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思考

时间:2022-05-13 12:21:30 财务税收 我要投稿

谈谈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思考(精选5篇)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分支,因为企业的各项活动均会导致相应的会计核算,而会计核算的方法直接导致企业税务核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谈谈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谈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思考 篇1

  摘要:

  我国在税收方面要在2020年以前实现税收现代化的一个宏伟目标,改革的过程中以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为主要内容,也是关键点所在,在这方面需要率先摸索出一个现代化的税收之路。当前很多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有更加全面的发展已经开始使用税务审计的方式,在税务审计方式基础上能够对税收有更多的促进性作用,针对企业税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问题解决思路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进行企业税务审计的税收风险管理分析。

  关键词:

  税务审计;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引言

  税务审计是税务机关使用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在税收企业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和考核,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国际税收的实践过程看,税务审计其实是从发达国家传播过来的一种方式,为了能够让一些大型企业遵纪守法,督其正常纳税,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这已经成为经济合作以及组织发展的核心管理手段之一,因此很多大型企业在这方面也有审计职责。

  1、对大型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实践的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很多企业在税收管理方面都做了突破性的改革工作,也不断地对一些国际大型企业进行借鉴,因此结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对税收审计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索,本文主要以国内某知名大企业为案例,对税收管理工作的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

  1.1对于风险评估的分析

  此集团是国内的大型企业,因此缴纳的税款比较多,纳税规模比较大,针对于此集团的发展情况,首先需要分析的就是销售过程中的收入比例、税收的比例以及业务上的比例等。每个业务板块纳税占比较大的有两百多加子公司,在税务风险的判断方面使用了人机结合的方式,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性的评估,然后选择80家比较突出的,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人工方式的评估。对于企业所填报的税收风险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此分户、分版块地做出整体性的评估报告。

  1.2风险自查阶段

  风险的自查主要是向69户企业以及当地的税收机关进行自查数据包的派发,然后按照数据包中的具体要求和问题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展。也可以召开自我检查和监督会议,让企业对于自己重点的区域进行多项性实地调研,然后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税收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案头审计阶段,风险的评估和自我检查需要选择的业务板块是对2010年到2014年之间的企业电子财务数据,其中包含集团内部具有代表性的30家企业骨干集合而成的审计工作团队。针对所收集到的企业税收材料,然后使用电子数据导出以及筛选和构建表格的方式进行企业税收风险的评估,以此发现企业风险自查过程中的多种疑点。

  1.3现场审计阶段

  在现场审计阶段主要是针对案头审计过程中的多种疑点进行全面的组织检查工作,逐步逐户的进行企业的调查和核实,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有询问的方式,程序分析的方式以及业务循环的方式,从每一个疑点出发进行审计工作的管理,也可以通过查阅企业相关文件和记录的方式对企业存在的风险疑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以此印证以及核实企业的税收风险。给规范化的企业审计提供思路,对于审计以后的资料要和其他企业进行意见的交流,以此形成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在审计以后还要进行反馈工作,反馈工作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方面是对工作的梳理以及总结,然后询问可能发生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措施,提出进一步的税收发展建议。引导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利用风险管理建立建议书的方式向集团总部进行报告,从个体经验上给集团一定的建议,避免税收风险的发生。还要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税务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对税收的监督,并且对税收业务的流程进行细化性的控制,增强内外部的沟通,这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创新的要求所在。

  2、建立健全企业税收和审计的建议

  2.1确定税收得到法律地位

  我国在税收方面需要法律的维护和保障,现行的法律对于税务审计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并且相关的执法行为也正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从税收的长远发展过程来看,需要加快税收的审计立法工作,确定税收审计在法律上的位置,增强税务审计的相关性表述,让税务机关的审计能力也不断地强化,以此规范税务审计流程和具体的操作办法。

