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

时间:2020-07-31 09:18:35 哲学 我要投稿

析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

  陆羽长期学习儒家著作,对茶的认识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下文来浅析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

  “茶圣”陆羽,字鸿渐,唐代人。初唐之时饮茶之风较盛,自幼于寺院中长大,僧人饮茶的习惯是由来已久的,因此古语说“禅茶一味”。陆羽常居于此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他生性自由洒脱,酷爱饮茶,离开寺院之后,便游历多地、广交益友。对茶之采摘、水质之品鉴、器之铸造以及茶之煮饮都有了一定的研究,其成果《茶经》也首次将茶作为一种专业学问呈现于世,包含着融儒、道、佛为一体的精神文化层面。而后由于技术的进步和饮茶习惯的变化,后人在研究《茶经》时更注重从字里行间体会茶的哲学境界,以明心性、炼修养。

  一、从《茶经》看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维护统治秩序的有力武器。陆羽长期学习儒家著作,对茶的认识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

  1、精行俭德

  开篇《一之源》中就提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没有直接对茶德做出论述,而是通过描述怎样的人适合饮茶来含蓄的表达,将茶品与人品结合起来。何为“精行俭德”?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意思是说说话忠实诚信,做事忠厚谨慎的,即使在蛮荒落后的国家也能行得通。此为品行端正。《论语·学而》:“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这是子贡对其老师孔子的评价,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孔子为儒家的`创始人,其思想和行为是儒家的典范。因而“诚实”、“谨慎”、“节俭”、“善良”等一直都是儒家修身立德的不二章法。更何况“茶性俭,不宜广”,煮茶过多会淡其味道,而且在茶事活动中,种茶、制茶、择器、备具、煮茶,皆需一丝不苟,若“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则会“饮之成疾”。因而精行俭德之人也就是品德端正简朴、做事精细有序之人饮茶为最宜,饮者也正是通过这种精细的茶事活动,使心灵回归清净与恬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2、中庸

  所谓中庸,“中不偏,庸不易”。四之器中讲到“鍑”也就是锅的时候强调要“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锅耳做成方的,让其端正。锅边要宽,好伸展开。锅脐要长,使在中心。这样制作,除其实用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陆羽所表达的“正令”、“务远”、“守中”的中庸思想。除茶之器具外,烤茶饼的火候亦有讲究:“凡灸茶,慎勿于风烬间灸,票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灸之。”这是说烤饼茶不可在通风处飘忽不定的火苗上烤,使茶受热不均匀。烤饼茶时要靠近火,不停地翻动,等到烤出突起的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然后离火五寸。当卷曲的茶饼又伸展开,按先前的办法再烤。煮茶时“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其中的受热均匀、减火又反复、水沸三次而止的过程正是中庸所指的中正、平和。人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于煮茶也同样适用,火太大不可,太小不可,受热不均不可,持续加热更不可。

  二、从《茶经》看道家思想之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听任万物自然而然的发展。“道法自然”这种淡泊和置天地于无状的精神与茶的本性“俭”不谋而合。《茶经》中论起茶的品质是“野者上,园者次”,即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人工栽种的较次。采摘之时更要顺应自然规律“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水质则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认为煮茶之水,以最天然流动之水为最佳,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如此看来,《茶经》从采摘到水质无一不体现了陆羽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烙印。

  唐初饮茶之风盛起,其目的也不再单单是为了解渴、提神、治病。而是被置于一种悠然闲适的姿态。世人修养身心、以茶怡情。舒玉杰先生在《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中介绍了关于陆氏茶烹饮法,他认为这种品饮方式可令饮者将以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中与清淡、赏花、玩月、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新脱俗,高尚优雅的品茗境界。

  三、结语

  陆羽的《茶经》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世界茶道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茶经》中的哲学思想更是被后人所挖掘、吸收。精行俭德、中庸思想成为世人行事立人的原则,道法自然等思想在如今的快餐时代注入一股超然、自由的力量。我们也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茶文化,才能向后代、向世界更好的传承下去。

【析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相关文章:

1.关于茶文化茶经济的开题报告

2.本雅明翻译哲学思想

3.谈哲学思想的艺术发挥

4.谈老子的女性哲学思想

5.茶经处世哲学及英译策略论文

6.物理化教学中的哲学思想

7.本雅明翻译哲学思想分析

8.分析本雅明翻译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