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变态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讨论

时间:2020-10-30 17:00:21 医药学 我要投稿

食物变态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讨论

  食物变态反应引起的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与“风邪”入侵的表现相类似,食物变态反应与“风邪”致病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食物变态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之论文范文。

食物变态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讨论

  食物变态反应也称为消化系统变态反应或食物过敏,是由于某种食物引起的IgE 介导和非IgE 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食物变态反应发病率占总人口的6. 56%,其中儿童食物过敏比成人发生率高,占3.49%,为高危人群。近年来,全球食物变态反应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然而中医治疗食物变态反应有较好的理论和临床基础,故探讨食物变态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以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食物变态反应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食物变态反应变应原及致敏机制

  食物变态反应主要分为IgE 介导和非IgE 介导两大类。其中IgE 介导的速发型反应占绝大多数,发病大多在进食后的数分钟至2 小时内发生,可累及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症状,如荨麻疹、湿疹、风团皮疹、斑疹、丘疹、皮肤瘙痒、划痕症、过敏性紫癜、皮肤充血、血管性水肿等;约40% ~ 70% 的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该病容易反复发作,重者发生急性哮喘、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非IgE 介导的变态反应则会引起一系列胃肠道反应,占全部食物过敏的30%,以食管炎、小肠结肠炎、直肠结肠炎多见。据报道,能引起IgE 介导的变态反应的食物目前已知有170 多种,但90% 以上的食物变应原是由花生、坚果、牛奶、鸡蛋、鱼、甲壳动物、大豆和小麦这八大类食物所引起。IgE 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在食物变态反应的发病过程中最常见,对其研究亦最为深入。正常状态下,机体的胃肠道生理及免疫屏障能够避免大多数食物引起的可能有害的免疫反应,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由于先天发育不成熟或外来因素的破坏,造成胃肠道生理及免疫屏障功能紊乱及口服耐受性丧失,摄入的食物变应原即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变态反应,使机体处于致敏阶段,产生反应性IgE 抗体。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就会激发变态反应,通过与致敏肥大细胞表面IgE 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大量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5 -羟色胺、前列腺素、白三烯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过敏症状。

  2 食物变态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

  食物变态反应在中医未见有相同病名,但其相似临床表现有许多中医文献记载。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 “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者为泄风,久为痂癞……风气相击,身体洪肿。”瘾疹就是一种皮肤上出现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痕迹的过敏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明·戴元礼的《证治要诀·发丹》云: “瘾疹……病此者……有人一生不可食鸡肉及章鱼动风之物,才食则丹随发,以此得见系是脾风。”指出了过敏体质者食用“动风之物”会引发过敏反应,出现瘾疹。食物变态反应的某些临床表现与“风邪”入侵的特点相类似,食物过敏与“风邪”存在很大的相关性。而过敏体质是食物变态反应发病的根本原因,有先天过敏体质和后天形成的过敏体质之分,而素体的肺、脾、肾亏虚是过敏体质的重要成因,论述如下。

  2. 1 食物变态反应与“风邪”致病的相关性

  首先,食物变应原与“风邪”均属外邪,且食物变态反应常出现皮肤瘙痒及皮疹的症状,与“风邪”袭人易引起皮肤瘙痒的特点相类似。如《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肌表为一身之藩篱,风邪袭人,首犯肌表,导致卫气失常,玄府开阖失司,营卫失调。《诸病源候论》云: “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指出了体虚受风引起瘙痒的机理。人体卫气亏虚,腠理不固,风邪则可乘虚袭人,客于肌表,致使营卫失调,发为瘙痒。而人体摄入食物变应原后发生免疫变态反应也往往累及皮肤,常出现大片的瘙痒性风团皮疹、斑丘疹等,与“风邪”引起的皮肤瘙痒相类似。

  其次,食物变态反应的机理与“风邪”致病的机理相类似。《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瘾疹候》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本有风邪客于皮肤,又遇外来风寒侵袭,两风相应,扰于肌肤,营卫不和,“则起风瘙瘾疹”。这与现代医学变态反应的机理相似,即必须要有变应原的预先接触和前接触,就如“邪气客于皮肤”,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该变应原,即“复逢风寒相折”,才诱发免疫变态反应,“则起风瘙瘾疹”。《医宗金鉴》亦云: “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积成片。”阐明了相同的道理,第一次接触致敏原时人体并无大碍,如同“风邪”中人,初起只是“皮肤作痒”,而当变应原再次入侵机体时就会激发变态反应,就如“风邪”再次入侵,则“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积成片”,出现大片的皮肤风团。再者,食物变态反应发病迅猛的特点与“风邪”致病“善行数变”的特性类似。“风”善行而数变,“风邪”来去迅疾,善动不居,变幻无常。“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发病迅速和变幻无常的特性,而食物过敏引起的瘾疹即有发无定处,骤起骤退之特点。食物过敏严重时可引起急性哮喘、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与“风邪”致病变幻无常的特点也相似。由上可知,食物变应原进入机体产生的变态反应症状与中医“风邪”致病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食物变应原不是“风邪”,却可以帮助“风邪”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正如《本草纲目》所言:“鹅,气味俱厚,动风”。临床上很多食物均有动风之功,如海鳗、海虾、海蟹、带鱼等海产品。食物变态反应与“风邪”致病之所以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原因就在于食物变应原相当于“动风之物”,可诱发“风邪”致病,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即机体的变态反应过程相当于“风邪”致病的过程。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祛风药多数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能抗组织胺、抑制抗体或清除抗原等。临床治疗上常从祛风固表入手,如运用过敏煎加减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疗效颇佳,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与“风邪”致病密切相关。归根究底,食物变应原作为“动风之物”引发“风邪”致病,而“风邪”在整个变态反应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故从祛风固表入手能有效地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2. 2 过敏体质是食物变态反应的根本原因体质

