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时间:2022-04-16 11:04:3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文化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文化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文化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篇1

  【摘 要】

  本文通过翻译实践实例,对比英汉文化翻译差异,剖析导致翻译差异的文化因素,以强调对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应引起重视,旨在让翻译活动参与者能正确看待英汉文化差异,提高辨别差异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语篇翻译;英汉文化差异;文化因素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国属于群体性文化,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家庭亲友关系显得尤其重要,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西方,普遍崇尚独立自主自强。中国人向来比较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关系,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并没有那么严格的等级界限,多是以朋友相称相处。中国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子女18岁的时候就是成年人了,他们需要离开父母,凭借自己的劳动独立生活。

  二、语篇翻译

  (一)语篇的含义。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语篇是指具有完整语义、在一定语境下具有独立功能的自然语言。因此,语篇的定义是不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只要具有完整的交际功能,不论篇幅大小,句子长短,都可视为语篇。本文所选语篇既包括内容相对完整的文章,也包含功能形式一致的著作节选。我们知道词和词组成句子,句子组成段落,而段落又构成语篇。所以语篇是一个层次体系,也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在每一层次上,翻译策略和技巧都其关键点。在词与词组层面上,主要关注语义及搭配的问题;在句子层,信息的解析、组合以及构建成为关键点;而在段落和篇章层,句子间的逻辑连接和连贯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语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避免断章取义,要联系上下文及具体语境进行翻译,因为它想要表达的往往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概念。

  (二)语篇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语篇的中心思想。对原文的理解一般应采取由宏观到微观的方法。译者要通读原文,最少两至三遍,抓住原文的主旨,析清原文的层次,并体会其运用语言的特点和风格。其次要对文章中的章节或段落进行结构分析,认清其逻辑推进层次。对段落中的词、句,特别是难懂字句的分析和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应特别强调,字句的分析一定要放在段落,以至整个篇章这个更大的语言单位背景下去进行。译者需要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与全篇之间的关系进行反复的思考,直到对全篇的层次认识清楚了才能动笔进行翻译。

  2.注意语篇的衔接、连贯。构成语篇的句子或段落按照一定的秩序组合起来,从而成为了一个统一体,该统一体具有完整的结构,明确的功能。而这样的统一体的实现需要满足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构成语篇的词句之间衔接流畅;二是语篇语义具有良好连贯性,能够实现完整的语篇功能。为实现语篇衔接连贯,“形连”和“意连”是两种常见的手段,“形连”是指语篇中结构上具有的明显的语句符号之间的衔接,而“意连”则指的是语篇意义上的连贯,并不体现于语言符号形式。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整体把握语篇功能意义,清晰语句所传达的信息,再仔细斟酌起到衔接作用的词句,把这些词句所蕴含的衔接功能如实的用目的语替换,使得其功能意义得以再现,从而保证语篇的连贯性。

  连贯是指语义的连贯,是信息得以在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完整传递的关键所在,需要凭借接受者的逻辑推理方能实现。而译者作为原语的接受者,首先要通过逻辑推理,充分理解句内、句间或段间看似相互独立、实为相互照应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转换,作为目的语的信息发出者,这样才能更好的传达原作的主旨。

  三、影响翻译的主要因素

  (一)价值标准的差异对翻译的制约作用。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它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文化不同,价值标准也会不一样,因为价值观的形成也是人们长期接受社会文化环境熏陶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各方面包括人生态度、需要和行为方式都受到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而这恰恰是研究文化时被忽视的一个问题。举例来说,“individualism”通常被直译为汉语的“个人主义”,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个人主义在英美人看来是可以接受的,而对中国人而言,“个人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相违背的,是要受到谴责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译者如果没能注意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可能会使得译文谬之千里!

  (二)风俗习惯的差异对翻译的制约。风俗习惯的差异同样也对会英汉翻译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当中有很多约定俗成固定搭配、习语和惯用语,由于风俗习惯不同,这些承载着不同风俗习惯的语句、语篇在翻译中需要引起重视。英语翻译的难点之一就是能否用不同的文化心理去正确理解、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比如英语中很多运用动物做比喻的词汇表达,如as happy as a cow,而汉语却是以“快乐得像只小鸟”中的小鸟来代替英语中的cow(母牛)。又如,形容饥饿的状态,英语是as hungry as a bear ,汉语里却用“狼”来形容。由此可见,对于同一的事物,反映在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上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因此,不顾风俗习惯差异,很容易受表面意思迷惑,陷入翻译陷阱。要想在翻译中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译者必须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习和了解,广泛涉猎与原语相关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这样,在翻译过程中才会显得游刃有余,最大程度的减少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过失。

