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临床探析

时间:2020-11-07 09:39:19 医药学 我要投稿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临床探析

  引言: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很多医院临床上得到的应用,小编整理了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临床分析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目的 探析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方法 145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 对所有患者的并发症类型、路径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 3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其中血肿11例(35.48%), 迷走反射7例(22.58%)、动静脉瘘1例(3.23%), 穿刺部位表皮皮肤破溃感染3例(9.68%), 冠状动脉穿孔4例(12.90%), 桡动脉痉挛3例(9.68%), N动脉血栓2例(6.45%)。结论 术前预防、术中监测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及时发现、及时给予有效处理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多数医院临床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1]。即使多数研究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给予肯定, 但治疗后发生并发症仍难以避免。因此, 加强术前、术中管理是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本文选取145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临床分析,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5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76例, 女69例;年龄38~73岁, 平均年龄(51.23±7.65)岁;其中, 急性心肌梗死36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44例, 稳定型心绞痛3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合并高血压78例, 合并糖尿病67例;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等症状, 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前, 均给予常规术前全套生化检验、血常规检查、凝血四项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脏彩超、腹部B超检查。术前给予患者口服300 mg阿司匹林(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013, 100 mg)、300 mg硫酸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20018, 300 mg)。由专业护理人员将患者护送至导管室, 对患者行心电图及无创血压监测, 经皮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 同时建立血管通路, 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剂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中给予患者普通肝素(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2089, 2 ml∶5000单位)注射, 术后给予患者24 h全方位心电监护, 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严密监测, 同时, 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或肿胀情况。术后给予患者服用常规抗小板、调脂、降压类药物, 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

  2 结果

  治疗后, 145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中31例发生并发症, 主要分为:股动脉及桡动脉两种路径。17例患者发生股动脉并发症:血肿7例, 占41.18%;迷走反射5例, 占29.41%;动静脉瘘1例, 占5.88%;穿刺部位表皮皮肤破溃感染2例, 占11.76%;冠状动脉穿孔1例, 占5.88%;N动脉血栓1例, 占5.88%。14例患者发生桡动脉并发症:血肿4例, 占28.57%;迷走反射2例, 占14.29%;穿刺部位表皮皮肤破溃感染1例, 占7.14%;冠状动脉穿孔3例, 占21.43%;桡动脉痉挛3例, 占21.43%;N动脉血栓1例, 占7.14%。

  3 讨论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但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损伤、穿刺血管引起的血管并发症、与血管损伤无关的全身性并发症。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过程中, 过度迷走神经反射是较为危险的并发症, 因此,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提升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此外, 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等基本资料有较大关系。其中单纯股动脉血肿最为常见, 但若治疗过程中操作规范可有效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有研究显示[2], 术前、术中、术后给予针对性管理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这与本次研究所得出结论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中, 术前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多项检查, 明确患者的疾病特征, 更有利于术中治疗。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疾病状况进行24 h监测, 可及时发现病灶、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本特征, 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可尽快恢复血运方式及速度, 降低缺血性疾病恶化发生率, 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3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主要体现为股动脉及桡动脉两种类型, 并发症主要包括:血肿、迷走反射、动静脉瘘、穿刺部位表皮皮肤破溃感染、冠状动脉穿孔、桡动脉痉挛、N动脉血栓。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3],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桡动脉血管发生并发症低于股动脉途径。因此, 在临床上更加建议以桡动脉为主给予介入诊治, 其治疗优势主要体现在:①局部血管并发症少, 降低迷走反射发生率;②可降低对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的使用, 强化抗凝治疗效果;③术后活动无明显限制, 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率;④术后住院时间短, 可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压力及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 术前预防、术中监测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只有及时发现、及时给予有效处理方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国添, 阮翔, 曾志羽, 等.高龄老年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9):986-987.

  [2] 李秀霞, 刘燕, 岳丽, 等.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5(S1):62-63.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临床探析】相关文章:

1.精神科护理临床教学问题探析

2.社工介入增强员工企业归属感

3.教育本真探析论文

4.医学临床论文

5.非遗展示空间设计中园林艺术的介入论文

6.证券账户制度现状探析

7.市场营销机制探析

8.保险监管探析论文范本

9.哲学下新媒体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