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向我来中的中国哲学论文

时间:2020-06-23 13:23:22 哲学 我要投稿

剖析向我来中的中国哲学论文

  “对于华裔美国作家来说,中国既是荣耀、资产,也是耻辱、包袱。”这种矛盾也充分体现在华裔作家的写作上,产生了他们在有关于中国叙事中骄傲与屈辱、自大与自卑、认同与拒绝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尽管华裔作家在创作中对自己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表现得不尽相同,越来越多的华裔作家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华裔群体在中美两种文化碰撞中的生存及对命运的思考。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就是其中一位代表,她的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中国情结和中国文化意识极具感染力。

剖析向我来中的中国哲学论文

  她于2008年出版的第二部小说《向我来》更是以其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审美趋向,记录了第一代华人在北美社会种族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下,如何追寻自身的文化归属及认同感的。出生在广东省的梁有信自小被卖到金司徒家当养子,成年后他在养父的安排下,以杰克满司徒的身份来到美国,成为一名屠夫。不久,杰克便爱上了同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竹心姑娘乔伊斯,但杰克知道,爱情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得到的奢望;因为在养父的胁迫下,杰克必须与养父的女人假结婚,好瞒过移民局的调查。

  但是乔伊斯很快怀孕了,一向沉默隐忍的杰克开始公然反抗养父,要求解除假婚姻;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杰克只好向移民局坦白了自己的假身份。然而反抗后的杰克却没能摆脱作为契纸儿子的命运,在金的报复下,他失去一条手臂,乔伊斯更是在此时撇下嗷嗷待哺的女儿维拉,无情地离开了他。但是美国移民政策的压迫、纸契父亲的贪婪无耻、虚假的婚姻枷锁,一切背叛、贫穷与饥馑却并未让杰克沉沦,他开始以另一种姿态来对抗种种磨难,保持着自己心灵的健全与纯洁,并最终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读过此书的人,莫不有感于杰克在“自我坚守”与“自我改变”的生存选择中对中华文明及自身文化的定位和追寻。杰克是矛盾的:中国和中国文化是他在异国生活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财富,但同时也是他在美国受到排斥、感到屈辱的根源。但毋庸置疑,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杰克寻找自我、适应环境的精神依托,我们能清晰感觉到杰克作为单薄的个体忍辱负重地融入他者文化过程中无法摆脱的中国情结。可以说,杰克的每一步都是故国家园在异国土地上的继承与延长。

  一、儒家思想

  细读文本,读者会发现杰克的前半生几乎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儒家中的伦理观。《礼记》一贯强调父亲的权威,要求儿子对父亲:“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父母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在养母的教导下,“从小就对着司徒金的照片行父子之礼”的杰克深受这种“父为子纲”观念的影响。司徒金让他干最脏最臭的活,把他当做赚钱的`工具,借他为自己娶妻,杰克都默默承受了。他遵循着父父子子的伦常,“金,是我唯一的父亲,家庭之道是我的生存之本。”“无论是契纸关系还是血缘关系,我都敬重我的父亲。每个新年,我都会去看望他,祝福他。每个中秋节,我都会送上一盒月饼,每个冬至,我都给父亲送上一篮冬橘。这是应尽的礼节,我一一遵循。”作为个人,杰克更是以“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的礼制规范自身,他“自食其力,靠自己的汗水、自己的双手为生,从不惹麻烦,从不浪费。

  一个出苦力的人是不该梦想着开奔驰车的……我从不奢望自己的得不到的东西”。就连对司徒金的反抗、向美国移民局坦白,杰克也是受儒家家庭观推动的。“在中国人眼里,家是责任、义务、忠诚,是一切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础,是一切人类关系的根基。”对于身处异乡身份缺失的杰克,家更是一切:“谁不想要一个家?…我们这些中国小子,都得找到自己的根,不然就会像枯木一样腐去。”爱与性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家庭的保障,一切都只不过是一个形而上的抽象物,太缺乏实质性。也正因为这样,即便得到了乔恩斯,杰克依然坚持要结婚,坚持乔恩斯“以爱家人一样的方式来爱他。”很明显,儒家的家庭观对杰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是自小就生在美国的乔恩斯所无法理解的。

  “我想要照顾乔恩斯和孩子,我想要一个家,”杰克说。为此,他不惜放弃自己在美国的合法身份,不惜和自己的契纸父亲反目成仇。杰克试图用儒家礼教在异土寻找自己的希望之乡,但过分强调责任与服从的儒家已成为他沉重的负担,成为他的精神压抑的根源:“责任与服从,这是儒教给我下的咒”。因为责任,杰克默默隐忍了一切;因为责任,杰克拼尽全力想给乔恩斯和孩子一个家;因为责任,杰克失去了身份、失去了左臂。司徒金的报复不但砍去了杰克的左臂,也砍断了他对儒家礼教的信任“我从来没有觉得这么迷茫过,在我的身后,没有法律,没有爱的指引。”。此时的杰克又将以怎样的生活姿态活下去?他能够保持自己心灵的健全、纯洁,以免于因种种磨难而备受的困扰吗?