  (三)地域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限制。一位知名翻译理论家曾提到过,翻译的前提是一定量的知识的积累。语言是历史的承载,英、汉两种语言都传承了英汉两族各自的悠久历史,历史在演变,各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又发挥创造性,形成了丰富的,生动的带有地方色彩的语言。所以,在翻译活动中,地域文化差异也对最后的翻译结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

  (1) In March1959 ,kassim destroyed the shell of the Bagdad by formally withdrawing. 很多译者将句中的“destroyed the shell of the Bagdad pact”译为“使巴格达条约(组织)解体”。然而这个翻译显然不妥,因为这一历史情况事实上是卡赛姆当时退出该条约后,并非“解体”,而是将其改名为“中央条约组织”。因此,此句应翻译为:“卡赛姆于1959年3月正式退出巴格达条约,从而使条约的组织更名为‘中央条约组织”。所以英汉翻译中,原文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很重要,只有理解了,才能尽量降低或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虽然上面所举例子是翻译受地域文化差异影响的一个常见例子,但也能很好的说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确实存在。所以,在平常的翻译实践当中,应十分注意做好准备工作,也就是要去了解原语中所承载的文化知识。

  四、结语

  翻译讲求“信,达,雅”,由此可见,语言符号的等值并不是最终目标,语言文化的等值才是最重要的。语篇翻译尤其需要注重文化意义的等值,因为语篇翻译涉及到语篇的文化语境,只有保证原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语境的等值转换,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符号的等值翻译。从文化角度去理解翻译,中西方的价值观差异,风俗习惯的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都会造成英汉翻译的失误,给翻译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译者在掌握一定的词汇储备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知识。总而言之,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力求形式和意义的对等。

  参考文献:

  [1]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浅谈文化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篇2

  摘 要:

  语言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表述的内容、思想通过另一种语言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而文化差异会对翻译产生影响。文章分析了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中英文化差异影响下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

  关键词:

  文化差异;文学作品;翻译策略;翻译原则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很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容易做好。”文化的覆盖面十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一、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因素

  (一) 价值观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文学作品翻译影响的因素,首先就是价值观的差异。我们俗称的“价值观”,指的是人的意识形态、风土人情以及社会道德等处世观念,价值观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核心思想,会影响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因此翻译工作者需要特别注意。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寓意。

  (二) 地理要素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源遠流长,牛作为主要的牲畜在中国语言词汇中经常出现。英国则是典型的岛国,古代农耕牲畜主要是马。因此,在语言表现中,会有明显的体现,用“吹牛”表达“说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英文中则是talk horse。再如英国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包括很多与水相关的词汇。例如“seaman”指的是有能力的海员,“able seaman”则引申含义为一级水平。在汉语中,有很多与江河湖海相关的语句,特别是一些谚语,在翻译的时候不应该直译,而是要了解其中的含义再进行翻译。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进行翻译,而是要理解谚语的含义,指的是在绝望的境地中突然看到了希望,这样翻译的英文才能更加准确传神,而不是刻板地直译。

  (三) 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思维方式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特定群体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在不同语言文化中形成了理解障碍。翻译。

  (四) 宗教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任何文化中都离不开宗教,宗教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西方文化中,基督教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 中英文化差异影响下的翻译原则

  (一) 语言文化相互融合

  在中英方的文化差异下,翻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语言文化相互融合的原则。中西方的历史都很悠久,文化内容丰富,在各自的民族发展中,不断沉淀了具有民族特色、地方风格的语言,这些语言生动地传达了某些事物的精神与内涵,并且带有鲜明的文化色彩。这些语言在表达事物的时候,在翻译的过程中,很难从另外一种语言中找寻到准确的词汇与之对应,因此要紧密联系特定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进行翻译,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缩小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要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在翻译中做到准确传神。

  (二) 尊重中英双方的传统文化

  西方的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也有特点,但是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怀旧情结,倾向于引用古人的诗词、古语来表达比较深刻的内容,讲究深入浅出。因此,在翻译中,要充分考虑语言特征,在人际关系方面尊重文化传统。例如中国文化更加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不是人与上帝的交流,这种文化差异要妥善处理,既是尊重文化,又是尊重读者情感表达。

  三、 中英文化差异影响下的翻译策略

  (一) 直接翻译

  直接翻译是常见的一种翻译方法,对于基本意义与文化含义都相同的词汇,可以直接进行翻译。例如“三思而后行”译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

