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

时间:2022-11-24 04:57:04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职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职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职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为手段来表现音乐内容,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表演艺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音乐学科。

  一、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传承中职声乐教材的开发

  随着中职声乐教学的改革发展,这对我们声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给声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学生的声乐意识很重要。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声乐教学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勇于实践探索,尝试从多方面进行声乐教学,才能够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声乐技能的发展奠定基础。声乐教师要立足长远,围绕声乐文化传承这个根,加强对声乐教材的理解、研究、应用和开发,特别要从深厚的声乐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教材知识,并时刻准备着为教材注入新鲜血液,传承中职声乐教材的开发。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多读音乐书籍、改革声乐教学方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内容,激发音乐课堂活力

  声乐教学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在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以音乐学科的音乐性、审美性、综合性、民族性、多样性、灵活性等属性特征为原则,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创造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并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教师应结合民间艺人演唱进行模仿教学,注重追求风格的原汁原味,与学生一起找出声乐的民间风格与技巧运用上的契合点,搞好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互动。再就是教师还要把民族声乐教学理论补充在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阅读声乐典籍文献资料。如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清代徐大椿的《乐府传声》、明代魏良辅的《曲律》,吸取和积累古今曲艺表演艺术家的演唱经验,对民族戏曲的演唱传统进行了解等,这样才有可能拓宽民族声乐教育理论的学术视野,才能构建和形成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三、注重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声乐学习的实践中提高自己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为手段来表现音乐内容,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表演艺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音乐学科。声乐教师要坚持声乐教学和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相贯通,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声乐教师加强声乐的技术能力,因材施教,迅速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基本功,达到声乐学习的扎实性、专业性。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增加声乐的理性认识,做好声乐学习的铺垫作用,提高声乐学习的艺术修养。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是对声乐课堂教学的延伸以及声乐教学效果的综合检阅。

  所以,交流演唱会是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歌唱的心理素养。只有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通过声乐演唱认识声乐的性质特征、活动规律和社会意义。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声乐实践活动,特别是做得成功的活动,对于声乐学习兴趣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校园内的艺术实践活动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社会艺术演出活动,这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能够积累丰富的舞台演唱经验使其终身受用,对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更加有利,能够使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

  我们有五千年丰富的文明史,我们的音乐艺术应该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走“寻根”与“开放”相结合之路。中职音乐专业声乐课是一门融中西方声乐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应从纵、横两方面展开,博中求精,在整理文化的熏陶中求得技术的发展,应深入学习和有效继承我国民族声乐的精华,理解并掌握我们民族声乐所独有的审美观,同时探究与西方美声唱法的相同之处,寻其规律,究其个性与共性,在共性中发展个性,从而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相关阅读:

  民族声乐教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论文

  呼和浩特民族音乐学院作为用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高等院校,95%的学生来自于蒙古族聚集的盟市旗县,学生自幼受到周边蒙古族音乐环境的熏陶,在他们的身上保留着淳朴的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基因,所以我们声乐教学的特色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我们在保留特色的同时声乐教学一直在走民族声乐的教学模式。民族声乐是在继承并发扬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只有恪守本民族的风格特点和色彩气质,吸收外来音乐艺术的精华,丰富和充实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才能保证民族声乐始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始终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这几年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有11届毕业生走向音乐教育第一线和基层文艺团体,从事民族音乐教育及承担民族音乐表演活动。

  一、声乐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由于我校是一所使用蒙古语言文字教学的学校,学生的来源和以后的去向主要都在以蒙古族聚居地为主的基层。针对学生以后就业特点,主要是培养基层中小学音乐师资和基层文艺团体骨干,所以在知识传授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多面性。在教学上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声乐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人体歌唱器官的生理构造与歌唱姿势;歌唱呼吸的原理;歌唱发声的原理;歌唱共鸣的原理;歌唱的咬字、吐字规律;歌唱的艺术表现与处理;三种歌唱方法的研究,歌唱教学方法的研究;童声歌唱方法研究;声乐作品研究;变声期如何保护嗓音。声乐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参加各学期的各种形式的声乐观摩,校内及校外的各种文艺演出,以及文艺比赛活动等。从以上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安排上看:主要注重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我系目前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师资队伍中,有在职教授、副教授、讲师共9人;外聘教师共8人。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把握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给予认真分析。如:学生声音条件的差异;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差异等等。用统一的模式进行声乐教学是行不通的,必须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注重特殊性(即个体差异性),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质的飞跃,走上适合自己成长与提高之路。

