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环境与校园文化的构建的论文

时间:2020-10-30 13:44:13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德育环境与校园文化的构建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德育环境校园文化构建

德育环境与校园文化的构建的论文

  论文摘要: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学校环境对其认知构建具有深远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创建教育环境的结果,教育环境的作用就是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在对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1.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有教师的.作用,也有学校领导的作用,不过教师的作用是关键。同时,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2.渗透性。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飘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工作的态度和情感中。

  3.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不过也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三、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的基本功能在于育人,即按照社公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培养学生。育人首先是育德。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为:

  1.思想政治的导向功能。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具有献身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学校精神文化的状态、性质又直接关系到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学校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和享有的价值观、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及校风传统、集体舆论等意识形态成果。

  2.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经过精心设计的校园物质文化,即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充满生机活力的花草树木,实用美观的物质设备,不仅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产生一种规范化的体验,而且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作用。各种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功,比如举办艺术节、体育节活动,举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和少先队集会等,对学生更有着感染、暗示的作用。

  3.道德行为规范功能。如果说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主要起晓理、激情的作用,制度文化则具有练意、习行的规范约束作用。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特有的规章制度、学习守则,以及政、党、团、学生会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范围。合理的规章,严格的纪律,科学的管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既是建立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的必要条件,又是约束、规范学生行为,使之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手段。这种手段同价值导向、情感陶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校园文化的构建

  1.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2.警惕反主流社会文化的浸润与传播。我国的教育在履行文化传递职能时,一向把重点放在智能文化上,从而表现出忽视观念文化的倾向。于是,异质文化便乘虚而入,以浸润方式腐蚀着我们的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灵魂。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利于青少年逐步形成与改革开放相一致的新思想、新观念。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外文化碰撞,新旧文化交替,使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变得空前复杂,对学校德育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负影响。

  3.加强学生课余活动的管理与引导。发挥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过滤作用,主动引入适合学生的文学书刊、电影,把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纳入学校的常规课余活动。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课余文化活动,从影视文艺欣赏到知识讲座与社会思潮评价;从文体活动到自办手抄报、墙报与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系统进行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教育。没有对校外文化市场的严格管理,使其放任自流,学生容易滑向失足和违法的泥潭;没有校内生动活泼、丰富多样、健康有趣的文化活动,学生就更容易盲目趋从社会时尚,受“黑色”或“黄色”文化的诱惑。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学红,李瑞恩.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j].科教文汇,2008,(6):38.

  [3]靖国平,姚蕾.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环境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7,(4).

  [4]陈仕楷.建设校园文化,优化德育环境[j].教育科学,1992,(4).

【德育环境与校园文化的构建的论文】相关文章:

1.论构建吴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交融的途径与方论文

2.试论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的构建的论文

3.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探究的论文

4.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渗透关系论文

5.校园文化的特点与建设原则的论文

6.加强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和谐高校文化的论文

7.校园文化市场的要素与功能论文

8.德育工作助推校园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