  (二) 交替翻译法

  有的词汇本身的意义与在特定背景下的意义完全不同,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会使用多种修辞。这时为了避免理解上的障碍,可以选择交替翻译的方法,用具有同样文化意义的词汇来代替原文中的词汇,这样在翻译能够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例如“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这种肯定形式的句子,其思维模式是正向的,但是其基本意义却是反向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将正话反说,将肯定形式的语句译为否定形式,将否定形式的语句通过肯定的意思表现出来。因此例句可以翻译为“再好的马也会有失蹄的时候”。在翻译中要时刻注意思维形式的差异,避免将句子的语义扭曲。

  (三) 音译与意译相结合

  在翻译中,有一些词汇具有意义,但是文化意义却不存在,这时候可以采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形式,最大程度实现翻译的准确性。例如“白象”,直译为“white elephant”,但是语言含义的对等,不代表文化意义的对等。在西方文化中,white elephant的引申意义为“累赘的事物”,因此西方人从思想观念中会排斥这个词汇,如果作为产品品牌进行输入效果不佳。因此,可以将白象译为brown lion,这样便实现了文化信息的合理传达。又如中国男装品牌金利来“goldlion”,在最初的时候被直译为“金狮”,尽管没有过多的文化含义,但是由于谐音缘故,品牌发展态势并不好。后来采取了音译与意义相结合,译为“金利来”,在语义上符合中国消费者求吉利的心理,一跃成为知名品牌。

  四、 结束语

  总之,中英文化存在很多差异,翻译的时候,要从文化层面上理解源语言文字的内容,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背景渊源,最大程度去掌握文化之间的共性。与此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翻译策略,不仅达到内容的'相一致,而且要符合文化背景,能够准确传达基本精神与思想,符合语言表达习惯,实现原文与译文在文化语言层面上的共通。

  参考文献:

  [1]时兆倩.中英文化对翻译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6(15):26-27.

  [2]林健.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翻译英语长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380-381.

  [3]张晓航.浅析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新课程学习(下),2014(12):181,183.

  浅谈文化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篇3

  摘 要:

  要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及由于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影响,在这样的基础上,探讨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

  文化差异 翻译 影响 方法

  引言

  中国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顺应天物,家族伦理本位,贵和尚中,而西方文化追求的是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个人本位,理性精神。而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跟交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承担着传播文化,反映文化,揭示文化的主要作用。当翻译时,必须要面对两种不同文化体系的语言翻译所遇到的各种问题。[1]

  在中西方国家中,由于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不同,对周围的事物及生活的认识也不相同,有时在汉语中存在的词汇,在英语中却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这就是在翻译中存在的“词汇缺失”的现象。[2]

  由于文化差异,不同民族对同一世界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特点的修辞。在英汉翻译中,不能只从某一中语言文化的接受心理去调整或修饰目的语的文辞,导致文化冲突,而兼顾文化差异造成的超语言信息,即揭示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信息、能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信息。如:They bruised the Achilles heel of him. 句中的“Achilles heel”源于一个典故:阿基里斯瓜瓜坠地以后,母亲想使儿子健壮永生,把他放在火里锻炼,又捏着他的脚踵倒浸在冥河(Styx)圣水里浸泡。因此阿基里斯浑身象钢筋铁骨,刀枪不入,只有脚踵部位被母亲的手捏住,没有沾到冥河圣水,成为他的唯一要害。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里斯骁勇无敌,所向披靡,杀死了特洛伊主将,著名英雄赫克托耳(Hector),而特洛伊的任何武器都无法伤害他的身躯。后来,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把阿基里斯的弱点告诉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阿基里斯終于被帕里斯诱到城门口,用暗箭射中他的脚踵,负伤而死。后来就用这一词组比喻“唯一的弱点”和“要害部位”等。[3]

  英语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接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句子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有序,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见连词if ,两句间的逻辑联系外表不易看出。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句与句之间没有连接词,有连续的多个动词,外表上看不出主语,句子关系表面上不太明显,但句子的意思却把他们联系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4]

  一、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文化差异引起的词汇歧义给英语翻译带来的一定影响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上体现的最为突出,涉及的面亦最为广泛。”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文化,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在词汇选择上就有很大的困难,即使是同一意思的词汇,但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会给英语翻译带来极大的影 响。英文里出现的Hippies , yippies ,“me” generation , hot dog ,overkill 对我们来讲是生疏的,即使译作“嬉皮士、雅皮士、自我的一代、热狗、超过所需的杀伤威力”,仍不能表达原英语词义的全部内涵和外延。社会文化的差异往往使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内涵,如Olive branch 象征和平,而汉语“橄榄枝”原本与和平无关。

