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0-10-18 17:17:4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不容乐观,应从完善医学人文课程的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把医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质  教育
        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呈现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趋势,且医学模式也已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已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因此,对于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而言,其专业特点和毕业后的社会担当,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理应成为其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
        1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在许多方面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知识、能力和修养三个层面。(1)在知识层面上,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大部分医学生是理科生,在高中阶段重视数理化的学习,忽视对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人文教育、人文素质存在“先天不足”。进入医学院校后,一些医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医学书,多数学生局限于繁重的医学专业和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外语的学习,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对待学习的功利心很强,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知识课程等缺乏学习兴趣。(2)在能力层面上,个别学生由于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导致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自控能力差,遇事容易走极端,不仅难以顺利完成学业,将来不能很好适应实际工作,甚至成为学校、社会的不稳定因素。(3)在修养层面上,由于医学专业课程繁重,学业周期长,学习压力较大,学生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中,如果缺少人文科学的引导和缓冲,容易产生失落、迷茫情绪,少数学生对未来产生疑惑,精神生活空虚无聊。有的学生奉行享乐主义;个别学生沉迷网络难以自拔。这些现象的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医学教育中不够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2  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2.1完善医学人文课程的课程设置
        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仍然是课程教学。“不从教学这个源头抓起,所谓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2]。调整临床课程设置,应将人文课程纳入医学教育中,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学校基础知识学习时应增加与医学相联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如医患沟通学、医学礼仪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等边缘学科课程。使培养的医学人才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精通医理,又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观念;并可组织学生参加医疗扶贫、义务康复指导、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健康服务意识。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有调查显示,当今医学教育中教师方面存在“两差”现象:一是教师本身的人文素质差;二是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差。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 我国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通常由马列主义教研室或人文社科系的教师承担,这些教师多为从事法学、哲学和政治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医学背景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将人文知识同医疗实践相联系[3] 。因此,选择和培养医学人文学科教师时,在方向上要进行适当调整,更多地选择跨学科的研究课题,选择和培养文、史、哲等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的教师;对现有的人文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到国内外先进高校进修等形式,加大培养力度,提高人文科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教学中培养具有广阔的学术背景和扎实的基本功的医学生,更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2.3营造校园人文氛围
        俗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浓厚文化氛围对人文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对学生人文教育培养会起到示范、教化和熏陶的作用。学校应定期举办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及各类竞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文化修养。此外,还应加强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图书资料的建设等,如修建蕴含民族文化精髓和艺术含量较高的雕塑画廊、绿树草坪等;配置较为丰富的人文学科图书、文献,为学生广泛涉猎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强校园媒体建设,如: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等,以现代媒体为途径,主动参与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的方式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扩大课堂外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2.4完善形成性的考核评价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质课程的考核大部分以总结性的考核方式为主, 即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试卷或者提交报告的形式开展,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真实的反应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 更可能使学生过分关注于知识的记忆或应付考核上, 忽略了如何通过学习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必须改革考核评价的方式。提倡采用形成性的考核评价, 无论在人文课程还是临床实践中, 均应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考核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医患沟通学》课程可通过情景剧表演、演讲、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多方面给予学生综合的评价;临床见习、实习中注重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端正的医德医风,是否能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真正的做到关爱病人, 理解病人。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关系到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关系到医患关系的改善,社会民生的和谐,更关系到医学发展的未来。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把医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医学人才。 
参 考 文 献
[1]白俊杰,翟双庆.浅探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J].中医教育,2009,28(4):58-60.
[2]刘德培,陆莉娜.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J]. 医学与哲学,2003,3:6.
[3]廖虎,杜亮,廖邦华等.加强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 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3): 328-331.

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

【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相关文章:

1.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2.高效德育的若干思考论文

3.关于对我国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的若干思考

4.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5.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6.口腔医学生人文的论文

7.物资管理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8.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

9.中美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比较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