  是疾病产生的土壤。中医学认为,阴阳、气血、津液是构成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体质现象即是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过敏体质是指由于遗传因素或后天因素所造成的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特殊体质。过敏体质是发生食物变态反应的根源所在,过敏体质有先天和后天之分。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过敏体质在人群中占4.97%。中医古代典籍中虽未明确提出“过敏体质”一词,但对个人体质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已早有认识。如《灵枢·五变》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诸病源候论·漆疮候》亦云: “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也。”巢元方认为先天禀赋的差异造成了人有不同的体质,有“禀性畏漆”者,也有“性自耐者”,不同体质的人对“漆”的耐受性不一样,“见漆便中其毒”便是过敏体质的人接触了“漆”这种变应原而出现了变态反应的症状。食物变态反应亦是相同道理,过敏体质者食用花生、坚果、牛奶、鸡蛋、鱼、甲壳动物、大豆和小麦等食物易引起变态反应。可见个人体质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键及根源所在,变应原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是导致变态反应的外因和条件,而过敏体质者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其生理机能和自身调节能力紊乱或低下则是关键的内因,而素体肺卫不固、脾胃虚弱、肾气不充则是过敏体质形成的重要原因。

  2. 2. 1 肺卫不固与食物变态反应

  《素问·痿论》曰: “肺主身之皮毛”,说明了肺与皮毛的关系,皮毛的天然防御功能即为肺所主。《灵枢·决气篇》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此处的“上焦开发”即是指肺气宣发,将水谷精微所化生的卫气宣发外达至皮肤。《素问·痹论》曰: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卫气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卫气充足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说明肺的防御作用与卫气功能密切相关。《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又云: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人体摄入水谷饮食后,由胃和大小肠转化为水谷精微,上输于脾,脾则散布水谷精微至肺,肺再将精微物质宣发至皮毛。卫气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为“水谷之悍气”,当过敏体质者摄入变应原食物后,脾胃受邪,失于健运,则卫气化生不足,无法固护肌表; 食物变应原作为“动风之物”,易诱发“风邪”致病,引起机体变态反应,而“风邪”袭人,首犯肌表皮毛,故卫气不足以抵御“风邪”则皮肤可迅速出现大片瘙痒性风团皮疹。

  2. 2. 2 脾胃虚弱与食物

  变态反应脾胃同居中焦,水谷入胃后,通过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升清,化生成气血精微,敷布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发挥营养作用。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升一降,成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过敏体质者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易受邪袭,进食变应原食物后,脾胃受邪,则升降失常,气机逆乱,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浊气在上,则生胀”,故而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变态反应症状。据调查,年龄越小,食物变态反应的发病率越高,在婴儿时期最常见,在1 岁左右达到高峰,3岁以后逐渐下降。幼儿之所以较容易出现食物过敏,与其脾胃薄弱有密切关系。《幼科发挥》曰: “云‘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者,此却是本脏之气也。盖肝乃少阳之气,儿之初生,如木方萌,及少阳生长之气,渐而壮,故有余也。肠胃脆薄,谷气未充,此脾所不足也。”万全强调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丰富的营养即“水谷精微”,但小儿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且不知饮食自节,稍有不慎则极易损伤脾胃造成运化失常,脾虚受损则无力充养正气,正气不足则不胜外邪所侵,故更容易发生食物变态反应。

  2. 2. 3 肾气不充与食物变态反应

  《黄帝内经》曰: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者身之本”“人始生,先成精”,肾藏精,而精为身之本,肾所藏先天之精为人身之初始,与基因有密切的关系。明·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肾为先天脾为后天本论》明确提出“肾为先天之本”,《中华医学大辞典》对“先天”一词解释如下: “先天,人体受胎时之真元也,故称禀赋强弱曰先天,其身体弱者,则曰先天不足。”过敏体质者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故身体虚弱,易于感受外邪。《医宗金鉴》云: “后天之气得先天之气,则生生而不息”,过敏体质者由于先天之气不足,无以充养“后天之本”之脾胃,再加上后天失于调摄,故而导致脾胃正气虚弱,易于受邪,容易出现食物变态反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食物变态反应呈现出遗传性和种族性,对花生过敏的儿童其兄弟姐妹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10 倍,而非白人儿童食物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白人儿童。说明了食物变态反应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而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为一身阴阳之根本,若肾气不足,肾精不充,则不能充养后天之气,脾虚邪侵,便易发作食物变态反应。

  3 结语

  综上所述,食物变态反应引起的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与“风邪”入侵的表现相类似,食物变态反应与“风邪”致病存在很大的相关性。而过敏体质是食物变态反应发病的根本原因,过敏体质有先天和后天形成之分,素体肺卫不固、脾胃虚弱、肾气不充则是过敏体质的重要成因。故防治食物变态反应应着重从风论治、从肺脾肾论治,以调养后天生理机能、调整先天过敏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御邪于外。

【食物变态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讨论】相关文章:

1.中医逻辑教学方式研讨论文

2.中医康复医学教育方式探讨论文

3.中医教育应用案例教学成效研讨论文

4.中医药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探讨论文

5.遗传病病例整合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6.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咖啡吧服务营销策略探讨论文

7.中医传承模式下的当代中医教育论文

8.单片机论文

9.讨论法律与情理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