  2.2审计流程的完善

  制定出标准化的审计流程是规范税收工作的一项突出性成果,在这方面可以指定比较标准的底稿税收制度,并且编纂出税务审计工作方面的流程手册,对税务工作进行审计流程方面的规范,完善工作的方式方法。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不断地提升抵御风险以及审计选案的能力,也可以增加一些测试,可能是实际性也可能是税收统一抽样方面的测试。审计的程序也需要严格地加以规范,不断地进行项目的优化管理,以此实现选案、审计以及处理相关细节性的分析和研究。对于细节性的处理要有分离性思维,不能因为税务审计太过于随意因此出现应付形式,以及偷税漏税的行为,这样也是对于资源的浪费。税收管理方面可以建立起绩效体系和制度,使用较为合理化的办法,从科学的税收指标出发,强化对审计人员的约束能力。

  技术方面的支持也需要不断地强化,技术强化是深化税务审计信息建设的一个途径,在软件平台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自动排序,从工作底稿出发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对工作加以创新,可以针对大型企业的情况研究出ERP税收系统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进行,也可以使用这系统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税务电算化的研究,让审计实现智能化的'发展,减少税收过程中的风险点,也可以使用穿行测试以及分析性测试的方式不断地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让企业对税收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对于一些常见的税收风险在生产和经营领域中研究,创建出满足财务核算的相应模块,让税收风险能够自动化能够被系统自动化地识别出,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2.3专业化团队的构建

  审计税收的方式需要专业化的团队,也需要合理地对一些信息技术和数据统计进行分析,这样就要不断地提升人才的素质,强化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人才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升税收统计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做好相关的业务培训工作,创新人才机制,引进优秀的人才在软件的开发以及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运用,以此突出审计行业的骨干性作用,用科学严谨的思维创建新的工作方式。对于人才技能的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一种是内部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另一种就是到先进的企业中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对经验的借鉴以及对先进税收方式的学习,不断地提升最新审计的应用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税务审计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分析,一共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的论述。第一部分是对大型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实践的分析,其中包含对于风险评估的分析、风险自查阶段、现场审计阶段。第二部分是建立健全企业税收和审计的建议,其中阐述了确定税收得到法律地位、审计流程的完善、专业化团队的构建。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在税务审计风险方面的防范能力,减少风险的发生,保障税收的顺利性,让企业在完善的税收制度下不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因素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贾勇,赵勇敏.跨国税源的税收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J].税收经济研究,2014,11(5):36-42.

  [2]李敏.在烟草行业视角下浅谈影响税务审计质量的因素[J].现代商业,2014,12(14):201-201,202.

  [3]卓越.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J].审计与理财,2014,17(11):42-43.

  [4]谭青,鲍树琛.会计—税收差异能够影响审计收费吗?———基于盈余管理与税收规避的视角[J].审计研究,2015,25(2):81-88.

  [5]黄盈盈,洪本芸,彭萍祥等.企业雇用兼职会计潜在的税收风险探析[J].审计与理财,2015,17(9):34-36.

  [6]张国庆.论商业零售企业联营模式下的涉税问题[J].审计与理财,2015,17(10):30-32.

  谈谈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思考 篇2

  摘要:

  本文所讨论的税收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方面,是指税务机关要对大企业征税过程中税款流失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判,对存在的风险实施有效的事前控制,也包括事后风险处理等一系列的活动。实行税收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并不断提高大企业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关键词:

  大企业;税收风险;税务机关

  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大企业已成为各国非常重要的纳税人,也是重点税源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如何构建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确立风险度方法,并科学地评佑我国税制改革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风险,是构建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当务之急,是有效防范税收风险的首要及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依据当前大背景下,主要是从税务机关角度,对当前大企业税收管理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希望对当前大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成因及改进方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提高大企业税收遵从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及实践成效

  (一)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

  1.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及评估可以使企业税收管理更有效率。税收风险管理即是通过对税收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税收风险的成因,确立风险等级,估测可能造成的税收流失、形成税收管理责任等后果,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实施监督控制,防范并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实践表明,通过税收风险管理对税收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进而完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税收的效率。