  2.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歌唱技巧。在训练过程中,以下几方面不容忽视:①气息的控制能力。主要指歌唱时气息的运用能力。开始可强调单纯的呼吸练习,如:闻花式吸气、惊喜式吸气、狗喘气、弹唇练呼吸、哼鸣等。这些气吸练习,都可使腹肌更有力,横隔膜更有弹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支持声音。②声音共鸣能力。要想得到有充分共鸣的声音,必须先做打开腔体练习,如:用抬头的方法张嘴、鼻腔打开练习、喉咙打开练习、胸腔打开练习等。然后引导学生声音如何走向,使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在头部放出,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有共鸣的声音。③咬字、吐字的能力。有了很好气息支持的声音,下一步解决的就是歌唱中咬字、吐字的能力。

  3.我们的声乐发声方法是一直采用“四位一体,声音一线”的声乐教学法。四位是指练声或歌唱时四个动作要协调统一,即向前,向后,向上和向下的力量协调统一。这四个力量分别是,第一,舌面始终向前舒展。第二,后咽壁向后上方用力扩开。第三,舌骨、软腭、小舌头向上前方用力抬起。第四,腰部周围肌肉向外扩开撑住。在歌唱中这四个力量缺一不可。另外,在教学中除了应注重塑造人体这一优质乐器外,更主要的是在心理上、情感上做有效的调控,歌唱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生理状态。要想得到优美的声音,演唱时应具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要在平时声乐课上就应强调。

  4.结合学校民族特点,教学当中必须注重母语演唱本民族歌曲,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民族声乐课程由于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了课程配置,学生的学习形式、内容得到丰富、充实,学习效果有较明显提高。实践性教学将重视课堂的教学、排练、舞台实践演出等,力求统筹安排,规范有序。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加强舞台实践活动,增强舞台表演能力、舞台创作能力、互相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舞台实践,自己寻找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与掌握声乐技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院以往一直是对学生歌唱技能训练进行“一对一”和“小组课”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系统的声乐理论指导,甚至是声乐理论教学的缺失。因此,我们对声乐教学的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声乐基础理论课+声乐实践(实训)课”的声乐教学模式。声乐课的具体组织形式是:“集体(大)课+小组课+技能(小)课+艺术实践课”。

  1.声乐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声乐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以“集体课”和“小组课”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授课形式突出的优点是效率高。声乐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又分为:“纯理论课教学模式”和“含实践的声乐理论课教学模式”两种。“纯声乐理论课教学模式”,是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声乐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法的理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声乐学习中的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以及相关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同时逐步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训练手段,以胜任中小学以及各种层次声乐教学的工作。“含实践的声乐理论课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性、双向式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以达到使学生全面、客观、高质量地掌握所学内容之目的。让学生在理论中感知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

  2.声乐实践(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声乐实践(实训)课的教学模式以“技能(小)课”+“小组课”+“艺术实践”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技能(小)课”是声乐实践(实训)课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一对三排课,一对一教学”(即一学时安排3个学生,进行“一对一”个别教学)的教学形式,充分保证对学生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这种授课形式主要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

  四、结语

  我院借鉴西欧美声唱法的呼吸、共鸣、发声等科学原理,根据我们民族的心态、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民族的语言特点,发展自己民族的声乐艺术。民族唱法的发展是在借鉴其他唱法的优点上、在遵循其本身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响发声技术的因素越来越多,民族唱法的发展也更具多面性。将传统的民间音乐与科学化、专业化的音乐理论、创作技巧相结合,形成自成体系的美学观念,发展专业民族声乐教育,创立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民族声乐艺术是我们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中职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民族地区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措施论文08-11

民族声乐演唱当中的共鸣的策略分析论文04-27

以字行腔在中华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论文09-21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08-07

中国民族史问题的思考论文04-27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的设置探析论文04-21

高校声乐教学的开展构思论文08-05

关于谈高校声乐表演教学论文05-05

浅析对中职电工电子课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认识及思考论文08-11

中职音乐教学教育论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