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生物医学教学社会性研究

时间:2020-08-09 15:50:01 医药学 我要投稿

浅论高中生物医学教学社会性研究

  高中生物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学科之一。怎样对高中生物医学教学社会性研究?

浅论高中生物医学教学社会性研究

  摘要:生物医学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生命现象,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及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

  关键词:生物课;教学感悟

  一、生物教学的健康教育性

  高中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和变化的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诸多心理问题,进而产生对社会和环境的不适应,甚至出现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过激行为。用生物医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人、动物以及其它物体的造型,对于锻炼人们的智力和培养人们的思维想像能力审美观点(情趣)是十分有益的。美国著名广告学家克鲁曼认为:消费者是在漫不经心地接触广告:第一次只了解信息的大概,第二次开始关心广告内容与自己有否关系,第三次便会对产品加深印象与了解。广告以6~8次为最佳,否则会无效或产生厌倦情绪和逆反心理。用生物学结论教学能给学生极大的心灵震撼。“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首先教给学生的是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发现数学中到处都是美,然后在教学中不断地展现这种美:在课堂上,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讲些相关美的事例,激发学生去发现去寻找数学美,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数学之美,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而每一个侧面的美都不是孤立的,他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需要人们用心、用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更好地体会它的美学价值和它丰富、深邃的内涵和思想,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爱美之心尤其强。虽然他们还不能理解数学美的深刻内涵,但他们有朦胧的数学美感。“某些典型数学思维的美,实际上能被中小学生儿童所欣赏,例如一个干净利索的证明比一个笨拙费力的证明要美”,虽然他们说不清其中的理由,但他们确实感受和领悟到这种美,只要我们耐心引导,学生是不难逐渐认识和理解数学美的。

  二、生物医学教学的实践性

  生物医学与环境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一是认识生物医学,珍爱生命。学生跳楼事件频发,生命的凋零在家人和亲友心中是永远抹不掉的痛楚。不管人生处于什么境地,保护生命都是永恒的话题。针对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应充分挖掘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坚强和宝贵,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例如,在学习必修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为了让学生直观认识生命的宝贵,笔者在教学中播放了一段生命孕育过程的视频。视频从精子进入产道开始,到精子经艰难跋涉到达输卵管前端、在这儿与卵结合完成受精作用,接下来是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胚胎的发育及分娩过程。其中,胚胎在母亲子宫内的发育也充满了艰辛,稍不留神,你就会夭折或成为怪胎。母亲十个月的艰辛怀胎,终于迎来一朝分娩,在母亲难于言语的痛苦中,你带着胜利者的啼哭,降临到了这个世界。这一路走来,生命的形成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所以不管现在个人的境况怎样,我们都应为自己有幸成为生命竞赛的唯一优胜者和独特的生存者而骄傲。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记:请不要轻易结束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二是正视逆境,积极进取。进入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想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发现自己并不是“佼佼者”,从而自卑、苦恼、不合群,影响正常的学习。这时,在学习生物科学史时,渗透正视逆境,积极进取的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引导他们乐观面对挑战。例如学习必修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时,可挖掘有关巴斯德的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耐挫能力提高的渗透。巴斯德通过反复研究提出了细菌致病理论,但法国医学会的老资格医生们一点都不相信,反而摇头大笑,坚持自己的陈旧观点。面对医学界的顽固反对,巴斯德没有泄气,继续宣传他的细菌致病学说,终于取得了年轻医生的认可,并将之用于医疗实践。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不能灰心丧气,而应像科学家那样坚持不懈,并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实践。从而让学生确立这样的信念:挫折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刻苦勤奋,改进方法,学习成绩肯定能持续提高。三是适应环境,积极奉献社会。现在不少青少年的生活比较安逸,学习上缺乏斗志。他们信奉个人的自由,缺少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很多人只知索取和贪图享受,当家庭和社会无法满足其需求时,他们往往仇视父母、危害社会,做出各种不理智的行为。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与家庭、社会的依存关系,引导他们调整心理、适应环境、服务社会。中学生物的新课程中充满了适应性思想。地球上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即使是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有生物的存在。这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学习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时,就是适应性教育的很好的切入点。自然界的生物进化历程,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结果。挫折和逆境无处不在,它可以推动生物的进化,同样也可以促使个体的成长。当环境改变时,人也要适当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三、生物教学的社会影响力

  高中生物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学科之一。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强调珍爱生命,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提出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也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密切相关。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无论是编排还是教学内容设计上都渗透了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是现代人一生都需要,并应不断得到发展提高的。一个人的职业可能与生物学没有直接关系,但任何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脱离生物圈。生物科学素养包括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对社会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用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习惯。同时,科学是开放的、发展的,今天被认为是正确的,明天未必仍然完全正确,科学贵在创新,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要求。作为医学生物学教师应与时俱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人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达到“可以不教”的目的,这应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总之,人类适应社会如同生物适应环境一样是客观的、不容改变的事实。人是社会的一员,在适应社会、向社会索取的同时,还需奉献社会。这好比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在保持自己相对独立的同时,还需与其他细胞通力合作,为整体生命的正常运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学校努力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发展能力,内化情感,健康成长,将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工作岗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珍玲.探讨高中生物教程如何透析心理健康学.苏州大学

  [2]李诚涛.医学生物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浅论高中生物医学教学社会性研究】相关文章:

1.谈高中生物医学教学社会性

2.生物医学动物实验研究论文

3.浅论技术哲学研究之我见论文

4.关于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改革思考研究论文

5.浅论高中政治阅读技巧

6.纳米金对生物医学技术的应用研究

7.高中政治教学发展研究

8.高中的政治动态教学研究论文

9.高中政治教学践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