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料艺术创作论文

时间:2020-10-08 16:29:19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图片资料艺术创作论文

  一、照相机的诞生与图片资料收集方式的改变

图片资料艺术创作论文

  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会给予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推动力,照片在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银版摄影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照相机。真实地再现自然,记录客观事物的真相是照片的首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新的记录方式是对绘画的一种解放。它无疑是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开启了人类认识自己、观察世界的新窗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拓宽了艺术家收集素材的方式,同时也标志着绘画艺术迎来了一个来自最不可思议的竞争对手的挑战。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光学理论在色彩实践中的运用,传统的写生方式已逐渐不能满足艺术家对日益变革的社会节奏的捕捉与进步生活的记录,从而使艺术家们开始了寻求与探索新的素材收集方式和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摄影术与照片的介入使画家开始意识到表达主观情绪才是绘画的根本,开始放弃对唯美图式的追求,进而关注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种认识上的变化与社会文化思潮相结合便使得20世纪初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尽管当时印象派颠覆性地改变了西方有史以来的绘画方式,素材的收集速度有所提高,但摄影术与照片的出现还是以其更高的素材收集效率及完整的现场还原感形成对画家们巨大的吸引力,以至于一些人开始使用照片进行创作。德加、劳特累克、塞尚、高更还有凡高都曾以照片为参考进行过艺术创作。由于现代社会节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加快,图像化充斥着各个角落,更多的艺术家们开始接受这样的现实,采风写生的方式受到不断的冲击。

  二、图片资料与绘画的差别

  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文化的进步使得以照片为主要图片资料形式的视觉材料成为现代艺术家进行创作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资料,把握和区分两者在艺术创作中的不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从客观上分析,尽管绘画和照片在呈现方式上都是在二维空间中运用构图、色彩、明暗等形式语言来进行三维画面的组织构建,有着诸多的相似性,但是在对于作品内容的表现方面,两者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绘画与照片所生成的方式不同。一幅作品的诞生要通过艺术家运用绘画材料和绘画技巧长时间进行具有主观性质的操作而产生,而一张照片只需拍摄者对器材进行一些相对固定的数据调节之后瞬间即可完成。相对绘画而言,照片在采集素材的速度与数量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过分对于拍摄器材与特定时空的依赖也导致了照片在艺术表现力方面的被动与力不从心。反观绘画,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客观物象的真实感受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制约从容地进行艺术创作。

  在这一点上,我国传统中国画艺术更具有代表性,尤其是在写意花鸟方面成绩斐然。最为杰出者当属明代画家徐渭和清初巨匠八大山人。他们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鸟形象中,着眼于物象气韵的体现,借助于绘画抒写身世之感与亡国之痛,并表现出历劫不磨的旺盛的生命力。从其代表作品《墨葡萄图》与《荷鸭图》中可以品味出两位大师磅礴的气势和恣意豪放的格调。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论是采取绘画还是采取摄影的记录方式,都是对自然物象的反映。其中,照片是人们借助于机械对于自然情形的一种客观记录。相机在摄取物象进行从真实的自然到图片的转换过程中,将生动的形象定格为静止的画面,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先前所看到的那个自然了。相对比而言,艺术家通过绘画来表现自然的真实就是要表现“动象”才能表现精神与生命。动者是生命的表示和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就是在表现生命,描写精神。动象的表现是艺术最终的目的,是艺术与照片根本的区别。所以,雕塑家罗丹曾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丰子恺先生在谈及照片与绘画的关系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借鉴。他认为,对自然惟妙惟肖的表现是照片的特殊功能,依人意变化改造自然是绘画所擅长的。二者都是美的呈现方式,前者是美的“再现”,后者是美的“表现”。他不同意将绘画的艺术功能过分抬高而贬低照相术这一具有普及审美和易于表现一般意义上美的题材的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

