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时间:2017-07-2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模式;国情

  论文摘要:在本世纪,我国将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我国是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养老方模式应该是,从我国的国情和传统出发,在建立和完善保障制度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加强家庭的养老功能,积极推动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然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加上我国社会经济的显著进步,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的大力改善,各类疾病的发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也均有所下降,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由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70岁,在本世纪,我国将步人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老龄问题是影响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必然会引起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国家支出结构的变化及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结构、家庭结构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方面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必须把老龄问题纳人到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在老龄问题中,保障“老有所养”尤为重要。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特别强调要保障老年人的经济收人。大会指出:“对于老年人来说,关于老龄问题的任何其它问题都不如保障、维持及保护收人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保障收人意味着作为一种政策应该确保老年人足够的收人来支付某特定社会最低标准的生活费用。”1991年9月联合国第46届大会通过《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在第十八条中把保证“老有所养”列于首位。

    作为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敬老、爱老、养老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大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尊老文化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并逐渐成为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崇。这种社会风尚无疑对确立我国独特的养老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养老方式不同于发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老年制度,老年人在经济上不再需要子女的负担和赡养,因此其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家庭转向社会。而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保险覆盖面较窄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问题,加之老年人的收人总的来说偏低,就整体而言,无论城乡,子女供养父母仍然是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

    应该说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受文化和传统的居家养老的思想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仍然把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作为人生的主要价值观念。除了极少数无依无靠的社会孤老外,绝大多数老人都希望在家养老送终。一些老人即使到了设备条件较好的老人福利院,但由于失掉了家庭的亲情而心情郁闷,使身心健康受损。事实上家庭生活的氛围和亲情的维系的确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利,这也是我国老年痴呆症患病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总体上看,我国家庭养老负担还不算非常沉重。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在经济自立、日常生活自理及精神生活三个方面的独立性是较高的,其中以日常生活自理的程度最高,而精神生活独立性最低。从经济供养情况看,家庭经济养老对于拥有不同人口特征的老年人的家庭来说有显著的不同。对于城市、男性、低龄以及曾经就业的老年人来说,在基本的生活保障方面不存在严重问题。从日常生活照料情况看,老年人自己及其配偶是日常生活照料的主要承担者。从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看,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的满足状况还不是很差,有“孤独感”的老人所占比率显著低于发达地区的同一比率。

    但是在拥有高龄老年人、老年人、女性老年人的家庭来说,家庭养老的负担还相当大。同时由于年老多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对生活料理的大量需求、精神安慰的极大渴望,是家庭养老的最大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明显地被困扰,并在经济、时间、精力和承受力方面付出相当的代价。另一方面,虽然近些年我国兴建了一些老年公寓和托老所,一部分敬老院和福利院也实行代养事业,但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设施养老尚未从为孤老服务走向为社会老人服务。加之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力量薄弱,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国家不可能有足够的实力来满足设施养老的需求,由社会养老显然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养老模式应该是:从我国的国情和出发,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加强家庭的养老功能,积极推动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