  2.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保证税收的安全、稳定,降低纳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本文所讨论的税收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方面,是指税务机关要对大企业征税过程中税款流失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判,对存在的风险实施有效的事前控制,也包括处理风险后果等一系列的活动。实行税收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并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从实际操作来看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保证税收的安全、稳定。

  (二)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成效

  1.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基本确立。税收风险管理流程的基本规则已基本确立,即在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出现的引发税收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科学评定纳税人风险度,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形成的情形,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将税收风险降到可操作范围内的最低度。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组成,一是风险认知(也称风险识别):根据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归纳出税源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对每个风险因素进行分值和权重分析比较,建立涵盖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特征数据库;二是风险评价:利用信息技术将征集到的风险数据进行分析、归类最后形成风险值,再根据风险值的高低对纳税人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三是风险处理:为每个风险等级制定原则性的处理方法,由税源管理员根据以研究成型按照风险程度给予不同级别的征税管理。

  2.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架构基本成型。依托网络,大企业税收管理智能化平台初步建立。一是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企业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及“大企业税务审计软件”,逐步实现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化。二是基本普及征管信息软件,建立具有基础资料、企业资料、数据信息、分析预警指标、评估

  模型、税企数据接口等功能的税务统智能化平台。三是对大企业采取驻厂管理的方法,从而掌握风险管理的主动权,防止因信息不到位而导致税收的流失。

  3.大企业的征管资源配置创新效果良好。根据风险等级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税收管理,优化了征管资源的配置。通过管理员制度创新进一步明晰了管理员的责任区职责和风险管理职责,把风险管理职能从属地管理的税收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提高了风险监控的专业化程度;通过设置专业岗位、建立专业队伍,将征管资源配置到大企业税收征管风险最大的岗位上,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税收征管的针对性。

  4.大企业的税收风险基本得到初步的控制。通过优化管理机制,不同层次的税务机关都进行了风险信息的筛选、分级,形成了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相互配合、互动协调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使信息能够在各个层级、各个部门间充分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管理效能的提高,促进了大企业纳税的遵从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大企业纳税人偷税、漏税的行为,达到了引导遵从、技术遵从的效果,大企业的税收风险基本也得到初步的控制。

  二、 当前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治税理念的偏差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制约仍然存在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税收管理事业也在不断变化之中。目前税源管理部门以数据统计为基础的静态式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征管人员主要是通过查看申报资料和上门核查的方式进行被动管理,而对税源的深入调查和分析预测则显得不够。税收管理理念的落后导致风险管理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税收管理效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二)内外部没有统一认识到风险管理的作用

  对于税收风险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在税务管理部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在实际操作中,管理部门只注意到了税收风险管理带来的税收成本的增加,认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效用度不是很高,操作复杂,而风险管理对来的长远意义没有得到充分认知。从企业的态度来看,对此也是报有抵触情绪,在现有的风险管理工作中配合十分有限。

  (三)征管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的因素

  由于治税理念的偏差和对税收风险管理认知的有限性,目前在征管资源配置上还有很多不合理因素。大企业是税源的重点,但在资源配置上还没有的到充分体现。对大企业的信息资源的统计、筛选工作的人员配备尚不合理,大企业采取驻厂管理方面也有待提高。

  (四)信息采集利用还不全面,限制性比较大

  虽然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化也有很大提高,但信息利用并不是很充分。风险管理的重点就在信息利用,而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对于大企业的数据分析、分析预警指标、评估模型等方面利用度十分有限。大企业的突出特点是跨地区性,一方面给信息采集带来了不便,另一方面就需要不同地区税务管理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而一些限制性因素制约了这方面的工作。

  三、当前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税收管理中种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税收信用严重缺失

  在实际税收风险管理中,虽然对风险进行的等级评定,但在操作中不论风险等级大小,均实施无差别的征收管理,导致征纳双方缺乏互信;同时税务机关增加了大量的调查审核环节和众多的附加资料要求以预防大企业纳税人“钻空子”,然而繁琐的管理未能集中力量应对真正存有风险的纳税人,不仅未能有效促进纳税遵从和应对风险,反而造成税收成本增加、征收效率降低。

