富的,多维度的内涵。一是女性的生命象征:女性是民族的创造者、孕育者和繁衍者。如《缠石》传说中布洛陀和姆六甲这对情深意切的夫妻,在同年同月同日去世,而他们平时相拥而坐得那块大石头上同时长出两棵榕树,被人们称为布洛陀和姆六甲的转世神树。两棵神树枝干相绕,根须相缠,紧紧抱着树根下的石头,形成缠石,缠石和石上的寄情树给后人留下千古佳话,这是壮族人民爱情忠贞和两性和美的象征。四是是美的象征:姆六甲从创世女神擅变为生育女神花婆,神话中对姆六甲外貌的描写不多,更没有惊艳的笔墨,而且现存在壮族地区各地不同的花婆像各异,也没有像观音一样慈美的形象。但是,人们喜欢她仅是出于对神的敬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而是因为带有极为浓郁的神话甚至宗教色彩的花婆虽然本身外形并不美,却是美的化身与文化概念表征。

  二、用壮族信仰中女性文化引领壮族文化发展

  即使是在整个中华大地,像姆六甲这样贯穿创世到现今的女祖神数目寥寥,她们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欧洲长期以夏娃的裸像压制着女性的光辉,使女性沦为只能依附男性生存的第二性,我们该倍加珍惜姆六甲这样炫烂完美的女性人物。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用姆六甲女性文化引领壮族文化发展。

  三、结语

  不同于西方的抑制性宗教教条,壮族女性文化总体来说是扬善文化多于消极文化,我们应该有效利用这一积极特质,创新来激发文化活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给旧文化穿上新衣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力量,积极动员群众中的文化骨干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让女性文化建设更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增加吸引力、提升参与度、增加满意度,让壮族文化向更高层次、更广层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彩銮.布洛陀神话的历史文化内涵[J].广西民族研究,2004

  [2][美]阿瑟马克斯威尔.圣经故事[M〕.杨佑方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5)

  [3]邵志忠.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女性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2(4)

  [4]韩霞.从夏娃到安娜—西方文学叛逆女性形象主体意识透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

  [5]伯特兰罗素.婚姻的革命[M〕.靳建国译.东方出版社.1998,(42-43)

  [6]以弗所书.新约[M〕.中国基督教协会.南京.1998,(218)

  [7]黄懿陆.“狴犴”钮玉玺揭示古老图腾文字[N].云南经济日报.2014年8月22日第C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