  三、图片资料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通常情况下,艺术家在使用照片时会对其进行主观的提炼与处理,使其从一般意义上的图像转化为具有绘画语言的艺术作品,从机械的图片记录变为激情生动、富有内涵活力的画面。也正是因为艺术家们对这一过程认识上的差别拉开了艺术作品与普通绘画的距离。然而,利用照片进行艺术创作并不意味着画家就此放弃了写生能力的训练。反之,这种能力是一切从事艺术创作者最应该具备的,甚至是一种本能的反映。在现代绘画领域中,不乏运用照片进行艺术创作的杰出人物。美国照相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查克克洛斯以照片为蓝本作画。他的作品画幅很大,通过超出正常视域的尺幅,使用极具创造性和非常复杂的图案来创作人物肖像。远看逼真,近看局部却很抽象、不真实。他用逼真的画面揭示出一个看似真实却又虚幻的形象,是具象中的抽象。其代表作品《苏珊像》成为现代绘画史中具象绘画里程碑式的作品。受克洛斯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年轻的中国油画家罗中立绘制了其代表作品《父亲》。

  德国当代艺术大师里希特也是使用照片作画的高手。他不是被动地如实描绘照片,而是通过颜料和画笔及技术手段去人为地制作照片,即利用照片冲印过程中出现的诸如重影、抖动及曝光过度等技术缺陷,通过语言转化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新的诠释。他的这一绘画理念使得传统艺术风格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感。里希特作品源自照片却不是照片的翻版,其艺术的影响力波及世界,也为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所以,常常会有人说:“艺术家的作品看上去比照片更美”。那种绘画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感相比照片中客观自然的真实更能打动和震撼欣赏者的心灵。著名水彩艺术家刘寿祥先生一直以来都不反对艺术创作中对图片资料的运用。但重要的一点是,他强调如何通过在图片到作品语言的转化过程中,作品本体语言与艺术品位能否得到充分的体现。作品不但不能抄袭照片,而且要弥补照片平面化与表现语言匮乏等诸多不足,通过提炼及艺术处理,使得作品在具象的外表之下透出一种抽象的艺术感染力。难怪看过刘先生作品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作品最初看时非常精致,但仔细观赏后就会给人以松动、豪放、厚重中透出飘逸的感觉。

  因此,他经常告诫学生,使用图片资料进行创作不要过分纠结于画的是什么,而要看某一事物在画面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艺术上的真实不等同于生活中的真实,甚至在某些时候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夸张或寻求一种更鲜明与抽象的意味,如同欣赏优秀歌手的演唱时捕捉他歌声里面的那种颗粒感(磁性),而不是一味地描摹,向照片靠拢。当然这一切都需建立在对材料本体特性的熟练掌握和深厚的艺术学养及专业功力之上。以表现农民工题材见长的油画家忻东旺先生,在其早期的油画创作中,使用照片资料作为其创作素材是极其平常的。他的成名之作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诚城》就是艺术家参考一组在火车站拍下的农民工照片为素材,后经过作者巧妙构思并结合油画材料的物质美感,运用像建筑工人用抹子腻墙一样的绘画语言完成的一幅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在最终的作品中,已经没有了照片上真实的车站场景,取而代之的是那组农民工身后具有象征意义的长城和横向悬在众人头顶之上的船桨,可谓众志成城。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照片所不能及的那种承载和艺术家通过绘画语言传达出来的对于时代的敏锐洞察与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在艺术创作中,图片资料的运用并非当代艺术家的创举,还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艺术观念的改变,当下的确有部分艺术家脱离现实生活,足不出户,而是借助于摄影器材及电子设备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甚至正在成为一种风尚,这也暴露出时下流行的“快餐文化”对于艺术界的冲击,所以才有了专家对“艺术创作要不要使用图片”的质疑与呼吁。其实,纵观古今对于图片资料的借鉴并无可厚非,图片中的真实性不容涂改,而绘画中的艺术性又是图片所不及的,图片与绘画都无法取代对方,两者取长补短才是正道。作为一名有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的艺术家,在创作中借鉴图片但不抄袭,应该拥有艺术家的人文情怀和学养,以致力于高品位艺术作品的创作为己任。

【图片资料艺术创作论文】相关文章:

1.韩滉艺术创作论文

2.视觉艺术创作论文

3.紫藤盆景艺术创作研究论文

4.塞尚的艺术创作特征探析论文

5.关于热熔玻璃艺术创作的论文

6.艺术创作性的典型性分析论文

7.艺术创作中艺术形象简化研究论文

8.分析李渔艺术创作中喜剧手法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