  (二)税收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致使基础数据质量较低

  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数据质量是数据的劣程度,也指数据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数据质量是由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等相关因素决定的。只有提高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才能保证风险识别的精准性,为风险评价和风险处置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当前的管理模式中,基础数据的统计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数据统计以基础的静态式管理模式为主,征管人员主要是通过查看申报资料和上门核查的方式进行被动管理,数据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基础数据质量较低

  (三)税收机关和税务官员的执法观念不强

  从执行层面来讲,内部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未达到完全统一,税收机关和税务官员在执法观念上还有不足之处。部分税务干部对风险管理新理念、新方法的认识不统一、理解有偏差、掌握不到位,未能将风险管理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纳税人涉税事务复杂化,纳税人专业知识的缺乏

  大企业纳税人涉税事务复杂化,要求税务人员懂外语、熟悉国际税收和具备较高财务分析能力而且对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信息技术分析等工作也有一定了解。目前的税收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还比较欠缺,这也影响到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调查研究,促进税制和税收政策的科学和完善

  税制和税收政策的科学和完善对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已有了初步实践成效,为税务部门进一步开展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调查研究,找出制约风险管理效能发挥的因素,从完善政策入手,建立科学有效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二)建立一套税务风险评估、控制体系

  由于风险具有可变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单位在制定了具体的风险管理目标后,就需要对风险管理全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并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开放,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日趋完善,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合理评估与化解对大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具有重要影响,税收风险控制也成为大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根据已有的风险认知、风险处理、风险处置三个个环节进一步完善税务风险、控制体系。在对税收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科学评定纳税人风险度,并根据不同风险度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实现税收风险体系化处理。

  (三)创新服务细化管理,把握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着眼点

  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还要在精细化服务上下功夫。大企业就有的特殊性质要求税务部门提供更为细致的管理与服务。在税收风险管理方面应从三方面入手解决。一是内控评价和税务思维相互结合,帮助企业排查风险隐患;二是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相互结合,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三是专业应对和一般应对相互结合,积极处理税收风险。

  (四)确定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

  健全体系,建立“大企业”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完整的大企业税收征管办法。二是完善大企业数据积累制度。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四是建立健全大企业管理考核机制。五是建立大企业定期"税情通报"制度。六是加强对大企业税收政策的调研,积极研究税制改革对大企业发展的影响,引导纳税人的投资经营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五)建立专业化的风险应对团队。

  强化培养,不断提高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一是在人员配备上,要培养选拔懂外语、熟悉税法和具备信息技术的高级税务人员组成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员。二是大力开展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提高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可适当组织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师、计算机财务分析专家等,针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中的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分析。四是要定期实行交流学习等方式,使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员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五是对资金投入和人事政策要适当倾斜,充分调动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发挥信息资源作用,按照“信息管税”思路,建立一体化的风险控管信息平台

  大力推进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全面、真实、准确的税收基础信息(数据)。数据标准是衡量数据的准则,是进行数据相关管理工作的规范要求。科学合理的数据标准对采集规范、录入标准等具有操作指导性,有利于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也有利于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信息管税”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大企业管理智能化平台。一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发推行“企业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及“大企业税务审计软件”,将大企业税收信息化处理。二是加强税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将税收管理中对于大企业的数据分析、分析预警指标、评估模型等方面建立软件化管理。三是切实加强对关联大企业税源信息管理,防范税收转移流失。四是完善大企业驻厂管理模式,从而掌握税源管理主动权,防止涉税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卓志.风险管理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王晓群.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韦坚.税收征管风险的防范[J].财经论坛,2007

  [4]姜跃生.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税收分类管理的趋势和方向[J].涉外税务2003年第4期.