  再如我”,其实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英国人吃的porridge 是将燕麦片(oatmeal) 放入牛奶或水中煮成的,而我们通常吃的“粥”或“稀饭”则多是用稻米、小米或其它谷物加水煮成的,显然中国的“稀饭”没有porridge 的内涵。另外,有许多词,如landlord (地主) 、capitalist (资本家) 等在西方国家中往往有积极的涵义,但对中国人来讲,却带有强烈的贬义。从跨文化的角度看,词义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价值的差异。 在西方法律文化中,所追求的个体权利意识源自于个人本位的法律观。这种由商业社会导致出来的人化精神,一方面作为一种主体需求而具有生命力地存在着,体现着自由、公平、竞争、奋进的思想内涵,并极大地影响和震憾着东方传统法律文化意识的地位。“individualism”是英美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它所表达的是崇尚个人奋斗的价值观念。然而汉语中的“个人主义”,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原则“天人合一”、“内圣外王”、 “实践理性”、“中庸之道”相排斥的词语,其中文的词典意义往往被表述为“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个体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仅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观念和作法,它表现在中国传统 文化方面,对于这种“喻于利”的小人,当然要受责、挨罚、入刑。因此,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就“个人主义”而论,认识的角度则大相径庭。如果不注意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尽管都是一个词,从其自身而译,必然谬之千里。[5]

  2.民族文化背景知识的贫乏是英语翻译最大的障碍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在各自民族的发展中,又都积累和创造了很多具有各自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形象生动的语言,这些语言更具有鲜明的文化知识内涵特色,它们只表达某种语言所独有的事物和现象,无论形式和内容上在另一种语言中都不容易找到相对应的比较现象。这就需要在英译汉中理解原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典故和专门术语,这样才能消除或降低文化差异给释译带来的消极影响

  (1) John can be relied on ,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有的译者望文生义,不假思索地将其译为:“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这样的译文往往给人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对“eat no fish and play the game”的源渊不明。原来在英国历史上宗教激烈斗争中,旧教规定,在斋日教徒可以吃鱼。新教徒推翻了旧教政府后,拒绝教徒在斋日吃鱼以示其忠于新教,所以“play the game”就是有规可循,因此转移为“守规矩”。一旦掌握了这样一个文化历史背景,此句就可轻而易举地译为“约翰为人可靠,既忠诚又守规矩。”上面的例句只是英语翻译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说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学习中,不仅应努力提高语言本身的修养而且要尽量多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6]

  3.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制约语言的翻译

  “每个民族均有民族心理的历史积淀和深层构筑,任何人都必定须带有本国、本民族、本地域的心理遗传基因,”这种遗传基因决定着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乃至行为走向等等,并因此构成不同国别、民族、地域人的特点和差异。这种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英语里有许多固定搭配、习语、惯用语和汉语完全不同,能否用不同的文化心理正确理解、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是英语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英语翻译必须逾越的障碍。请看下面几例:

  (1) The moon was above ,cold and beautiful ,and the music reminded soapy of these days when his life contained such things as mothers and roses and clean thoughts and collars. 如果把该句的“mothers”、“roses”、“clean thoughts”、“clean collars”理解为“母亲”、“玫瑰”、“干净的思想”、“干净衣领”则必然不通。要想正确译出此文,就必须了解西方人的心理特征,对语义作进一步引深的理解,并作以相应的调整,将其译为“母爱”、“爱 情”、“理想”、“生活”,才符合汉语的习惯。此句应译为:“一轮娇媚而冷落的明月悬空高照,那优扬的音乐使他回首往昔,诸如生活中慈祥的母爱、幸福的爱情、崇高的理想和富裕的生活”。 主观认识及世界观的不同,经常会影响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词义传递,其译文往往会使人费解或一知半解。英语成语“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兔) ,而汉语则说“胆小如鼠”。又如:形容“愚蠢”,英语习语有“as stupid as a goose”,而汉语则说“蠢得像猪”。在汉语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利用花作比喻的例子。然而同是一种花,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主观认识,其比喻象征意义也各有千秋,例如:中国人认为荷花(lotus flower) 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但欧美国家的人们却因主观认识上的差异则把它比喻为“疏远了的爱”(estranged love) 。

