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构建

时间:2021-04-14 14:03:5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构建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不用教。学生达到不需老师教的时候,语文教学的任务才算完成了。”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学的期望。可见, 只有真正地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的语文教学才可能真正做到一切以学生为根本。高中语文教育是高中教育的主体部分,长期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学生就年龄和身心成长阶段来说,已经到了开始成熟阶段,他们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把“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
        一、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注重学生的自主个性的培养,通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断努力,追求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意识形态。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好语文课程的关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它对于语文的教与学带来的积极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1. 自主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创新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可以看出要想落实和新课标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分析、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有个性地学习和主动参与地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健康的、和谐的、有个性的充分发展。自主学习的意义在于此。
        2.“自主性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其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就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少讲”,学生“勤思、多练”,这样无意中就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气氛似乎“乱”了,而学生却都在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探讨问题。笔者从实施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以来明显看到,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不大喜欢读书到主动找书读,从文学作品到科普读物都成了他们的阅读内容,好多学生还养成了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一般的学生每周都有几千字的写作量。在写作文时,学生由原来的“挤牙膏”式变为了现在的“涌泉”式,有的学生往往因写得过长而怕老师不高兴。在自主性学习模式下的学生“见多思广”,对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3.“自主性学习”是对教师的一种解脱
        教师可以从疲惫的教学过程中解脱出来研究教学方法,改变那种“教书匠”的困境。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特点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作为工具来说,它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纽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它的工具性,强调它的技能性,这就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年复一年,简单循环,原地踏步”。教师一辈子永远是个“教书匠”,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探讨的时间和机会,更没有创新性贡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解释字词,就是给课文分段讲解归纳中心思想。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累了一辈子,又束缚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二、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性
        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学习。它强调的是这样一种情形:整个教学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问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和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为主线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它具有独立性、选择性、能动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张扬其个性。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独特个性和体验。自主学习有助于我们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支持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是弥补个体的差异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个体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天才能力的发展并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三、高中学生如何实现“自主性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的董奇(1994)认为: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
        美国自主学习的著名专家齐莫曼(Zimmerman,1994)教授为了使人们更准确直观的把握自主学习的含义,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
        齐莫曼认为确定学习是否自主,主要看框架中的第三列里的任务条件,如果学生在该列中的六个条件都能自主作出选择或控制,则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学习就无所谓自主。也就是说学习的动机是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经是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能够主动的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主学习的大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