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哲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时间:2018-04-29 17:05:28 哲学 我要投稿

浅析哲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代思想政治教育延续中华道德思维的传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那么,哲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

浅析哲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近年世界其他国家出现的反社会运动、社会不平等、网络运动等事件导致社会紧张,重新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以提升青年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并深深地嵌入到其他国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和政策设计过程中。在这样一个国际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自身优势,挖掘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优势,寻找新的生长点,才能有效地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政治准则和要求对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促进学生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笔者从哲学的道思维、文化思维、公私思维和方法思维四个层面,深层次剖析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和特点。

  一、"道"中育人,德智契合

  与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德智分离不同,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资源源远流长,贯穿古今教育全过程。《中庸》开篇提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从产生以来,就十分重视借助"道"理念对自身本质的把握并指导方法的采用。所谓"道"中育人,是遵循大自然的法则和宇宙运行之规律,基于政治道德观念的习染和价值性知识的传承规律,依据万物之性,解除人性之障碍,帮助学生自我实现,达到明道、知道和行道而完成成人的过程。在中国古代教育实践中,修"道"涵盖政治、价值、道德、行为规范等多方面的内容,并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起着激励、引导、预测方面的功能。这也使得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天然地包含在政治、教育、伦理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分合并进过程中。由于受到深厚的道德教化思想影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重教化理论的阐述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轻教化理论自身的论证和检验的特点。这虽然造成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缓慢,但也造就了政治道德培养与智力培养的整合的天然而成,发挥了强大的政治道德培养功能,形成了人们深刻的价值判断力。

  我国在继承和发扬已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1984年创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学科特点。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正式确立。在这个文件中,明确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下属的六个二级学科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培养目标、学科研究范围和课程设置以及相关学科。一般而言,一门学科的成形,从哲学上而言,就是要形成自身的科学性知识形态及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结构,有一整套自身的科学概念和范畴。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来源,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科学劳动而汇集的知识总和就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

  之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德智契合的,是因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延续中华道德思维的传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吸收其他学科的优势,独立设计了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又通过整个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渗透价值性知识而发挥教育功效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体现我国政治优势,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着特有的研究对象、领域和范式,具有科学性;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体现了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_。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和钻研马克主义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一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青年现实社会问题和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二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坚定青年的政治立场、方向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也就是"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规范和方法去认识、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的学科,既体现在其智育价值上,更体现在其意识形态性、政治性上。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知识性服从、服务于其意识形态性,以促进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旨归,否则就会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的,背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在我国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注重牢牢占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又注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德智统合,需要探索研究型教学理念,培养问题意识、双主体意识、探讨意识、开放意识、能力培养意识五种意识。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解决教书与育人的脱节问题和学生知与行脱节的问题,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教育本质,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培养三者的有机统一。

  因此,之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智德契合的,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历史及其跨学科性特点决定的。"道"中育人的传统造就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既与其他智力学科存在部分教育内容交叉,又引入了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其他学科内容,还借鉴、移植教育学、数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某些理论方法。

  二、以"文"化人,人格涵养

  与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学文化特质不同,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深深地扎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之中,它的内容和形式都附带着深深的文化印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形式,也彰显出我国的文化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宏大叙事,又是个体关怀;既是意识形态灌输,又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从历史上的主流文化来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以礼化俗",教人行"中道",提倡政治道德习惯的养成,幸福生活的习染。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以"积极入世"为其教育哲学。不管是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观,都反映了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世俗性文化属性。法家、纵横家的治世方式更是彰显中国人的积极入世精神。

  "理性贵于一切"的思想成就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人至上的思想。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彰显人的价值、重视人格的养成成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一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或者说,我们要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大都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找到深厚的渊源。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契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从传统民间文化来看,中国人信仰的`不只是在神圣世界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粹神,还重视从人世间挑选出杰出代表作为自己喜爱的神灵。中国民间虽然有敬畏鬼神、信奉宗教之习俗,但对鬼神的崇拜、敬畏掺杂着功利动机。民众世俗神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民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国家与宗教机构分离、教育与宗教分离的政策,使得现代中国人延续和强化了世俗性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大众化实践正是这一文化的现实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就是要传统优秀文化内容及其方法的现代运用,结合时代需要和主体诉求,创新性地诠释和转化传统官方和民间教育两种资源,丰富当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健全人格。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得到弘扬,是一种主流的革命教育文化,在实践上逐渐成为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随着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共舞,发挥了重要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功能。文化因素使得人的环境要素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它与社会环境的其他子系统一起构成实践活动的基础,而且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中形成双向建构的"文化力"。社会文化浸润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不同个体和群体中输入、传播、输出和反馈,逐渐增强和提升人们的政治和道德素质。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自觉建构社会文化场域,融入人的交往实践,激发社会的创新和活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它能合理引导人不断超越当下物化的、异化的、对象化的束缚,趋向更为理想的、可能的、无序丰富的精神家园。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个人与社会、个人和他人、主我和客我的关系,这些关系在实践中产生、发展。而这些关系的调节与理顺涵养出明德守法的公民,既需要软约束的道德文化,又需要硬约束的法治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的方法开展研究与实践来调节各类社会关系,逐步实现人格培养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相协调,还采用社会学、科技哲学、法学的方法开展研究,推进学生人格培养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进程。基于哲学探究,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宗旨在于提高青年人的精神境界,帮助青年加深对生命的正确理解,涵养健全人格,实现自我发展,达到成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