  英汉民族分属于东西方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他们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都各有自身的特点,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心理模式和心理趋向。同是一种事物,“由于民族间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语言中就会出现不同的意识感知,而且这种意识感知的不相融协,又必然导致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效果。西方人对“狗”这种动物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在我国传统习惯中,“狗”往往比喻坏人坏事,所以与“狗”有关的成语都含贬义,如“狐群狗党、狗仗人势、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英国人则相反,他们往往把狗看成是有褒义,如lucky dog(幸运儿) ;a top dog (优胜者) ; Every dog has its day(人皆有得意之日) ,而非“狗总会有他的一天”。人有把“dog doesnt eat dog”看作是“狗不咬狗”,其实是“同室不操戈,手足不相残”。更具宠爱之意的是“Love me ,love my dog”,与汉语中的“爱屋及乌”的意思极为相似。由此可见,对于“狗”这种动物的认识,反映在不同民族语言上就出现了明显的偏爱和厌恶两种社会效果。

  “龙”的例子则更是这样,dragon 一词,在中国人看来,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并对其情有独钟。对“龙”的特殊偏爱,是中国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我们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称皇帝是“真龙天子”;作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 望子成龙”;男子汉要叱咤风云“, 龙吟虎啸”。但是在西方文化中dragon 是厌恶的象征。西方人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兽,凶恶的敌人,正因为dragon 在英语民族文化中不被人们所喜爱,常作贬义词使用,所以,当我们在英文中看到“the old dragon”时就不能按中国传统习惯译为“年迈的龙”,其真实 含义是“魔鬼”、“万恶之源”。

  当在国外报刊上看到称某人是“dragon”时,你千万不要把其认为是中国人的真龙天子,而是对那些可恶、凶猛特别是对专门打人的坏警察的一种贬称。 以上种种充分说明,民族间的相互接触为一种语言吸收同化另一种语言的词语提供了条件,但能否同化仍受到民族心理的制约。 总之,英汉两种语言虽有相同和相近的表达方式,但更多的是表达方式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中西文化差异才使人们产生出许多翻译的误解和困惑。要排除表面意思的迷惑,避免错误的理解,克服中西文化差异给英语翻译造成的障碍,我们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就应当从“文化”入 手,经常阅读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政治与文化、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书刊资料,只有不断掌握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变迁史,才能在英语翻译中尽量缩小这种文化差异影响。或者说,拥有英语文化知识和各个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对英语民族心理状态把握到一定层次,对原文的理解才会愈深透,其译文表达才能“忠实”于原作。

  二、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的解決方法

  翻译是一个翻译不断积累的过程,不仅是在翻译方法和能力方面的积累和锻炼,更是在对两种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两种文化的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和把握,这就是我们知道的:知识是翻译的的基础和前提。在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下,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来处理文化的差异,让目标语读者能够欣赏到很好的作品。另外,在处理文化差异中,“文化过滤”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翻译中合理的利用是很有用的,进行文化过滤,是为了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读者的需求而作的变形,是为了达到成功的文学交流而采取的手段,在任何文学翻译中我们都能找到文化过滤的踪影,不通的只是其程度强弱的问题,其体现出的各种的外显形式更加肯定了文化过滤在跨文化交流与对话过程中的必然性。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差异,特定的文化记录的是一个特定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其中包括了所有成员共有的文化经验。翻译人员既要以读者身份与原作者进行交际,要充当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审视译文。翻译人员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合理的策略,以最接近与原著的艺术效果方式,来消除读者的意义真空,以其最大限度地传达原著所蕴含的语义和文化信息。

  英汉两种语言虽有相同和相近的表达方式,但更多的是表达方式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中西文化差异才使人们产生出许多翻译的误解和困惑。要排除表面意思的迷惑,避免错误的理解,克服中西文化差异给英语翻译造成的障碍,我们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就应当从“文化”入 手,经常阅读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政治与文化、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书刊资料,只有不断掌握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变迁史,才能在英语翻译中尽量缩小这种文化差异影响。或者说,拥有英语文化知识和各个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对英语民族心理状态把握到一定层次,对原文的理解才会愈深透,其译文表达才能“忠实”于原作。

  参考文献

  [1]倪世雄, 乔长森. 2003,世界文化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王月清,管国兴. 2008,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经典[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3]关世杰. 1995, 跨文化交流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朱耀先. 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与翻译[J]

  [5]马文霞.2002,文化差异与翻译[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3).

  [6]沈立文.1999,试析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障碍[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4).

【浅谈文化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影响】相关文章:

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的论文09-18

隐喻语境对翻译策略的影响论文07-26

浅谈负载类型对晶闸管整流的影响论文07-09

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论文09-18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08-09

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文化论文09-18

浅谈企业补充性保险对企业管理的影响11-13

浅谈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论文09-18

浅谈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论文09-03

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论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