  [5]文英,唐海燕.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问题探析[J].涉外税务,2006

  [6]程明红.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税收管理水平[J].税务研究,2002

  [7]贾绍华.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谈谈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思考 篇3

  摘要: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起步较晚,自2009年颁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开始,以及“稽查风波”的出现,企业以及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等逐渐重视税收风险管理。本文对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发现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又对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基于中介机构对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的辅助作用进行了透视,体现了中介机构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以期取得更上一层楼的成效。

  关键词:

  中介机构;税收风险;问题;措施

  目前,税收改革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企业与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税收风险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决策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术界对其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一、我国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初见成效

  企业规模逐渐趋向大型化,随之而来的税收环境更加复杂化,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税务风险难题。企业开始完善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政府税务机关也助力企业提高改革的步伐,与此同时,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在不断的努力,以期为企业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使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锦上添花。目前,我国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有法可依

  国税总局颁布的《指引》使得企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明确具体地提出企业在税收风险管理上的制度要求,强调企业必须将税收风险作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且构建了从原则、岗位分工、组织机构等到监督管理机制的一个完整框架。相关的税务部门也据此因地制宜,制定了相应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具体办法。企业在双重制度下,寻求企业、政府、机关等的协调一致,参考《指引》与具体办法,努力建立一套完善的税务风险防范制度。同时,《税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指导意见》也对中介机构辅助企业进行税收风险管理提出了希望。要求注册税务师在接受委托后,首先确认须重点关注的领域,在整个业务进程中始终保持对重大风险的关注度。通过对有关风险项目划分等级和标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不仅提高税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与声誉,而且可以有效地为企业防范税收风险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初见模型

  不少企业在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上已经取得了见效,其按照《指引》和相关办法,建立了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税收管理制度以及配套具体措施。比方说,中国电信甚至对凡是涉及纳税的环节都通过内部控制进行严格防范;中国银行建立了定期进行税务报告的制度;中国人寿保险更是将税务风险的管理提升至战略高度,足见其对税收风险的重视。

  二、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疑难杂症”

  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在税收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税收风险,对于企业整体价值的提高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看到希望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因为一系列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一)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指引》作为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第一个重要文件,勾勒了比较完整的关于税收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将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正式提上日程。然而,也在现实的考验下暴露了大量问题。一是约束力不足。作为部门规范性文件,直指对象是各税务部门,要求其加大宣传力度,并辅助企业进行参考实施,即对企业产生间接作用,而非强制性的规定。结果可能导致企业并不愿意配合税务机关进行自身税收风险管理探索,从而影响整个行业乃至我国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进程。二是针对的对象含糊不清。《指引》主要从税务机构的利益角度出发,重点针对大企业来保证税收收入,对于中小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鲜少提及,缺乏指导意见。三是,内容过于抽象,《指引》虽然构建了整体框架,但是由于各行业的规模、类型、组织机构等有所不同,因此,缺乏更具体的、分门别类的实施方案。

  (二)税收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虽然,部分企业以及税务机关已经为税收风险管理打开了大门,但是,对于整个国家、社会而言,仍有一定数目的企业风险意识淡薄,在门前犹豫不决,加之对纳税降低企业价值的不满,更加剧了部分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的抵触。表现在:高级管理人员的不重视,主要是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相比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税收风险没有纳入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体系中,相应的税务风险防范部门没有建立,决策过程也未将其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典型的当属2010年的“平安税务门”;过度规避税收风险,忽略了税收政策产生的潜在价值,良好的税收筹划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企业与中介机构缺乏合作

  一方面,企业财务部门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关系不和谐,另一方面,企业基于成本考虑,抵触中介机构的服务。大多数企业一般只在年度末接受中介机构的审计,日常经营过程中却很少与中介机构合作,导致中介机构只能在年末发现税收风险,并建议进行调整等,但是在经济事实都已形成后,税收法律上的性质也已基本确定,留给中介机构税务筹划的空间就非常小了,无法在日常经营中对企业进行引导,通常会给企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三、应对企业税收风险的“良计”

  企业在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为企业扫除障碍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以下主要从中介机构的角度出发,辅助企业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理制度。

