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变之亟”下严复评点《老子》政治哲学思想

时间:2017-06-23 政治 我要投稿

  《老子》一书的哲学思想丰富而深刻,其内容包含着宇 宙、人生、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这里以老子的"道"为基础。

  摘要:近代以来,晚清国学大师因面对国势衰微、遭受列强欺辱和中西文化强烈碰撞的形势下,受到教育背景的制约和时代风潮的影响,近代的思想家的学术思想大都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呈现出一己二任的倾向,一方面企图在中国传统的国学研究中下功夫,另一方面借鉴西方学术思想补给中国之缺略。博览严复的众多著作中,他从未将“中国传统”和“近代西方”二者割裂开来,曾克耑在《老子评语》序中道“严子尝言,毕博通译鞮之学,而后可读吾孺先之书,往往因西哲之启迪而吾说得以益明。”[1]所以说严复《老子评语》是老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人们研究近代学术史一部不可忽视的著作。

  一、严复评点《老子》的缘由

  严复作为“近世西学的第一人”,积极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同时,又与“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的中国现实状况相结合,于19世纪末发表数篇揭露中国横决大溃,以至于不可收拾的历史现状。如在1895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后,严复在《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中言:“道咸以降,持驱夷之论者,亦自知其必不可行,群喙稍息,于是不得已而连有廿三口之开。”[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遭受列强频频侵略,“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三战……四战”[3]屡战屡败,呈积弱不振之势,严复不忍国将不国,我四万万同胞深陷囹圄之惨状,他力赞保国之说,谓:“世法不变,将有灭种之祸,不仅亡国而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如何使中国摆脱列强入侵,实现独立富强,是作为近代思想家的首要职责,因而赴英留学的严复,吸取甲午战争的教训,将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上面,“今之扼腕奋舌,而讲西学,谈洋务者,亦知五十年以来,西人所孜孜勤求,近之可以保身治生,远之可以利民经国之一大事,”亦不可弃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其门生熊元锷在《老子评语》中认为“老子者,阅世久而富于经验之人也。其所言,悉得于天道、人事、物理之会通。”[4]严复真正推崇老子的原因为:“太史公六家要旨,注重道家,意正如是,今夫儒墨名法所以穷者,欲以多言求不穷也,乃不知其终穷,何则,患常处于所虑之外也,惟守中可以不穷。”[5]因黄老之道还有未穷之前途,于是严复托黄老之道阐述其政治哲学思想。

  在晚清的祸乱四起的危机时刻,严复一方面企图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找到一条使其摆脱列强屈辱的独立道路。严复在赴英留学前,起初受到当过学官的祖父影响,7岁时读私塾,先生曰:“自束发就傅以来,所读书自《三字经》至于二十七史,几无往不闻君臣之义。”[6]11岁授学于“宿儒”黄少岩,“其为学汉宋并重,于是先生开始读经。”[7]师从黄少岩,严复不仅读经,而且与师论及宋、元、明学案,为日后学术研究打下思想基础。

论“世变之亟”下严复评点《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