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0-07-03 14:53:02 政治 我要投稿

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对于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改善艺术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艺术类高职生政治水平。本文从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基本要素出发,通过对其接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剖析,对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机制

  一、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的要素构成

  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由3个要素构成。

  1、接受主体:

  在艺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的接受主体就是艺术类高职生自身,换句话来说,就是在进行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艺术类高职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考虑到艺术高职生的政治学习需求。

  2、接受客体:

  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客体主要是指艺术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艺术类高职生所能够接收到的政治信息,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接受介体:

  所谓的介体就是指在接收主体和接收客体之间能起到桥梁作用的媒介,如果仅仅只有接收主体和接收客体的孤立参与,那么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难以起到实质作用的,这就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充当介质,主要有课堂、网络等手段。

  二、艺术类高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艺术类高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活动复杂,作用机制类型多样。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不同作用机制。本文重点根据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原因以及激励作用,分动力机制与目标机制:

  1、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主要表现为艺术类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动机是产生行为的原因,它常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并作为一种内驱力而激励主体发动或维持、强化或推动其活动,进而将这种活动导向某种具体的目标。需要是指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大脑中的反映,其目标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条件或活动的结果等,并随着满足需要的具体内容或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首先需要的是物质生产资料,然后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具体来说,作为艺术类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动力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物质动机以及精神动机。物质性动机是基础,能够满足艺术类高职学生物质生活或学习的基本需求,如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金钱等;精神性动机是物质性动机较高层次的发展,是指能够满足艺术类高职生精神生活的需求,如对知识的需求、精神奖励等。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分析和运用动力机制,完善以精神性动力机制为主和以物质性动机为辅的激励机制,不断强化艺术类高职生的正确动机。艺术高职生一般具有多种动机,有的脆弱、不稳定,这属于次要的动机;有的强烈而又稳定,则是主导动机,这种动机对艺术类高职生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应该重视艺术类高职生主导动机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影响艺术类高职生的动机有多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类高职生的内在需求,这是影响艺术类高职生动机的根本性因素。艺术类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需求,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实需求,并且是强烈而稳定的,这种动机应该占主导地位。二是社会环境因素。一般来说,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往往是根据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发展水平作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性因素,进一步地影响到高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动机。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手段和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新颖与否、方法的创新与否都直接影响着艺术类高职生动机的强化或减弱。艺术类高职生动力机制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功能。艺术高职生产生的动力激发着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指向自身的需求目标。

  2、目标机制:

  艺术类高职生的活动一般来说是会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和主题进行,从本质上来说,目标机制往往是由主体内在的价值观决定的,对于艺术类高职生来说,他们的价值观主要可以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价值进行理性的评估,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站在艺术类高职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就是艺术生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筛选。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观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艺术类高职生的行为规范上,同时还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做出的决策进行价值支撑。

  三、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规律探索

  艺术类高职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接受规律。

  1、能动与受动的统一

  毫无疑问,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可以看做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既是一种主观的接受,又会受到客观的干预。其能动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艺术类高职生的自主性、自觉性。艺术类高职生对他自身所在的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有个清醒的认识,而且对艺术类高职生自身的生活目的、意义的认识,也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充分的认识,这就表现为艺术高职生的自觉性。当然,艺术类高职生还有自己的情感、意志、信念等,通过这些因素的参与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此时就表现为艺术生的自主性,并且艺术类高职生能为自身的责任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不仅仅受到接受主体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客观环境的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接受客体直接影响着艺术类高职生的接受内容和价值取向,又由于接受客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要求。所以,接受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接受主体的发展丰富了接受形式,扩大了接受渠道,成为制约艺术类高职生接受的主要因素之一。

  2、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主体即艺术类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作用突出表现在:艺术类高职生的需要与动力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择取的源泉。艺术类高职生的动力是发展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类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择取的内容和方向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主体的动力促进着客体的变化和发展。客体对主体的作用表现在:客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都是建立在主体实际的基础之上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客体的主要目标以及价值需求都要以主体需求为准,不断满足主体发展的客观需要,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不总是一致地发展,有时主体的发展快于客体的发展,有时主体的发展则滞后于客体的发展。出现这些情况都不利于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还会损害主体的积极性,并降低客体的作用效果。

  3、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规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继承优秀传统接受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继承与创新的结合才有发展基础和生命力。这里主要阐述的是传统的灌输理论,灌输理论首先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来的,并由列宁加以发展到理论化阶段,逐渐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历史时期,我们党就重视运用灌输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向人民群众和干部灌输党的政策和路线。在当下,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思潮还在不断地涌现着。社会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多元化,而且艺术类高职生的主体意识空前增强,说教式的灌输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和高职学生发展的要求,而是在艺术高职生与教育者的互动的基础上,教育者运用人性化的手段和说服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更好的传递给高职学生。通过综合分析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要素、活动过程以及作用机制,深入发掘其规律,自觉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

【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谈谈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论文

3.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观念研究论文

4.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文

5.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关系研究论文

6.网络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7.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论文

8.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