  二、道教生存哲学

  失去手臂后的杰克似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种介乎和平、容忍、知足之间一种既不沉溺于尘世又不逃避现实的人生之道。此时的杰克若水一般,具备了无限的忍耐力,以慎重的理性、宽宏的气度、和平的性情对待人生。杰克是弱者,但对于他来说,却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总有一天,所有无法忍受的事都会像星期三下午四点的冰激凌一样平常,所有你害怕的事都将变得可以忍受”。也正是这种柔弱却豁达的力量,让杰克与生活恰和起来。欺骗、压迫、苦难重充裕着杰克的一生,但我们看到的却不是声嘶力竭的绝望,而是一个在经历过大风大雨后的静观人生。他劝导一心要为父报仇的依琳:“放开双手吧,以宽容之心关上仇恨最后一扇门,只有这样,你才能够释然。”最终,伊琳放弃仇恨,开始了新的生活。而他对于女儿维拉的态度,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家长作风。

  他不横加插手女儿的事,但总在维拉最无助的时候帮助引导她:“孩子,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但只要你需要,父亲会给你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尽管父女之间有着种种隔膜、尽管维拉埋怨父亲的逆来顺受,但杰克的温情与理解最终让他们跨越了一切的鸿沟。维拉在经历了种种人生沧桑后,最终转头回望父亲,从父亲苦难的经历中汲取无尽的力量:“沉默的父亲是最安全的父亲。”(20)杰克也许无法决定和改变命运,但在漫漫人生中,却能静默地克服种种挫折。正是这种“自然而不争,不择地而流”的达观使得他在现实人生中得以超脱,在逆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和谐。除了柔弱的力量,道教还为苦难中的杰克准备了另一剂止痛药,那便是如何追求快乐。我们要怎样去享受人生?谁最会享受人生?

  小说给予了我们答案。“活在当下,也许这件事我们做不到,但我们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来找寻快乐。”磨难过后,杰克看到了生活的愁苦和失败,看到了贫穷、疼痛、苦恼和死亡的无助,但正是有了这种意识和现实感,杰克才能深切地去追求快乐的人生:“快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为了快乐,一切的努力都值得。”幸福是脆弱的,他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因此所欲求的只是足以令他快乐的东西。乔恩斯离开了,伊娜、薇拉的爱同样让他感到快乐。这个尘世是寂苦的,在这里,没有法律的保障、没有身份的依托,生命时刻受着疾病、疼痛、苦恼和死亡的支配,但这个非此非彼的尘世却是杰克无法逃离的,对于他来说,即便自己只是这个尘世过路的旅客,即便这个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他也得快乐的活着。他告诫女儿:“快乐便是一切,没有什么值得你不快乐。”杰克以这种达观宽宏的怀抱、温和的心境在困境中乐天知命地生活着,深切地感受追求幸福。万物之至柔,无论如何遭遇,杰克平静的生命,永远无扰长流。“日子在渐渐好转,我继续前行。即使有岩石阻挡,水也照样流淌”。

  三、结语

  也许有人会认为杰克是个“逃避主义”者,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第一代移民,杰克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从事最被人轻贱的职业;不但受到排华法案的歧视、白人无形的迫害,还要忍受身边人的背叛、盘剥。这是在怎样的一种缺乏信任、充满怀疑的环境中夹缝求生!待下去、活下来,这是杰克一切生活的归结点。是的,杰克是美国边缘人群的一员,他有着寄人篱下的忍辱负重,在文化碰撞中遍体鳞伤。但无论如何杰克毕竟活了下来,颠沛流离、受尽欺凌,却依然能立足生根。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道教宣传的忍耐力,至柔之道,及模棱两可的快乐观中他也最终寻找到了历史的归属感,有了文化栖身之地。

  这是一种民族力量,势必是不可抗拒的。和杰克一样,对于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和华裔后代来说,这种种族和经济的双重压迫,这种对自身文化归属及认同遥无止期的忧虑无疑是萦绕在他们心头最大的痛楚。《向我来》一书中,人性的美好似乎已经沦为一种不健全的表现,价值选择已经混乱不堪,对生活最基本的追求都已是遥不可及。但作者却以忧伤却又行云流水般顺畅淡定的笔调将这种乱世中的痛苦、悲悯、无奈及忧伤化为对移民精神的传承。在她的笔下,就连苦难都成已为第一代华裔杰克中国情结、中华文化的衬托。《向我来》中,杰克最终在文化差异和文化碰撞下,找到了一种均衡的认同方式:他的善良、豁达、宽容及在困境中对美好的追求,似乎已超越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寻找到了最后的融通。

  这种融通也最终容纳了他的经历和传统的所有方面,我想这也便是作者伍慧明希望借此作品最终传达的美好愿望。

【剖析向我来中的中国哲学论文】相关文章:

1.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论文

2.中国哲学史论文

3.现代家具设计中中国艺术哲学的应用论文

4.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论文

5.中国古代哲学论文

6.生活中哲学小论文

7.理解《功夫熊猫3》中的中国哲学

8.专题教学模式在“中国哲学史”课程中的运用论文