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哲学的未来路向初探

时间:2020-07-31 18:42:30 哲学 我要投稿

当代西方哲学的未来路向初探

  无论是语言转向还是后现代转向,不能说是西方哲学的新出路,那么,当代西方哲学的未来路向微探是?

  一、当代西方哲学变革的动因

  哲学就其本身而言,具有反思和批判的本质和精神。正是由于这种特质致使在西方哲学发展的内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这种精神也是西方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以法国哲学为例,当代法国哲学所表现的批判精神,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首先,就批判的动力而言,它不仅是对尼采、海德格尔的批判精神的总和和延续,又是对他们的超越,比如福柯对尼采的批判、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批判;其次,就批判的性质而言,它是一种彻底的反思性理论重建活动,批判的是逾越一切既定事物和既定理论的边界,对以往一切历史的解构,重建的是一种多元、开放的理论,比如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理论;最后,就批判的对象而言,主要针对主体性原则,比如福柯的“主体的人死了”。总之,正是由于这种特有的反思和批判精神,使得西方哲学跨越重重困境,竭力寻求全新的出路。

  二、超越语言转向和后现代转向

  西方哲学的第二次转向(语言的转向),虽说给我们有所启发,但实际上并未真正解决西方哲学的困境与出路问题,它在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用“语言”取代了“心灵”,重新陷入了传统哲学的怪圈。这次转向本身存在并遗留下了一系列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以法国哲学为例,当代法国哲学集中地围绕语言问题进行争论得出:第一,深刻地揭露了语言本身的'双重矛盾性质;第二,从能指与所指的封闭体系中解放出来,开启了一种开放性的视野;第三,创立了一种多元化的理论,为这一时期法国哲学的进展提供了基础。比如,新一代的法国哲学家试图根据新世纪的具体文化条件,创立一种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哲学思考模式;另外,后现代转向也为西方哲学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最终仍未摆脱类似的悖论,后现代主义在摧毁现代性的同时产生了诸多哲学问题。20世纪60、70年代,结构主义开始被后结构主义取代,由此在法国哲学中后结构主义开始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此之前,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提出了他者的概念,这可以说是对萨特等存在主义宣扬的个人主义的批判,而倡导的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伦理学。这实际上拉开了法国后现代哲学的序幕。其中,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福科的后结构主义最为著名,除此之外,拉康把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式同无意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后结构主义的精神分析方法;另外,法国的巴尔特把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式运用到文艺理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一种消融文本说。后结构主义可以说开启了法国后现代哲学。

  ,因为它们不仅批判了结构主义,也批判了整个现代性哲学。除了后结构主义,在法国还有以利奥塔、德勒兹和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利奥塔对元叙事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小叙事;德勒兹提出了一种游牧政治,使得哲学走向边缘化;鲍德里亚对虚拟、仿真的分析,提出了内爆等概念。以上这些构成了法国后现代哲学的轮廓。当然,除了法国,在德国也早已开始了后现代哲学运动,最早可以推至尼采和海德格尔。他们突出地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德国哲学通向了后现代。其中,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最为著名,他把解释学的方法运用到诸如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建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哲学解释学。另外,在美国,随着实用主义在本土的兴起,逻辑主义和实用主义结合而兴起的逻辑实用主义,以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开启了后哲学文化。有些学术著作也把英国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以及美国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评论也当做是后现代哲学的内容。

  无论是语言转向还是后现代转向,不能说是西方哲学的新出路,但它们给以后的哲学道路奠定了基础。那么,西方哲学的出路究竟在何方?也许这样的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中西哲学、西马哲学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漫长道路。“如果将来会有一种超越和取代现代哲学模式的新的哲学模式出现,那消解各种不同哲学倾向的对立、促进它们之间的交融的统一也许是通向它的最可行之路。”

  20世纪末至21世纪以来,在美国,学者们纷纷发出讨论并得出要超越后现代主义的所谓“后后现代主义”的主张和倾向以及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产生。随着解构性后现代哲学波及到美国,在美国本土兴起了一股全新的哲学思潮,它既不同于现代性思维模式又不同于解构性思维模式,我们统称之为建设性后现代哲学思潮。它的主要理论形态有以大卫一雷一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和以查伦一斯普瑞特奈克为代表的生态后现代哲学以及以朱迪-巴特勒为代表的后现代女性哲学等。这股思潮明显注意到解构性后现代哲学的悲观消极一面,对此加以超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模式;当然,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全新表现形态,它的特点之一是对现代性的强烈批判。与解构性后现代哲学的区别在于:它是批判地继承了现代性,对待解构性后现代哲学也是如此。它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让我们能够和乐观地对待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它是一种充满生机活力和奋发向上的生态哲学,在一扫以前的低迷和消沉后,重新为我们的学术思想和生活带来了新鲜元素和全新的意义。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则在批判的同时,主张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世界观,是一种有机构成的世界观;其次,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产生,是在吸收了其他流派的“养料”之后,又结合了美国本土的哲学,它是对过程哲学的一种改造,是以过程哲学为核心的。

  21世纪初,法国哲学家更集中地探讨影响着世界未来命运的(1)全球化(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以及(3)由此引申出来的重大问题。2001年12月,法国哲学会成立一百周年会上总结了当代法国哲学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围绕(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的思想的内在逻辑;(三)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创造以及伦理道德行动;(四)宗教与科学的问题而展开。除此之外,还讨论了“这个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哲学”的现实问题。这些论题,大致与西方哲学界在最近十年的理论探讨主题相符合:(1)人文主义的重建;(2)语言与符号及其与当代知识的关系;(3)社会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关系;(4)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关系;(5)文化多元化的可能性;(6)哲学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7)日常生活与哲学的生活化。在中国,2008年在浙江大学召开了当代西方哲学新进展的研讨会,会议围绕古典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现代与后现代、哲学与宗教、哲学与政治、哲学与科学、法国哲学研究、哲学与社会科学等主题进行了研讨。与会者一致认为,当代西方哲学在新的现实情境下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和进展,在关注西方哲学多元共存状态的基础上,更应该以灵活开放的姿态关注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借鉴国外新的精神文化成果,来繁荣发展中国的社会科学。

  三、走向“非哲学化”的道路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哲学实现了与科学技术的对话,未来的哲学思想将穿梭在不同的哲学文本之间,形成一种“超文本”的视域。在新一代的法国哲学家中重视现代科技进步与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诞生和传播)的大有人在,比如法国后现代哲学家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未来哲学除了实现了与现代科技的交接,还开始与文学、艺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频繁对话,试图开拓西方哲学的一条全新途径。比如,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把哲学运用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一门全新的学科——“新文字学”。由此,哲学开始慢慢渗入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逐步走上了“非哲学”的道路。这条道路将来可能被视为西方哲学的一大出路。为了完成哲学在新世纪的变革,德里达也认为必须使哲学成为社会大众日常关心的领域。哲学从其诞生之日作为凌驾于其他学科之上的“科学之王”(Philosophy)逐渐地转变为人文科学里的一门学科(philosophy),再次转变为新世纪条件下的“非哲学”(non-philosophy)。这一系列的转变(尤其是最近的一次)适应了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的一种创新之举。因为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须时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目前,“哲学非哲学化”的运动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思想创造活动。

【当代西方哲学的未来路向初探】相关文章:

1.西方哲学史的论文

2.西方哲学史论文

3.探究西方哲学意象观的历史演进

4.分析西方哲学意象观的历史演进

5.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路向研究论文

6.试析全球化陷阱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博弈之路初探文化论文

7.试析全球化陷阱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博弈之路初探优秀论文

8.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