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息技术下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初探论文

时间:2020-10-24 13:54:16 会计统计 我要投稿

新信息技术下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初探论文

  摘要:新信息技术下,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变革首当其冲,本文在分析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目前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新信息技术下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初探论文

  关键词:新信息技术 会计信息系统 课程改革

  一、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的兴起,我国已进入信息网络化的“新工业革命”时代。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自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以来,在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和推广会计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相较于新信息技术所要求的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职业操守的重视等方面,尚存在着不足。结合教学实践,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定位偏低,相关教材内容滞后,课程实验静态、片面等,具体分析如下。

  1.课程目标定位偏低

  系统专家诺兰提出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须经历:初始、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等成长过程。诺兰模型反映了人们运用计算机系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一种客观规律,其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状况所证实。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证明,在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依然有近60%的耗费用于系统运行和维护,用户和开发者对于系统的功能的发挥和完善同样至关重要。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目标定位偏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偏重于会计学知识和技能,对于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及应用能力的重视不足,学习时满足于一知半解;老师因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局限性,教学活动无论是在基本理论深度还是在实践细节方面都有所欠缺。在面对正蓬勃兴起的新信息技术,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培养目标多强调对现有软件使用的掌握而忽视相关设计,教学活动多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

  2.会计信息化教材建设滞后

  教材是学生据以学习的基本依据。在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相关教材也由最初的“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计算机会计”等,逐渐演变为“会计信息系统”。这期间从国外引进的教材,多以“会计信息系统”命名,内容通常包括以业务流程为核心来阐述基本设计原理、内部控制和系统安全等,但由于中外会计制度、企业环境等差异,这些教材仅可在体例和内容等起到借鉴作用,而不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我国近年编著出版的相关教材,大致都包含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内容编排基本趋于稳定,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教材内容存在片面性,未强调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操作者的技能和职业操守相关内容;二是理论与实验部分结合不紧密,缺乏企业案例;三是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不恰当,不能实现学生信息化处理能力培养目标要求。

  3.课程实验静态片面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环节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不足主要有:第一,在实验软件及版本的选择上,多为国内商业软件的较低版本,与现实技术发展不同步,同时,由于知识产权的顾虑,实验软件多为“演示版”,一些功能的使用验证受到限制,实验方案设计受限;第二,现有的实验设计缺乏动态、多样的环境描述,脱离实际,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探索性的动态实验;第三,实验中较少涉及硬件与实验环境等,忽略了软件对于会计实务的影响,不能体现实施企业资源计划可能带来的业务流程重组等的风险;第四,学习大多只能采用“黑盒”的思路,影响了对软件思想和软件功能等的理解等等,不能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体会整个信息系统。

  二、优化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设计的建议

  针对上述不足,基于前述新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要求,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以提高相关人才培养质量。

  1.提升培养目标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使得会计信息化能力成为会计人员从业的基础能力,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理论和方法,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提升培养目标要求,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前提。应提高对学生的课程培养要求,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强调知其所以然;在新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应体现信息技术的普及性和在其上的创新性要求,适当侧重设计理论的掌握等。在这一目标下,实践是关键,而实践最有效的方式是变“黑盒”为“白盒”,从系统的角度认识整个信息系统。

  2.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并优化实验方案

  教材中应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实践案例的`整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应尽可能紧密联系实际,为学生“学以致用”提供学习的平台,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加大探索性实验的比重。同时,为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于会计领域的影响,应从广义会计的角度去展开;除包括单一会计主体财务会计业务处理外,还应考虑集团企业;对于实验背景的设计,不宜过分简化,应通过丰富的案例背景及细节使学生能够体会软件设计、实施理论与经验,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等。此外,还可通过模拟实习和参与会计信息化实施项目等模式,来强化实验的实用性。

  另外,对于商品软件操作学习,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思路把握,应选择一种进行精练学会,努力做到“举一反三”、“管中窥豹”、“融会贯通”,通过对某种软件的熟悉,把握和理解软件设计思想,而非“面面俱到”熟悉每一种软件。

  3.强化与实业界的合作

  为实现会计信息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最理想的方式是产学研合作,联合教学,整合优势资源。在与实业界的合作中,高校、企业和软件公司三方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会计信息化研讨会,交流信息,并有助于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等;通过密切合作,软件公司能对课程实验软件提供支持,提升实验效果等。实践中,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与甲骨文软件公司合作;用友软件公司、金蝶软件公司等与有关高校合作出版软件操作教程等做法,对于提升学生对相关软件的认知、扩大相关技术,使学生能较充分地了解行业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共享各方优势知识资源等,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在新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中,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提高提升培养目标要求,加大教材建设力度,规范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方案,强化与实业界的合作等。

  参考文献

  [1]陈宋生,张永冀,刘宁悦,高文星.云计算、会计信息化转型与IT治理——第十二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3(7)

【新信息技术下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1.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2.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论文

3.高校财务会计改革论文

4.职校基础会计课程改革论文

5.课程模式改革下的体育教育论文

6.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7.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教学论文

8.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