  (一)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

  税务师事务所是连接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桥梁与纽带。中介机构一般具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对于税收相关的法律政策也比较熟悉,实践能力很强,对于税务风险管理通常形成独具特色并且专业的防范机制,在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可以形成和谐的调节机制。中介机构对于连接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指引》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与完善作用。在《指引》的修订的过程中,中介机构可以凭借资深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的税务技能,建言献策,指出上述《指引》存在的问题,在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做好专业顾问,通过解决两者的疑难问题,不断提出有利于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建议,以期在我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税收风险防范制度。

  (二)中介机构要“以身作则”

  为了有效解决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加强宣传的同时,税务师事务所在为企业提供纳税服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对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视,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的行为。

  1.加强税收风险防范意识

  中介机构要以身作则,加强税收风险风范意识,为企业提供保质保量的服务,同时也对企业起到警醒的作用,协助企业控制风险。

  2.提高专业技能

  中介机构要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强大的专业团队,才能保证企业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问题都能得到一一解决。在对企业进行审计等程序上,通过与治理层、管理层等的沟通,使其理解中介机构的管理程序,从而在今后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上有章可循。

  3.提高代理服务质量

  在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税务代理服务时,要保证代理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职业道德,可以通过招聘、考试、管理等广纳人才,同时也要通过后续培训、教育等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税务师事务所还可通过建立赔偿保险制度以及质量体系,降低代理风险,通过多重复核,提高执业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采取符合税收法规的税收筹划,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以及为企业提供一些辅助的税务顾问,满足企业的纳税服务的同时,又赢得良好的声誉。

  (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介机构与企业之间应该建立透明、相互信任的良好合作关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复杂的税收问题,通常可以得到中介机构资深专家的帮助,因此,企业和中介机构还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中介机构与企业有共同的需求——专业人才,中介机构强大的人力资源可以帮助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将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企业相关财务人员,不仅提高实际税务问题的解决能力,而且帮助其解读相关的税收法律,通过税收筹划挖掘企业更多的价值,将中介机构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综上所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之税收风险管理任重而道远,中介机构在为企业提供纳税服务的同时,也在帮助企业不断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税务难题,中介机构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二者应该齐头并进,相互促进,企业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同时,中介机构实现优质的服务,以期取得更上一层楼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鹏.加强企业税务管理,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初探[J].财经界,2010(12).

  [2]盖地,张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J].财务与会计,2009(16).

  谈谈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思考 篇4

  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在增值税转型中,由原来的免税改成由财政还,有人认为该类企业收购发票与增值税关系不大,只成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成本扣除的合法凭证,销售的又都开票销售,已无风险点,但其实其原有的风险点仍未消除,相反,反而增加了管理人员思想麻痹、疏于管理的涉税风险。

  一、涉税风险点的分析

  1、未设立收购站的风险点的分析

  作为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它的经营流程是收购废旧物资和废旧物资。现在的许多废旧物资经营企业,都没有自己下设的收购站,而是由许多收购人员自行收购后,由自行收购人员再卖给废旧物资经营企业。而《江苏省国家税务局收购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下列情况一律不得开具废旧物资统一收购发票:购进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包括无证贩运者)的废料、边角料、回收料。所以,凡在税务登记过程中经调查未设有收购站的,都存在此风险。大都的做法是废旧物资经营企业自己找来或请自行收购人员提供若干实际没有销售废旧物资人员的身份证,让废旧物资经营单位人员自行填开,造成实际销售人员与票面销售人员不相符。

  2、违章开具收购发票的风险点的分析

  许多制造类企业销售工业废料、废品、下脚料或商业企业销售包装物给中间商或直接销售给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借用废旧物资经营企业执行政策规定有松有紧、有守法有不守法的漏洞,为了将废品销售不入账、偷税,不开票给废旧物资经营企业,而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利用自行填开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的便利条件,自行填开收购发票入账,造成了为销废企业开票的涉税风险。

