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音乐教学革新初探

时间:2020-10-20 18:09:31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中职院校音乐教学革新初探

  伴随着音乐教育和音乐鉴赏在中职院校中的深入开展和实施,其价值和意义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绝大多数学生因此获得了多方面的提升。

中职院校音乐教学革新初探

  摘要:

  音乐鉴赏是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长期以来,该门课程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聆听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鉴于此,文章从教学方法的含义谈起,总结了音乐鉴赏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并就几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因其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多方面的便捷性和实效性,成为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教育和文化部门大力开展与推动中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音乐鉴赏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凸显。然而在这种良好势头的发展背后,仍有多方面不足制约着音乐鉴赏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需要及时完善与革新。

  一、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中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不足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施教者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方法。可以看出,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怎样教”“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伴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类,具体的方法也从单一的讲述法,逐渐发展为讨论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类型。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实际条件的差异而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影响。

  因此,教学方法应得到充分的重视。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聆听是最重要的感知和体验方式。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长期以来,聆听一直是音乐鉴赏课程最重要的教学方法。然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整个过程较为程式化,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上课伊始,教师简要介绍作品后,便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但是台下学生的接受状况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会认真聆听和感受,有的学生则可能因为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而无动于衷,使教学有效性大为降低。

  其次,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现代教育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建构的过程,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聆听法始终是教师在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缺少对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后,这种教学方法难以体现出音乐教育的本质。

  传统的教学方法将音乐教育和音乐鉴赏简单视为一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之所以开设音乐鉴赏课程,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几个音乐家和作品的名字,而是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背后的情感、文化和内涵,从而获得多方面的陶冶和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一点从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有所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的论述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首位。所以,要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出音乐教育和音乐鉴赏的本质。

  二、新型教学方法在中职音乐鉴赏中的运用

  (一)对话教学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学生缺少表达自己学习意愿和感受的机会。现代教育观认为,学习是一个师生、学生之间讨论和交流的过程,只有通过平等、积极、有效的交流,才能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对话教学法就是一种注重对话和交流的方法,特别适用于音乐鉴赏。因为音乐鉴赏本身就是一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活动,没有标准答案,每一名鉴赏者都会形成自身的理解和感受。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种极大的丰富。

  具体来说,在聆听作品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讲述作品的背景、创作者的信息、作品的主要风格等,然后再聆听作品。在聆听结束后,教师先不对作品进行总结,而是举办一个讨论会,对作品本身进行讨论,如对作品风格与自身感受的描述等,这既可以由教师指定学生发言,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发言。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的发言对于他人来说都是一种丰富和借鉴,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和完善。在结束了对作品的讨论之后,教师要定期与学生就学习意愿和感受进行交流,如最近选择的作品是否为学生所喜欢,以怎样的形式更好地开展教学等,教师汇总完毕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可以看出,对话教学法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状况,给学生以更多表达和表现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也自然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科综合法

  音乐并不是一门孤立存在的艺术,而是文化集合体,与历史、文学、宗教、地理等多种学科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教学中,一方面将音乐视为一门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其文化属性;另一方面,因为采用单一的聆听教学法,而学生的知识和阅历水平有限,难以感知和体验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内涵。而学科综合法则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方法。其真正将音乐作品视为一个文化集合体,从大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理解和感受,既能够从多个角度拉进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还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音乐与美术的融合。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种看似不同表现和感知方式的艺术,其实大有渊源。以印象派音乐和印象派绘画为例,法国音乐家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其在创作中追求一种朦胧、瞬间和梦幻之感。

  而在同一时期,西方美术界也有印象派,两者在名称上的相同并不是一种巧合。其实德彪西与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等是挚友,经常在文化沙龙中讨论艺术创作。印象派绘画对瞬间光色变化的展示和追求,给了德彪西以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他尝试用音乐的形式对其进行表现,也由此开创了音乐上的印象主义风格。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从美术的角度切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印象派绘画,讲述其特点和风格,再引导学生欣赏印象主义风格的音乐。

  以视觉印象为基础,在通感的作用下,学生自然会获得更加真切的听觉感受。又如音乐与文学的融合。音乐史上很多音乐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如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将音乐和文学作品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以中国钢琴作品改编曲《春江花月夜》为例,其原作是唐代大诗人张若虚的诗歌,描绘了春天江水涌动、海上生明月的壮美景象。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必须先对诗歌本身进行解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风格、情感和意境。此外,还有音乐与历史的融合、与地理的融合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机选择,使学科综合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三)参与教学法

  参与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支配下,与教师、同学一起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聆听法来说,参与教学法真正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从原来的引导者变为合作者。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都可以展开与他人的合作,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多种收获。具体来说,参与教学法有两种形式:一是问题式参与,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适中并带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由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对《黄河大合唱》的欣赏,重点在于感受作品表现出的爱国情感,并对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有初步了解。所以最有针对性的两个问题就是作品的情感和合唱的特点。

  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聆听,之后再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最终形成的认识和感受要远比教师讲、学生听更为深刻。二是发现式参与,是指在教师的暗示和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虑到学生的水平,通常以小组的形式实施较为适合。首先是发现问题,即通过作品的鉴赏要解决哪些问题,以明确学习任务;其次是小组分工,有的学生负责资料收集,有的学生负责观点阐释;再次是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既要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也要充分借鉴他人的成果;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法转变了师生的角色,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然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比较教学法

  比较是一种积极、理性的思维方式,很多深刻的体验和认知都是通过比较获得的。在音乐鉴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风格、体裁、内容、情感等作品进行比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传统教学中因为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没有充分体现出音乐作品的关联性,更多的时候都是就作品谈作品。通过比较,能够探索出更多的内容,如相同作品不同形式的比较。很多经典曲目都有多种音乐形式的表现,从而带给观众丰富的审美体验。以《黄河大合唱》为例,这部作品被誉为是民族的最强音,由此改编而来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也是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扛鼎之作。

  对此,教师可以分别播放大合唱和钢琴演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对于同一表现对象,不同的音乐形式分别有着怎样的特点,从而在比较的过程中获得对作品更加深刻的认识。又如相同情感类型不同作品的比较。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所以很多作品表现的都是同一种情感。如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声乐作品中就有著名的“世纪三部曲”,分别是《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和《阳光路上》,分别赞颂了中华儿女在三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建设祖国、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因此,比较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渠道,能够使其获得对音乐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音乐教育和音乐鉴赏在中职院校中的深入开展和实施,其价值和意义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绝大多数学生因此获得了多方面的提升。在这种良好的势头下,理应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冷静的分析和思考,以扬长避短。本文所探讨的教学方法问题,正是当下音乐鉴赏教学中的瓶颈所在,亟需得到突破和革新。希望本文对问题的总结和探讨,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为中职院校音乐鉴赏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赵静,周梅.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6(7).

  [2]徐蓉.关于音乐鉴赏与提升品位的几点思考[J].戏剧之家,2015(15).

  [3]郑伟.音乐鉴赏力的培养源于对钢琴作品的欣赏[J].科技展望,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