  3、经营企业高增值税税负的风险点的分析

  具有关联性或其他利益关系的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和用废企业,因为政策原因,用废企业可以用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开具的销售发票抵扣10%的增值税额,用废企业为了偷税,可能要求经营企业多开销售发票,因为税务部门近年来加强了用废企业的纳税评估,对其投入产出很重视,所以此类虚开一般不为销售数量的虚开,而为经营企业销售金额的高开,而虚开的部分缴纳的增值税,新政策可由财政按比例返还,所以应注意经营企业高增值税税负的涉税风险点。

  4、经营亏损的风险点的分析

  由于对用废企业高开销售额的需要,而经营企业又不想交纳企业所得税,所以,经营企业存在提高收购单价、虚提收购金额的涉税风险,如果经营企业提高了收购单价,其主营业务利润必然很小,加之,“三项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的列支,就造成了企业的经营亏损。

  5、关联交易销售单价偏高的风险点的分析

  如果关联交易销售单价偏高,高于同期正常交易价格,又无正常理由,就可能存在经营企业虚提销售单价,用废企业虚抵进项税额的现象。

  6、关联企业增值税税负下降的风险点的分析

  如果用废企业通过虚提购进金额、虚抵进项税额,关联企业增值税税负就会下降,所以,关联企业增值税税负同比下降,就有可能存在涉税风险。

  二、控制措施

  1、加强收购发票票、货、款一致性的调查。采取抽查方式,按一定比例对废旧物资销售人、销售数量、销售单价和发票所列数据进行一致性的调查。

  2、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是否设立收购站进行调查。对未设立收购站的企业多次重复出现的出售人进行票、货、款一致性的调查。

  3、对收购款项实行实名银行存款支付制度。由于废旧物资经营企业收购环节不像农产品收购存在收购季节忙的现象,所以销售人应提供身份证明,并在收购发票上签字确认,同时经营企业应设立实名支付台账,注明收款人、收款地址和联系方式,以备税务机关巡查、核实。

  4、分析行业风险。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增值税税负高于去年同期税负20%以上的、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增值税税负持续上升的、对关联交易销售单价高于其他同行正常交易价格20%以上的、对关联用废企业值税税负同比下降20%以上的、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出现大额亏损的,应进行风险点的分析,实施纳税评估或发现偷税的稽查。

  5、建立《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管理办法》。根据政策规定和管理要求,建立规范性的管理办法,使经营企业守法经营,提高对税收的遵从度。

  谈谈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思考 篇5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相应的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房地产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我国房地产业由于自身特性,具有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增加就业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成为当地税收的财政的主要来源,有助于当地政府各项业务有序开展。但是由于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同样面临着不同程度上的税收风险,这就需要加强税收风险管理,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税收管理,增加地方税收收入。由此,本文主要就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问题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财政收入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税收风险,对于税收风险的管理则是强调相关的税收机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提出合理的税收管理措施,以求尽可能的降低税收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纳税额,维护当地政府的财政稳定。对此,相关税收部门可以通过对纳税企业进行辅导和宣传,加强税收监管力度,根据差别化的手段来降低税收风险,提升税收管理成效。由此看来,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管理风险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管理现状

  (一)内部控制缺失。房地产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风险,其中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缺失。房地产企业由于自身组织结构较为冗杂,经营业务涉及到众多方面,一个工程项目从设计开发、建筑施工、加工业、建材商贸以及房屋销售代理等多个部门,这个部门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在核算经营成本时很容易混乱影响到最终结果准确性;同时,税收风险管理力量不高,缺少足够的管理资源,管理水平偏低,在实际纳税中可能在执行上存在差异。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尽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中难以有效的落实到实处,依法旅行纳税职责,致使纳税风险依然存在。同时,还有更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自然就谈不上执行纳税风险管理措施。由于很多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或是不愿意去执行税收风险管理措施,同样会为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二)企业税收规划容易存在误区。房地产企业的税收规划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少缴税,但是税收规划失败,房地产企业将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即税收规划风险。为了能够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少缴税,通过调低税基,就能够实现少缴税的目的。但是企业在税收规划和方案选择中并未依法缴纳税务,或是由于无法及时、全面的了解到相关税收政策,导致税收规划存在较大的风险。

  (三)企业办税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房地产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开展中,办税人自身的专业素质高低同样会对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带来风险,导致企业无法更加全面、有效的了解税收政策,或是对税收政策精髓把握的不全面,纳税行为并未严格遵循相关纳税要求进行,或是流于表面,未能从实质上真正按照税收政策规定进行操作,导致企业面临逃税、漏税的问题,承担违约金和罚款的处罚,不仅损害企业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损害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名誉。

  (四)沟通协调不充分。对于一些涉及到具体的纳税业务,一般情况下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审核以及评估,但是多数房地产企业缺乏专门的人员去同税务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这种沟通协调的不充分问题,将会为企业带来少缴和未缴税的风险出现,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与此同时,税收政策由于自身特性十分复杂,所以房地产企业对于税收政策的理解和认知上存在差异,这种对税收政策理解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企业认定的缴税范围和税收机关认定的缴税范围不同,为房地产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应对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房地产企业由于自身业务涉及范围较广,在财务成本核算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成本核算工作出现缺失。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交易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来,科学合理的计算,对于重大财务活动及时申报和缴纳,为企业积极参与市场良性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交易活动开展中,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纳税主体的资格和信用,进行综合考评,防止企业恶意的转嫁税收风险,出现税收漏洞,尽可能的降低税收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还应该提高办税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培训和考核,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和税务风险意识,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学习新的税收法律和政策内容,明确税收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真正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维护企业合法的税收权益,显著提升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能力。

  (二)加强税务部门监管。房地产企业应该根据实际面临的税收风险,有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降低税收风险带来的危害。税务部门同样应该对企业申报存在异常纳税项目进行监督,促使房地产企业能够明确自身纳税范围,对于异常纳税项目更深层次的检查和管理,及时补缴税款。对于一些异常纳税项目,如果经过企业自身额定检查仍然无法明确异常原因,税务机关可以交由相关稽查部门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从而更为全面的了解到纳税异常原因所在。

  (三)建立税负模型。税务机关应该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根据房地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楼盘开发规模,应用金税软件数据库建立税务模型,以此来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税收风险,计算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以及土地增值税,根据建立的税负模型考核企业自身的税负情况,更深入的了解到房地产企业面临着的税收风险,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解决企业税收异常问题。

  (四)共享房地产开发信息。为能更有效的对房地产税收风险进行管理,政府部门可以建立房地产行业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工商、税务、土地以及建委等相关部门可以在数据平台上共享数据,数据透明度更高,有助于后续发现税务异常查询数据信息。此外,对数据平台应该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房地产信息共享更加及时、全面,根据相关数据信息对比分析房地产企业纳税情况,有效规避房地产企业税收管理风险。

  (五)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成效,相关税务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定期组织房地产企业进行税收政策培训,促使企业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税收相关信息,严格遵循税收政策缴纳税款,规避税收风险。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房地产业由于发展速度较快,利润较高,是政府的财政的主要来源,为了能够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房地产企业的纳税合法,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是尤为关键的,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加强税务机关监管,不断强化房地产税收风险管理,尽可能的降低税收风险为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秦筝.新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张倩.土地增值税征管过程中税收风险识别方法研究———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例[D].云南财经大学,2015.

  [3]张起良.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审计的风险与对策的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1.

  [4]宋晶晶.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12.

  [5]贾敬芝.加强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监管的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谈谈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思考(精选5篇)】相关文章:

企业的金融风险管理思考10-08

谈谈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10-20

谈谈企业破产清算法律风险管理研究10-11

谈谈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考09-17

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思考04-08

谈谈云计算技术下企业管理创新思考09-17

施工企业风险管理10-22

企业税收筹划中的风险规避问题论文06-30

谈谈企业管理创新措施09-17

浅析铁路企业税收筹划的成本和风险论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